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学 www.91wx.org,庶子夺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过陛下才是。”
一旁的户部尚书唐俭连上前应道:“李司农之言极是,臣可以为证。”
上首的李世民听了李纬和唐俭的话,这才想起,去岁岁中却有此事,当时淮南大涝,李恪上疏请征调山阳仓仓粮,当时李世民心疼爱子,生怕李恪在淮南短了粮草,手头吃紧,受了委屈,便当即批了条子,方才若非李纬提醒,竟都忘了。
李纬是外臣,若是因他看管不利致仓粮短缺,自然就是李纬之过,可若是事涉爱子李恪,那李世民的态度可就立刻变了。
李世民道:“去岁淮南大涝,楚王调粮,是为救淮南百姓于将死,情有可原,有功而无过,况且扬州承平已久,征调兵粮应急倒也无妨。”
一旁的唐俭闻言,也顺势道:“启奏陛下,淮南富庶,本就是我大唐东南粮仓,去岁淮南大涝,各地官仓入不敷出,而今岁尚早,秋收之粮也未入库,实在不宜妄动刀兵,还望陛下暂息雷霆之怒,待各地秋粮归仓,所用丰沛之时再另做决议。”
李世民少年从军,行伍出身,虽然好战,但绝非穷兵黩武之辈,臣子的话,他还是听得进去的,更何况如今形势如此,他也没有选择的余地了。
李世民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朕也是知兵之人,我大唐粮草不充,又如何北上千里赴战。薛延陀虽是狂妄,但也只能命边军击而退之。至于大举北上,平灭薛延陀却是不能了。此次平白错过了如此良机,实在可惜。”
李世民说着,咬了咬牙,双拳也不禁紧握,话中也透着几分不甘和愤懑。
就在此时,方才已经沉闷了许久的太府卿萧钦却突然开口道:“启禀陛下,臣于薛延陀一事,倒是有些许浅见,愿为陛下分忧。”
李世民闻言,问道:“哦?萧卿有何建言,不妨说来听听。”
萧钦道:“薛延陀南侵,兵围定襄城,所仗的无非就是突厥新至,立足未稳,故而叫薛延陀占得先机。
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阿史那思摩以怀化郡王之名入主定襄城,终是不妥,也不显得陛下重视,陛下何不复阿史那思摩可汗之名,册阿史那思摩于漠南复其旧国,为大唐臣邦。一来此举可敲打薛延陀,叫其日后慎行,不敢擅侵;二来可收突厥部众人心,更固北疆。”
听着萧钦的话,李世民的脸上缓缓露出了些许笑意。
萧钦之言正和李世民之心,当初薛延陀国兴,靠的便是大唐册封夷男可汗,又于暗中扶持,李世民若是再效以往扶持薛延陀那般扶持突厥,必能震慑薛延陀部众,也叫夷男不安。
李世民册封突厥,以为臣邦后,若是薛延陀识相,就此收敛,谨言慎行,李世民也能多容得他们几载,若是他们不识相,仍旧与突厥为难,也正给了李世民北伐的借口,可灭其国。
李世民笑道:“萧卿之言甚好,深和朕心,只是不知这北上册封之人,萧卿可有人选?”
册封阿史那思摩为汗,复突厥旧国,不止是为了册封这般简单,更多的是为了震慑薛延陀,故而这册封使臣也不是寻常臣子可任的。
萧钦脸上露出了思索之色,故作模样地沉吟片刻后才道:“出使人选定夺绝不可草率,此人既要在朝中地位尊崇,极得陛下信重,又要名传北地,在突厥和薛延陀两部中都颇有名望,压得住突厥和薛延陀部众,最好还能是个武臣。臣细数朝中上下,臣以为为使之人非药师公不可。”
萧钦口中的药师公便是李靖,李靖用兵如神,能以军功拜相,可见李靖其人极为李世民所重,贞观四年,李靖更曾挂帅北征,北平突厥,在北地威望甚高,若是以李靖为使,自无不可,可李世民听了萧钦之言,却出言否决了。
李世民道:“药师确是合适人选,但药师年迈,今岁初,更是身患足疾,行走尚且离不得手仗,如何能千里北赴为使。”
萧钦闻言,为难地点了点头,应道:“陛下所言也是,只是这满朝上下,除了药师公,谁还能有这般声望?”
李世民想了想,嘴角缓缓地挂起了笑意,对萧钦道:“萧卿所思不错,但却忘了一人,朕的心中却有一个比药师更加合适的人选。”
萧钦带着好奇的语气,明知故问地问道:“臣愚钝,却不知陛下所言何人?”
李世民并未直接回萧钦的话,而是对身旁侍候的常涂吩咐道:“遣人去趟楚王府,让恪儿速入宫见朕。”
过陛下才是。”
一旁的户部尚书唐俭连上前应道:“李司农之言极是,臣可以为证。”
上首的李世民听了李纬和唐俭的话,这才想起,去岁岁中却有此事,当时淮南大涝,李恪上疏请征调山阳仓仓粮,当时李世民心疼爱子,生怕李恪在淮南短了粮草,手头吃紧,受了委屈,便当即批了条子,方才若非李纬提醒,竟都忘了。
李纬是外臣,若是因他看管不利致仓粮短缺,自然就是李纬之过,可若是事涉爱子李恪,那李世民的态度可就立刻变了。
李世民道:“去岁淮南大涝,楚王调粮,是为救淮南百姓于将死,情有可原,有功而无过,况且扬州承平已久,征调兵粮应急倒也无妨。”
一旁的唐俭闻言,也顺势道:“启奏陛下,淮南富庶,本就是我大唐东南粮仓,去岁淮南大涝,各地官仓入不敷出,而今岁尚早,秋收之粮也未入库,实在不宜妄动刀兵,还望陛下暂息雷霆之怒,待各地秋粮归仓,所用丰沛之时再另做决议。”
李世民少年从军,行伍出身,虽然好战,但绝非穷兵黩武之辈,臣子的话,他还是听得进去的,更何况如今形势如此,他也没有选择的余地了。
李世民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朕也是知兵之人,我大唐粮草不充,又如何北上千里赴战。薛延陀虽是狂妄,但也只能命边军击而退之。至于大举北上,平灭薛延陀却是不能了。此次平白错过了如此良机,实在可惜。”
李世民说着,咬了咬牙,双拳也不禁紧握,话中也透着几分不甘和愤懑。
就在此时,方才已经沉闷了许久的太府卿萧钦却突然开口道:“启禀陛下,臣于薛延陀一事,倒是有些许浅见,愿为陛下分忧。”
李世民闻言,问道:“哦?萧卿有何建言,不妨说来听听。”
萧钦道:“薛延陀南侵,兵围定襄城,所仗的无非就是突厥新至,立足未稳,故而叫薛延陀占得先机。
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阿史那思摩以怀化郡王之名入主定襄城,终是不妥,也不显得陛下重视,陛下何不复阿史那思摩可汗之名,册阿史那思摩于漠南复其旧国,为大唐臣邦。一来此举可敲打薛延陀,叫其日后慎行,不敢擅侵;二来可收突厥部众人心,更固北疆。”
听着萧钦的话,李世民的脸上缓缓露出了些许笑意。
萧钦之言正和李世民之心,当初薛延陀国兴,靠的便是大唐册封夷男可汗,又于暗中扶持,李世民若是再效以往扶持薛延陀那般扶持突厥,必能震慑薛延陀部众,也叫夷男不安。
李世民册封突厥,以为臣邦后,若是薛延陀识相,就此收敛,谨言慎行,李世民也能多容得他们几载,若是他们不识相,仍旧与突厥为难,也正给了李世民北伐的借口,可灭其国。
李世民笑道:“萧卿之言甚好,深和朕心,只是不知这北上册封之人,萧卿可有人选?”
册封阿史那思摩为汗,复突厥旧国,不止是为了册封这般简单,更多的是为了震慑薛延陀,故而这册封使臣也不是寻常臣子可任的。
萧钦脸上露出了思索之色,故作模样地沉吟片刻后才道:“出使人选定夺绝不可草率,此人既要在朝中地位尊崇,极得陛下信重,又要名传北地,在突厥和薛延陀两部中都颇有名望,压得住突厥和薛延陀部众,最好还能是个武臣。臣细数朝中上下,臣以为为使之人非药师公不可。”
萧钦口中的药师公便是李靖,李靖用兵如神,能以军功拜相,可见李靖其人极为李世民所重,贞观四年,李靖更曾挂帅北征,北平突厥,在北地威望甚高,若是以李靖为使,自无不可,可李世民听了萧钦之言,却出言否决了。
李世民道:“药师确是合适人选,但药师年迈,今岁初,更是身患足疾,行走尚且离不得手仗,如何能千里北赴为使。”
萧钦闻言,为难地点了点头,应道:“陛下所言也是,只是这满朝上下,除了药师公,谁还能有这般声望?”
李世民想了想,嘴角缓缓地挂起了笑意,对萧钦道:“萧卿所思不错,但却忘了一人,朕的心中却有一个比药师更加合适的人选。”
萧钦带着好奇的语气,明知故问地问道:“臣愚钝,却不知陛下所言何人?”
李世民并未直接回萧钦的话,而是对身旁侍候的常涂吩咐道:“遣人去趟楚王府,让恪儿速入宫见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