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学 www.91wx.org,战枭在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把好手,可是涉及到政治,他无能为力,就算他想通了也没有办法,与此时大唐深埋于强盛表面之下的各种隐患一样,其根源在于土地兼并严重,而且日趋激烈,虽然皇帝李隆基明面下旨禁止权贵吞噬农民的土地,然而,整个大唐听到的只是隆隆的雷声,不见雨点,除了堂而皇之的圣旨以外,没有任何的实质措施来保护农民的利益。
李祎没想通,与他同来的齐济善却看出了问题,他对忧心忡忡的李祎道:“士兵们家里所分配到的土地少,而赋税相对沉重,李怀唐开出的条件对他们无疑很具吸引力。去宁远冒险淘金,总比将来的穷困潦倒要好。”
本来李祎还想以龙武骑的津贴反驳,齐济善的最后一句堵住了他的嘴巴。土地才是农民的根本,津贴只能解决一时,而且龙武骑以外的将士呢?他们的收入更微薄。
李怀唐接收李祎运来的武器,忙得不亦乐乎,八百名新招将士的弓箭一下子就解决了,剩下来的刀具和棉甲要等回到宁远城才能配备齐全。长安两市有刀具出售,可数量不多,买一两把还可以,却不能大规模收购,否则会被认为居心叵测从而带来麻烦。
听到一旁李祎与齐济善的对话,李怀唐不以为然:“解决土地问题不难。”
“哦?李郎子有何见解?”齐济善饶有兴趣地看向李怀唐。
李怀唐道:“先是开疆拓土,将土地赏给立功将士,鼓励移民;其次鼓励工商,一座大的工坊可以吸收数百,甚至上千人,一座矿山需要上万的劳力,商业运输需要的人手更多;最后是修筑道路水利设施等。”
“开疆拓土?”李祎两眼冒光,他的老本行是军人,当然向往李怀唐这个很热血的建议,“依上将军看,我们大唐先拓谁的疆土呢?”
李怀唐脱口而出:“黄河九曲之地,幽州之东北辽东之地,新罗百济之地,岭南之南百越之地。”
“不妥。”齐济善道,“黄河九曲乃圣上于开元初封赏给金城公主的汤沐之地,为吐蕃人控制,我们如何能出尔反尔取之?”
帝王和当权者的脸面永远高于国家的利益,这让李怀唐很无奈。他想了想,道:“要不等我去向吐蕃人取,然后送还圣上?”
“妙,甚妙!上将军忠勇可嘉,我等楷模。哈哈!”李祎大笑。
齐济善瞠目结舌了一会,却不置可否,意味深长说道:“九曲之地水草丰美,可养育数十万之众,不知道可以为关中土地减轻多少负担。”
李怀唐一脸的严肃,道:“如果圣上不反对,我愿意效仿碎叶镇之举,还九曲之地于大唐。”
李祎道:“此事还需要圣上肯。嗯,上将军刚才说的辽东之地本来是我大唐领土,今为契丹三十六部所据,辽东荒芜之地不宜农耕,倒适合游牧,利于胡人,我大唐能败之,却难以占之。”
齐济善接着说:“新罗百济乃大唐属国,宗主之国如何能无故讨伐并占领附属小国的土地?而且,战端一开,钱粮耗费巨大,期间的运输还需民间服徭役,得不偿失,不妥,不妥。”
“是啊!就算占领,其地已属原住民,我们哪来土地?”李祎没有齐济善那么迂腐,嘴上同意了齐济善的说法,却明目张胆地与李怀唐讨论起占领之后的事宜。
确实,在以往的对外战争中,大唐费力不讨好,付出远远要大于收获,战争的成本都强加在国民头上。但是,在李怀唐的脑袋里,战争还有另外一种打法,一切只为获利,长远的,眼前的,统统不能放过。
接下来李怀唐之言让齐济善当场口瞪目呆。
“与大食国相比,大唐的道路实在太糟糕,我想主要是缺乏了契丹人,新罗和百济人的努力,他们与我们相比,明显不适合耕种,既然如此,就让他们挥他们的长处,为大唐的道路和水利建设多贡献力量。而他们的土地,正好适合大唐的移民。这样,对双方都有利。”
李祎皱着眉头,道:“你是说将他们变为奴隶劳力?这,这怎么可能?我大唐礼仪之邦,如何能做这样的事情?”
齐济善满脸黑线,反驳道:“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曰:以德服人。胡人也是人,我们该教化之,感化之,使其闻经史子集,知书识礼,天下自然大治。”
李怀唐苦笑,道:“舅舅所言,怀唐不敢苟同。饿鸡赶不走,饿人不知羞。尚且吃不饱穿不暖,谁还之乎者也?除非舅舅让胡人都吃好穿暖了。可是富足如大唐都未能让其国民免除无饥寒之忧,何来粮食衣物给外人?教化,感化,这个子,那个子,都上千年了,如果真的有效可行的话,天下又哪来那么多兵戈?”
李怀唐说完,又转向李祎道:“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王爷大将军不屑为之,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可以代劳。”
李怀唐心里很鄙夷,为政者不从家国角度出考虑问题,偏偏死要面子讲啥礼仪,须知国家民族的利益永远至高无上。土地矛盾都如此尖锐突出了,高高在上的皇帝权贵却目光短浅只顾切身的利益,不积极去想办法解决矛盾,却还在空谈什么道义,道义的对象只能是国民,而不是不纳一个铜钱税赋的外人,退一步来讲,国家有难之时,还不是无数朴素的国民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责任,赴汤蹈火付出生命代价来捍卫民族的尊严?至于那些外人不落井下石就不错了,才不会管你死活。善待外族而不善待国民的政权只会被人民抛弃,被历史遗弃。
李祎严肃地看着李怀唐,感情有点复杂,欲出言辩驳,想了想,毕竟此人是在为大唐着想,无可厚非,就权当学术讨论吧,于是问道:“据老夫所知,辽东与新罗之地不宜农耕,上将军的移民之策先天不足啊。”
李怀唐道:“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去寻找良种,没有大胆去尝试,南方的水稻种类繁多,总有一种适合北方种植的。我听说以前关中河南之地都不适合水稻,现在不也是种上了么?”
“嗯!有点道理。”李祎摸着花白的胡子点点头,“只要能改变胡人追逐水草游牧的生活方式,教之耕种,辽东之地不愁控制不住。”
李怀唐不甚同意,他的认识是要解决胡人的问题,须以大力展工商为主,军事为辅,先是强迫他们纳入庞大的生产和交易体系当中,改变他们的生活理念,等他们现并且习惯,原来更好的生活可以轻易通过劳动交换来获得,抢掠行为自然会减少。李怀唐话已到嘴边,却忍住没说,他看得出想得到,他说了也白说,这里无人会接受他的想法,夏虫不可语冰。
至于展工商,李怀唐差点忘了,除了宋朝以外,几乎所有的封建王朝历来只注重农耕,对工商业的态度如洪水猛兽,除了限制还是限制,不但在实质的政治措施上弱化工商业,在意识形态的领域里还无情地打击,比如轻贱商人工匠,妖魔化商人,甚至剥夺工商从业者的政治权力,以从业户籍制强迫他们子从父业,消灭他们出人头地的希望。
与李祎的交易完成了,相关话题也嘎然结束,没有停止的是各人的思想,李怀唐的理念触动了李祎的认知,而代表着大多人态度的李祎与齐济善的观点也触动了李怀唐的心思,大唐还有更好的道路可以选择,他既然来了,或许该做点什么留下点什么,不该像鸵鸟一样的当权者坐视盛唐步入万劫不复之地……
一把好手,可是涉及到政治,他无能为力,就算他想通了也没有办法,与此时大唐深埋于强盛表面之下的各种隐患一样,其根源在于土地兼并严重,而且日趋激烈,虽然皇帝李隆基明面下旨禁止权贵吞噬农民的土地,然而,整个大唐听到的只是隆隆的雷声,不见雨点,除了堂而皇之的圣旨以外,没有任何的实质措施来保护农民的利益。
李祎没想通,与他同来的齐济善却看出了问题,他对忧心忡忡的李祎道:“士兵们家里所分配到的土地少,而赋税相对沉重,李怀唐开出的条件对他们无疑很具吸引力。去宁远冒险淘金,总比将来的穷困潦倒要好。”
本来李祎还想以龙武骑的津贴反驳,齐济善的最后一句堵住了他的嘴巴。土地才是农民的根本,津贴只能解决一时,而且龙武骑以外的将士呢?他们的收入更微薄。
李怀唐接收李祎运来的武器,忙得不亦乐乎,八百名新招将士的弓箭一下子就解决了,剩下来的刀具和棉甲要等回到宁远城才能配备齐全。长安两市有刀具出售,可数量不多,买一两把还可以,却不能大规模收购,否则会被认为居心叵测从而带来麻烦。
听到一旁李祎与齐济善的对话,李怀唐不以为然:“解决土地问题不难。”
“哦?李郎子有何见解?”齐济善饶有兴趣地看向李怀唐。
李怀唐道:“先是开疆拓土,将土地赏给立功将士,鼓励移民;其次鼓励工商,一座大的工坊可以吸收数百,甚至上千人,一座矿山需要上万的劳力,商业运输需要的人手更多;最后是修筑道路水利设施等。”
“开疆拓土?”李祎两眼冒光,他的老本行是军人,当然向往李怀唐这个很热血的建议,“依上将军看,我们大唐先拓谁的疆土呢?”
李怀唐脱口而出:“黄河九曲之地,幽州之东北辽东之地,新罗百济之地,岭南之南百越之地。”
“不妥。”齐济善道,“黄河九曲乃圣上于开元初封赏给金城公主的汤沐之地,为吐蕃人控制,我们如何能出尔反尔取之?”
帝王和当权者的脸面永远高于国家的利益,这让李怀唐很无奈。他想了想,道:“要不等我去向吐蕃人取,然后送还圣上?”
“妙,甚妙!上将军忠勇可嘉,我等楷模。哈哈!”李祎大笑。
齐济善瞠目结舌了一会,却不置可否,意味深长说道:“九曲之地水草丰美,可养育数十万之众,不知道可以为关中土地减轻多少负担。”
李怀唐一脸的严肃,道:“如果圣上不反对,我愿意效仿碎叶镇之举,还九曲之地于大唐。”
李祎道:“此事还需要圣上肯。嗯,上将军刚才说的辽东之地本来是我大唐领土,今为契丹三十六部所据,辽东荒芜之地不宜农耕,倒适合游牧,利于胡人,我大唐能败之,却难以占之。”
齐济善接着说:“新罗百济乃大唐属国,宗主之国如何能无故讨伐并占领附属小国的土地?而且,战端一开,钱粮耗费巨大,期间的运输还需民间服徭役,得不偿失,不妥,不妥。”
“是啊!就算占领,其地已属原住民,我们哪来土地?”李祎没有齐济善那么迂腐,嘴上同意了齐济善的说法,却明目张胆地与李怀唐讨论起占领之后的事宜。
确实,在以往的对外战争中,大唐费力不讨好,付出远远要大于收获,战争的成本都强加在国民头上。但是,在李怀唐的脑袋里,战争还有另外一种打法,一切只为获利,长远的,眼前的,统统不能放过。
接下来李怀唐之言让齐济善当场口瞪目呆。
“与大食国相比,大唐的道路实在太糟糕,我想主要是缺乏了契丹人,新罗和百济人的努力,他们与我们相比,明显不适合耕种,既然如此,就让他们挥他们的长处,为大唐的道路和水利建设多贡献力量。而他们的土地,正好适合大唐的移民。这样,对双方都有利。”
李祎皱着眉头,道:“你是说将他们变为奴隶劳力?这,这怎么可能?我大唐礼仪之邦,如何能做这样的事情?”
齐济善满脸黑线,反驳道:“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曰:以德服人。胡人也是人,我们该教化之,感化之,使其闻经史子集,知书识礼,天下自然大治。”
李怀唐苦笑,道:“舅舅所言,怀唐不敢苟同。饿鸡赶不走,饿人不知羞。尚且吃不饱穿不暖,谁还之乎者也?除非舅舅让胡人都吃好穿暖了。可是富足如大唐都未能让其国民免除无饥寒之忧,何来粮食衣物给外人?教化,感化,这个子,那个子,都上千年了,如果真的有效可行的话,天下又哪来那么多兵戈?”
李怀唐说完,又转向李祎道:“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王爷大将军不屑为之,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可以代劳。”
李怀唐心里很鄙夷,为政者不从家国角度出考虑问题,偏偏死要面子讲啥礼仪,须知国家民族的利益永远至高无上。土地矛盾都如此尖锐突出了,高高在上的皇帝权贵却目光短浅只顾切身的利益,不积极去想办法解决矛盾,却还在空谈什么道义,道义的对象只能是国民,而不是不纳一个铜钱税赋的外人,退一步来讲,国家有难之时,还不是无数朴素的国民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责任,赴汤蹈火付出生命代价来捍卫民族的尊严?至于那些外人不落井下石就不错了,才不会管你死活。善待外族而不善待国民的政权只会被人民抛弃,被历史遗弃。
李祎严肃地看着李怀唐,感情有点复杂,欲出言辩驳,想了想,毕竟此人是在为大唐着想,无可厚非,就权当学术讨论吧,于是问道:“据老夫所知,辽东与新罗之地不宜农耕,上将军的移民之策先天不足啊。”
李怀唐道:“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去寻找良种,没有大胆去尝试,南方的水稻种类繁多,总有一种适合北方种植的。我听说以前关中河南之地都不适合水稻,现在不也是种上了么?”
“嗯!有点道理。”李祎摸着花白的胡子点点头,“只要能改变胡人追逐水草游牧的生活方式,教之耕种,辽东之地不愁控制不住。”
李怀唐不甚同意,他的认识是要解决胡人的问题,须以大力展工商为主,军事为辅,先是强迫他们纳入庞大的生产和交易体系当中,改变他们的生活理念,等他们现并且习惯,原来更好的生活可以轻易通过劳动交换来获得,抢掠行为自然会减少。李怀唐话已到嘴边,却忍住没说,他看得出想得到,他说了也白说,这里无人会接受他的想法,夏虫不可语冰。
至于展工商,李怀唐差点忘了,除了宋朝以外,几乎所有的封建王朝历来只注重农耕,对工商业的态度如洪水猛兽,除了限制还是限制,不但在实质的政治措施上弱化工商业,在意识形态的领域里还无情地打击,比如轻贱商人工匠,妖魔化商人,甚至剥夺工商从业者的政治权力,以从业户籍制强迫他们子从父业,消灭他们出人头地的希望。
与李祎的交易完成了,相关话题也嘎然结束,没有停止的是各人的思想,李怀唐的理念触动了李祎的认知,而代表着大多人态度的李祎与齐济善的观点也触动了李怀唐的心思,大唐还有更好的道路可以选择,他既然来了,或许该做点什么留下点什么,不该像鸵鸟一样的当权者坐视盛唐步入万劫不复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