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针锋相对 (1/2)
91文学 www.91wx.org,执宰大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宣德帝在接到柳升兵败的消息后大为震惊,为了彻底平定交趾的叛乱,柳升这次带去的部队都是明军的主力,没想到进入交趾还不到一个月就被叛军击溃,死伤过半。
由于柳升已死,宣德帝连惩处他的机会都没有了,恼怒之下召集了文武重臣进宫议事,商讨交趾事宜。
虽然李云天是宣德帝的近臣,并且得以晋升为伯爵,但他的官位和资历还是低了些,无法与那些文武重臣一样参加此次议事,故而也就没有被宣德帝召进宫里。
李云天也并不想出席这次议事,宣德帝现在正在气头上,朝中的文武百官也都显得有些手足无措,这次议事除了让宣德帝发泄怒火外并不会产生什么有价值的结果。
况且,待议事结束后宣德帝肯定会召他进宫,询问他对此事的看法。
果然,李云天下午在讲武堂京郊大营里处理公务的时候,宫里的一名内侍前来传宣德帝的口谕,让他进宫候旨。
李云天不敢怠慢,将手头的事务交待了一番后就跟着那名内侍进了京城,不过他并没有直接去宫城,而是先回了一趟家,从家里出来的时候手上多出了三个蓝色的布袋。
由于宣德帝在乾清宫正殿与众臣议事,李云天于是就在偏殿的一间厢房内等候,内侍们有条不紊地端上了糕瓜果和茶水。
李云天感觉宣德帝这次议事可能会持续很久,于是让内侍给他拿来了几本书,坐在椅子上慢条斯理地看了起来。
直到夜色已深,李云天才得以去见宣德帝,手里拎着那三个蓝色的布袋,引得沿途的宫女和内侍纷纷侧目而视,不知道那三个看上去沉甸甸的袋子里装了何物。
乾清宫,东暖阁。
李云天踏进殿门的时候,宣德帝正在用膳,他与杨士奇和张辅等人因为柳升战败的事情商讨了一天,连晚膳都没来得及吃。
除了宣德帝外,屋里还有杨士奇、杨荣、蹇义、夏元吉和张辅、周征、张昊,各自被宣德帝御赐了一桌膳食,按照文左武右的规矩分别位于屋子的两侧,边吃边与宣德帝谈论着交趾的事情。
宣德帝并没有忘记李云天,知道李云天肯定也没有吃晚饭,故而也让人给了他准备了一桌。
李云天的食桌位于右侧张昊的下首,与夏元吉相对,向宣德帝谢恩后他将手里拎着的三个蓝色袋子放在桌上,坐在那里不动声色地吃了起来,静静地聆听着宣德帝与杨士奇和张辅等人的谈论。
自打李云天一进门,宣德帝就已经注意到了他手里拎着的那三个蓝色袋子,心中感到有些好奇,不过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如何解决交趾的叛乱,因此他并没有开口询问李云天,反正这个谜底迟早都能解开。
很快,李云天就从杨士奇和张辅等人的言论中知道了他们对交趾叛军的看法,这恐怕也代表了朝堂之上那些文武百官的观。
内阁首辅杨士奇和内阁次辅杨荣认为交趾平叛劳师动众,加重百姓负担,故而应该撤兵,与民休息。
出乎意料,吏部尚书蹇义和户部尚书并没有赞同杨士奇和杨荣的观,认为败仗后撤兵有损大明国威,故而反对撤兵。
军阁首辅张辅和军阁辅臣周征以及京畿都督府大都督张昊自然坚决反对撤兵,坚持继续平叛,彻底清除叛乱的叛党。
陈智、王通和柳升的接连战败已经使得朝中勋贵们大跌颜面,故而岂会轻易放过交趾的那些叛军?
从众人不同的态度上,李云天敏锐地感觉到了除了政见不同外,这里面还存在着权力的博弈。
显而易见,杨士奇和杨荣代表内阁,蹇义和夏元吉代表六部,张辅、周征和张昊代表了军阁和各都督府。
从内阁和六部之间竟然会意见相左可以看出,内阁和六部现在都在争政务的话语权,谁也不想被对方压住。
而军阁和各都督府则不存在这个全力博弈的问题,因为与内阁不同,军阁之所以成立,就是为了强化皇帝对兵权的控制,讲究令行禁止,自然不能允许各大都督府违逆军阁的命令。
故而,军阁出现后实际上成为了各大都督府的上级,这一从军阁的阁员组成可以看出,既有勋贵的代表,例如张辅和周征,同时也有兵部的代表,例如原兵部尚书陈洽。
所以各大都督府的勋贵们自然以军阁马首是瞻,遇到这种权力争斗时自然会团结一致对外。
内阁的成立是为了帮助皇帝处理奏本,拥有决议权,而六部拥有行政权,双方的权力争斗自然不可避免。
虽内阁的阁员权力日重,但六部也并非善类,他们所依仗的自然就是吏部尚书,凭借吏部尚书与之对抗。
吏部尚书是文官中的“天官”,其所享受的礼制与内阁首辅档次相同,而且六部尚书也是皇帝身边的近身重臣,有着... -->>
宣德帝在接到柳升兵败的消息后大为震惊,为了彻底平定交趾的叛乱,柳升这次带去的部队都是明军的主力,没想到进入交趾还不到一个月就被叛军击溃,死伤过半。
由于柳升已死,宣德帝连惩处他的机会都没有了,恼怒之下召集了文武重臣进宫议事,商讨交趾事宜。
虽然李云天是宣德帝的近臣,并且得以晋升为伯爵,但他的官位和资历还是低了些,无法与那些文武重臣一样参加此次议事,故而也就没有被宣德帝召进宫里。
李云天也并不想出席这次议事,宣德帝现在正在气头上,朝中的文武百官也都显得有些手足无措,这次议事除了让宣德帝发泄怒火外并不会产生什么有价值的结果。
况且,待议事结束后宣德帝肯定会召他进宫,询问他对此事的看法。
果然,李云天下午在讲武堂京郊大营里处理公务的时候,宫里的一名内侍前来传宣德帝的口谕,让他进宫候旨。
李云天不敢怠慢,将手头的事务交待了一番后就跟着那名内侍进了京城,不过他并没有直接去宫城,而是先回了一趟家,从家里出来的时候手上多出了三个蓝色的布袋。
由于宣德帝在乾清宫正殿与众臣议事,李云天于是就在偏殿的一间厢房内等候,内侍们有条不紊地端上了糕瓜果和茶水。
李云天感觉宣德帝这次议事可能会持续很久,于是让内侍给他拿来了几本书,坐在椅子上慢条斯理地看了起来。
直到夜色已深,李云天才得以去见宣德帝,手里拎着那三个蓝色的布袋,引得沿途的宫女和内侍纷纷侧目而视,不知道那三个看上去沉甸甸的袋子里装了何物。
乾清宫,东暖阁。
李云天踏进殿门的时候,宣德帝正在用膳,他与杨士奇和张辅等人因为柳升战败的事情商讨了一天,连晚膳都没来得及吃。
除了宣德帝外,屋里还有杨士奇、杨荣、蹇义、夏元吉和张辅、周征、张昊,各自被宣德帝御赐了一桌膳食,按照文左武右的规矩分别位于屋子的两侧,边吃边与宣德帝谈论着交趾的事情。
宣德帝并没有忘记李云天,知道李云天肯定也没有吃晚饭,故而也让人给了他准备了一桌。
李云天的食桌位于右侧张昊的下首,与夏元吉相对,向宣德帝谢恩后他将手里拎着的三个蓝色袋子放在桌上,坐在那里不动声色地吃了起来,静静地聆听着宣德帝与杨士奇和张辅等人的谈论。
自打李云天一进门,宣德帝就已经注意到了他手里拎着的那三个蓝色袋子,心中感到有些好奇,不过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如何解决交趾的叛乱,因此他并没有开口询问李云天,反正这个谜底迟早都能解开。
很快,李云天就从杨士奇和张辅等人的言论中知道了他们对交趾叛军的看法,这恐怕也代表了朝堂之上那些文武百官的观。
内阁首辅杨士奇和内阁次辅杨荣认为交趾平叛劳师动众,加重百姓负担,故而应该撤兵,与民休息。
出乎意料,吏部尚书蹇义和户部尚书并没有赞同杨士奇和杨荣的观,认为败仗后撤兵有损大明国威,故而反对撤兵。
军阁首辅张辅和军阁辅臣周征以及京畿都督府大都督张昊自然坚决反对撤兵,坚持继续平叛,彻底清除叛乱的叛党。
陈智、王通和柳升的接连战败已经使得朝中勋贵们大跌颜面,故而岂会轻易放过交趾的那些叛军?
从众人不同的态度上,李云天敏锐地感觉到了除了政见不同外,这里面还存在着权力的博弈。
显而易见,杨士奇和杨荣代表内阁,蹇义和夏元吉代表六部,张辅、周征和张昊代表了军阁和各都督府。
从内阁和六部之间竟然会意见相左可以看出,内阁和六部现在都在争政务的话语权,谁也不想被对方压住。
而军阁和各都督府则不存在这个全力博弈的问题,因为与内阁不同,军阁之所以成立,就是为了强化皇帝对兵权的控制,讲究令行禁止,自然不能允许各大都督府违逆军阁的命令。
故而,军阁出现后实际上成为了各大都督府的上级,这一从军阁的阁员组成可以看出,既有勋贵的代表,例如张辅和周征,同时也有兵部的代表,例如原兵部尚书陈洽。
所以各大都督府的勋贵们自然以军阁马首是瞻,遇到这种权力争斗时自然会团结一致对外。
内阁的成立是为了帮助皇帝处理奏本,拥有决议权,而六部拥有行政权,双方的权力争斗自然不可避免。
虽内阁的阁员权力日重,但六部也并非善类,他们所依仗的自然就是吏部尚书,凭借吏部尚书与之对抗。
吏部尚书是文官中的“天官”,其所享受的礼制与内阁首辅档次相同,而且六部尚书也是皇帝身边的近身重臣,有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