91文学 www.91wx.org,晚唐新气象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b>
除去襄阳和樊城之间假设桥梁外,李保还有其他的想法,新的襄阳城以山南东道楼和昭明台作为十字大街中心点,然后把襄阳城往东北角扩充,形成一个额外的小城,并且在东北角汉江最窄处,筑造桥梁。
桥梁的筑造参考石拱桥类型,同时在襄阳四面城门处护城河上筑造小型桥梁积累经验,等到技术成熟后,再行筑造汉江之上的大型桥梁。
为了增加筑造大型桥梁成功率,李保觉得教授张承业后世的钢筋混凝土方法。此时渭州烧造的水泥乃是十分粗糙的水泥,但是比当时大多数的建筑材料都要高明许多。
是以李保治下的城池尤其是渭州,经过水泥混凝土的加工早已经坚不可摧了,最起码以大唐如今的攻城武器,他们对渭州城池的攻击力降低了很多。
是以李保有信心利用现有渭州的财力物力,建设出来一座高水平的首都来。当然樊城那边的也不能拉下,李保拟定的樊城城区要扩大三倍,城区总面积达到四十多平方公里。
而襄阳城区日后将是新帝国的王都和勋贵住宅区,同时也是商业的中心区,樊城则是以平民区和副商业中心。
桥梁没有建造之前,暂时以驳船的形式来往,并且加强两城城墙的筑造。作为首都必定要把城池筑造的事情放在第一位。
利用最为新式的建筑材料和筑造方法,而渭州在过去几年中一直都在大肆兴建,是以建筑技术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特别是针对新型的水泥,为渭州的建筑工匠们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并且李保发明的黑火/药更是为渭州水泥生产提供了巨大的助力。
渭州近些年的水泥产量逐年增长的极为迅猛,如今每年能够生产水泥三十万石,这个产业已经产生了极大的经济利益。渭州的商旅把水泥贩卖到了西域,这个神奇的建筑粘合剂受到了西域粟特商人的极大欢迎,是以他们纷纷前来渭州洽谈经销水泥。
张承业立刻把这一情况禀明了李保,李保得知情况后,立刻批复水泥可以出售,但是制作工艺一定要保密,定价就是一贯钱一百斤。
得知这个价格后,粟特商人立即答应了,并且纷纷同渭州的官吏商量签订独家合作协议,但是精明的张承业立刻拒绝了。
但是答应粟特人,只要他们前来购买,可以给予他们特别优惠,比如购买一万斤以上的,额外赠送一千斤水泥,别的人前来购买,不享受这等优惠。
同时,渭州还为粟特商人提供有偿护送服务,龙门镖局的生意因为水泥热销的缘故更加火爆。
既然李保决定可以加大水泥产量,那么襄阳周遭山体众多,比如万山、岘山等都可以作为原料产地。
而且襄阳的水土保持一直良好,周遭的林木也比较茂盛,是以建都在此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李保如此规划襄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李保想要发展航海事业,在这个世界各国都是比较盲昧的时代,他作为先知者,早点派遣人员寻找拉美地区,进行早期的殖民活动,也必将为大唐占据更多肥沃优厚的国土和人民。
况且阿拉伯人只是陆上称雄,但是海上贸易也只是在亚非之间,印度洋上最强。东亚到达了大唐,广州的海贸如此兴盛就是阿拉伯人聚集的结果。
既然此时穿越者有如此优势的条件,李保必须要利用起来,襄阳距离长江不远,况且有汉江作为渠道,可以很方便的利用长江水路优势发展漕运,江南的粮食和财赋可以很轻松的运送过来,不用再往关中地区大量运输粮食财赋,那样会消耗极大的人力物力。
另外作为汉江上的襄阳和兴元蜀中的联系也更加紧密,同时襄阳可以极大的经略四方,不用担心被日后崛起的异族威胁。更不用像五代和北宋那样饱受幽云丢失没有战略屏障的痛苦。
此外襄阳四周的通道城关建设也纳上了李保的规划,襄阳地处全国之中,四通八达,但是为了保持新首都的安全,四周的关卡李保也得上心。
是以他的规划图中还特地加强了四周的城关建设,比如北去南阳再向东北出桐柏山和伏牛山之间的方城通道,必须得安置重兵把守;向西北的商洛和武关都必须筑造大型关城。
不过作为首都,襄阳和樊城必须得作为一个整体,另外襄阳北边的南阳也是个关键,襄阳是一个非常标准的四战之地。南通江汉、东接汉口、信阳、北上中原、洛阳,西去长安、汉中。中国发生大事的地区,总能和襄阳扯上点关系。而襄阳、南阳同在南阳盆地,在盆地内属于同等地位。
随着历史的变迁,有些地域的地位会有所变化,但南阳地区的地位一直都很重要。春秋战国时期,南阳盆地的方城山、汉水本是楚国赖以对抗北方诸侯的国防险要。
战国时期,秦据武关,攻取南阳盆地之后,这里遂成了秦胁楚、攻楚的一个前进基地。秦末,刘邦下南阳、人武关,率先入关。楚汉战争时,双方在成皋一带相持,汉军形势吃紧,刘邦也曾由武关出宛、叶,吸引楚军南下,减轻成皋一带的压力。
西汉七国之乱时,也有人提议由江汉趋武关,入攻关中。王莽时,刘伯升、刘秀兄弟起于南阳,昆阳一战,击破王莽主力。
东汉末,关东州郡起兵讨董卓,曹操提议袁术率南阳之军,屯丹、析,八武关,以震三辅。曹操平定北方后,略取荆州,即由南阳下襄阳。三足鼎立局面初成后,关羽则曾试图攻襄阳以趋宛、洛。
东晋时,桓温北伐,先自襄阳人武关,进抵灞上,震动关中;后又自襄阳北进,在伊水北岸击败羌人姚襄,收复洛阳。刘裕北伐后秦,自荆襄北上之军入南阳后兵分两路:一路趋伊洛从南面进攻洛阳,一路入武关牵制关中秦军,配合潼关正面的进攻。
刘宋元嘉北伐,也曾循刘裕旧辙,遣军由襄阳经南... -->>
<b></b>
除去襄阳和樊城之间假设桥梁外,李保还有其他的想法,新的襄阳城以山南东道楼和昭明台作为十字大街中心点,然后把襄阳城往东北角扩充,形成一个额外的小城,并且在东北角汉江最窄处,筑造桥梁。
桥梁的筑造参考石拱桥类型,同时在襄阳四面城门处护城河上筑造小型桥梁积累经验,等到技术成熟后,再行筑造汉江之上的大型桥梁。
为了增加筑造大型桥梁成功率,李保觉得教授张承业后世的钢筋混凝土方法。此时渭州烧造的水泥乃是十分粗糙的水泥,但是比当时大多数的建筑材料都要高明许多。
是以李保治下的城池尤其是渭州,经过水泥混凝土的加工早已经坚不可摧了,最起码以大唐如今的攻城武器,他们对渭州城池的攻击力降低了很多。
是以李保有信心利用现有渭州的财力物力,建设出来一座高水平的首都来。当然樊城那边的也不能拉下,李保拟定的樊城城区要扩大三倍,城区总面积达到四十多平方公里。
而襄阳城区日后将是新帝国的王都和勋贵住宅区,同时也是商业的中心区,樊城则是以平民区和副商业中心。
桥梁没有建造之前,暂时以驳船的形式来往,并且加强两城城墙的筑造。作为首都必定要把城池筑造的事情放在第一位。
利用最为新式的建筑材料和筑造方法,而渭州在过去几年中一直都在大肆兴建,是以建筑技术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特别是针对新型的水泥,为渭州的建筑工匠们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并且李保发明的黑火/药更是为渭州水泥生产提供了巨大的助力。
渭州近些年的水泥产量逐年增长的极为迅猛,如今每年能够生产水泥三十万石,这个产业已经产生了极大的经济利益。渭州的商旅把水泥贩卖到了西域,这个神奇的建筑粘合剂受到了西域粟特商人的极大欢迎,是以他们纷纷前来渭州洽谈经销水泥。
张承业立刻把这一情况禀明了李保,李保得知情况后,立刻批复水泥可以出售,但是制作工艺一定要保密,定价就是一贯钱一百斤。
得知这个价格后,粟特商人立即答应了,并且纷纷同渭州的官吏商量签订独家合作协议,但是精明的张承业立刻拒绝了。
但是答应粟特人,只要他们前来购买,可以给予他们特别优惠,比如购买一万斤以上的,额外赠送一千斤水泥,别的人前来购买,不享受这等优惠。
同时,渭州还为粟特商人提供有偿护送服务,龙门镖局的生意因为水泥热销的缘故更加火爆。
既然李保决定可以加大水泥产量,那么襄阳周遭山体众多,比如万山、岘山等都可以作为原料产地。
而且襄阳的水土保持一直良好,周遭的林木也比较茂盛,是以建都在此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李保如此规划襄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李保想要发展航海事业,在这个世界各国都是比较盲昧的时代,他作为先知者,早点派遣人员寻找拉美地区,进行早期的殖民活动,也必将为大唐占据更多肥沃优厚的国土和人民。
况且阿拉伯人只是陆上称雄,但是海上贸易也只是在亚非之间,印度洋上最强。东亚到达了大唐,广州的海贸如此兴盛就是阿拉伯人聚集的结果。
既然此时穿越者有如此优势的条件,李保必须要利用起来,襄阳距离长江不远,况且有汉江作为渠道,可以很方便的利用长江水路优势发展漕运,江南的粮食和财赋可以很轻松的运送过来,不用再往关中地区大量运输粮食财赋,那样会消耗极大的人力物力。
另外作为汉江上的襄阳和兴元蜀中的联系也更加紧密,同时襄阳可以极大的经略四方,不用担心被日后崛起的异族威胁。更不用像五代和北宋那样饱受幽云丢失没有战略屏障的痛苦。
此外襄阳四周的通道城关建设也纳上了李保的规划,襄阳地处全国之中,四通八达,但是为了保持新首都的安全,四周的关卡李保也得上心。
是以他的规划图中还特地加强了四周的城关建设,比如北去南阳再向东北出桐柏山和伏牛山之间的方城通道,必须得安置重兵把守;向西北的商洛和武关都必须筑造大型关城。
不过作为首都,襄阳和樊城必须得作为一个整体,另外襄阳北边的南阳也是个关键,襄阳是一个非常标准的四战之地。南通江汉、东接汉口、信阳、北上中原、洛阳,西去长安、汉中。中国发生大事的地区,总能和襄阳扯上点关系。而襄阳、南阳同在南阳盆地,在盆地内属于同等地位。
随着历史的变迁,有些地域的地位会有所变化,但南阳地区的地位一直都很重要。春秋战国时期,南阳盆地的方城山、汉水本是楚国赖以对抗北方诸侯的国防险要。
战国时期,秦据武关,攻取南阳盆地之后,这里遂成了秦胁楚、攻楚的一个前进基地。秦末,刘邦下南阳、人武关,率先入关。楚汉战争时,双方在成皋一带相持,汉军形势吃紧,刘邦也曾由武关出宛、叶,吸引楚军南下,减轻成皋一带的压力。
西汉七国之乱时,也有人提议由江汉趋武关,入攻关中。王莽时,刘伯升、刘秀兄弟起于南阳,昆阳一战,击破王莽主力。
东汉末,关东州郡起兵讨董卓,曹操提议袁术率南阳之军,屯丹、析,八武关,以震三辅。曹操平定北方后,略取荆州,即由南阳下襄阳。三足鼎立局面初成后,关羽则曾试图攻襄阳以趋宛、洛。
东晋时,桓温北伐,先自襄阳人武关,进抵灞上,震动关中;后又自襄阳北进,在伊水北岸击败羌人姚襄,收复洛阳。刘裕北伐后秦,自荆襄北上之军入南阳后兵分两路:一路趋伊洛从南面进攻洛阳,一路入武关牵制关中秦军,配合潼关正面的进攻。
刘宋元嘉北伐,也曾循刘裕旧辙,遣军由襄阳经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