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学 www.91wx.org,青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更要命的是,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又经历了如同数年前的西北地区一样的干旱。
老家捎来了消息,说是受了灾,他们自家尚好,今春的麦子多少还能收获一些,而且手里有银子,已经买下了大量的粮食,村里的人家都有存下的红薯,井里也还能打出水来,想来应当是能熬过的,但是听说别的州府,已经有人离家去逃难了。
地方上如此,京城里却还是歌舞升平,许杏的生意几乎没有受到影响。她却不敢大意,拿了银子囤下了大量的粮食,又专门吩咐胡大福一家,山庄里多存粮食蔬菜,得保证这么多做活的人都有饭吃。
董氏的船今年多跑了两趟,从海外拉回来的也不再是香料、钟表一类的稀罕物事,而是白花花的大米。粮食的价格节节攀升,他们赚得盆满钵满。
他们是二道贩子,并不是哄抬物价的米粮商人,朝廷也没有拿他们如何,反倒是受了这些商人的启发,让户部联系商人们去采买粮食。
原本等着夏粮收获填补国库的户部更愁了,不但收不回多少赋税,还要花大笔的银子买粮食回来供应军粮、赈济百姓。
皇帝陛下终于回想起来,数年前范长青曾经上过一个折子,谈及商税富国惠民,范夫人也曾有过“女子可抵劳力”的高论,便连忙让人找到了那份折子,着令户部去落实商税之事,又给礼部下了令,要务必想出法礼仪式,允许女子做工。
这个夏天,许杏就发现,京城里多了不少在外头谋生的女子,朝堂上也没听说有特别大的反对之声。
这第一步,虽然有些运气成分,但是终究是走出来了。
大旱之后,紧随而来的却是洪涝。等一切都消停了,时间已经进入了九月,许杏筹备着女儿的及笄之礼,心里却格外担心:南疆的仗打了大半年年,也不知何时才能结束。
十月初一,原本是给去世的亲人烧纸“送寒衣”的日子,朝堂上下却一片欢腾。前锋林铮带着副将刘进擒获了兰诏皇帝和他的生父,兰诏国要和大越朝议和了。
第244章女儿出嫁(上)
随着各地灾情的缓解,朝堂上的气氛松快下来,官宦人家饮宴欢聚的事情日渐增多,欣姐儿的及笄礼也可以热热闹闹的操办起来了。
“早前我还担心,可别出什么大乱子,咱们欣姐儿的大日子,总不能冷清了去,好在如今这最困难的时候熬过去了。”欣姐儿及笄礼上的赞者是段玉琳,她们约好了提前一日过来演练流程,段玉真也要来凑热闹,段二夫人便带着女儿和侄女过来了。看着小姑娘们一板一眼的练习,她跟许杏坐在一起喝茶说话。
许杏很同意:“这话也就是跟你私下里说说。我不知道愁了多久,当娘的,但凡有可能,怎么舍得委屈了孩子?好在事情都了结了,我们请请客什么的也不妨事。”
“明天这样的大日子,侯府那边,世子夫人也得来吧?”段二夫人笑着问,“她这当婆婆的才见过几回儿媳妇?”
说到亲家,许杏也笑了笑:“来,说准了要来的。”
“可惜你家的姑爷还没回京,凑不上这个热闹了。”段二夫人压低了些声音,“我听说这回南疆那边又出现了□□,军队里很是折了几个将校,等林小公子回来,当是不会再出京了吧?京城里总是太平的,没那些乌烟瘴气的东西。”
许杏深以为然:“是呢,还是在京里安全。听我家大人的意思,似乎还是原来的官职,去禁军,不过也不做准,总要等他们回了京再看圣意。”
“唉,你们府上好事多磨,如今眼看着就和和美美了,我们家里却又愁起来。”段二夫人收了几分笑,“我家大哥大嫂回来了,正愁着琳姐儿的事儿呢。”
“你大哥他们回来了?”许杏有点儿惊讶,“什么时候的事儿?”
“前日才进京,大哥任期满了,回了京,听说要接的是太常寺少卿。”段二夫人小声道。
许杏很惊讶:“虽说都是正四品,可这太常寺……”太常寺是五寺之一,平常负责祭天之类的各种仪式,听着虽然好听,可是跟执掌一地实权的知府相比,可是差了不少,这是降职了啊。
段二夫人的丈夫是国子监司业,官职不算高,也没啥权势,不过为人师表,算是清贵,毕竟是小儿子,仕途上略闲散些也无妨,可是他的长兄也朝这个方向发展,就有些不大好了。
段二夫人凑近许杏:“户部尚书大人已经上了折子告老,我公爹……”
她点到为止,许杏懂了,连忙点头:“那是好事,恭喜恭喜。”这算是不成文的惯例,父子二人不能同时手握实权。
“唉,他老人家说了,最好要在这个事情公开以前把琳姐儿的事议了,不然恐要沾惹上惹不起的人家。”段二夫人叹口气,“咱们两家是什么缘分啊,都被那家人给盯上。”
许杏想了想,疑惑起来:“郑家那几个哥儿比你们琳姐儿大了不少吧?且他们那情况,难道还有脸朝你们开口不成?”
“虽是他家跟我婆婆透了几分口风,不过不是他们,是那位。”段二夫人在桌子上写了个“九”字。
“那你们可真得要抓紧了。”许杏吸口气,视线落在小姑娘们身上,“这样好的孩子,没得去趟那趟浑水。”
“也就是你敢这样说话了。”段二夫人笑了笑,“我婆婆还考虑过你家宁哥儿呢,只是这岁数上是在差得大了些,不相宜了。”
宁哥儿才十一,哪里就要娶媳妇啊,许杏怕段二夫人误会自己看不上段家姑娘,便没说话,只微笑点头。
次日,段二夫人果然和她的妯娌婆婆一起来观礼,不过今天范府难得高调一回,家里来的宾客颇多,许杏作为主人,十分忙碌,一时也没有时间多叙谈。
今天为欣姐儿主持仪式的正宾是端和大长公主,有司是王阁老的小孙女,赞者是昨天已经排练过一遍的段玉琳。大长公主就不必说了,便是两个小姑娘,祖父的官职也都比长青高,这个情形落在众人眼中,难免让大家思量几分。
等到看到了向来低调的靖北侯夫妇并世子夫人,大家更是感叹,原来这门亲事并不是范府尹攀高枝这么简单,人家侯府也重视得很呢。
许杏坐在主人位上,看着女儿一遍遍加衣,仿佛看到了她从一个小小的婴儿一点点长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心中骄傲的同时,眼眶却悄悄的红了。长青同样心中感慨,侧脸看到她这般,便也不顾大庭广众,伸手握住了她的手。
许杏心中的万千感慨在端和大长公主取出今日给欣姐儿绾发的发簪之时消散殆尽。
他们自然是准备了给女儿的发簪的,可是端和大长公主早早就跟他们说了,发簪已经备下,让他们不必操心,许杏十分信任公主,便把自家准备的羊脂玉雕花发簪留作备用。尽管已经有心理准备,大长公主拿出来的必然不是凡品,可是看到实物的时候,许杏还是有些震惊。
那是一只纯金镶宝石花簪,倒是适合欣姐儿的年纪。簪头上的两朵芙蓉花栩栩如生,一朵盛放,一朵含苞,花瓣用碧玺雕琢,花蕊为细小的米粒珍珠,花叶则是由翡翠薄片细细打磨雕出,花托用了点翠。更妙的是,一只翡翠薄片雕成、镶嵌了珍珠和碧玺的蝴蝶停落于开放的芙蓉花上,随着欣姐儿的动作,蝴蝶像是随时都要飞起来一般。
在场的人都是识货的,大长公主一拿出来,就有不少人如许杏一般,睁大了眼睛,反倒是这发簪的主人,因为低着头的关系,没看清发簪的样子。
当然,等她看清了东西,又知道了此物的来处,她的心情就不如此刻这样平静了。
仪式结束,宴席开始。这一日宾主尽欢。外院里,长青跟相熟的朋友们一通畅饮,甚至破天荒的喝醉了,宾客散去,他也没起来相送。
许杏张罗着送走了各家女眷,虽然疲惫不堪,却也心情愉悦。至于今天这些宾客到底会怎么想,她就顾不上那么多了。
马车上,贺嬷嬷同潘夫人道:“夫人,老奴瞧着,好几户人家似乎都在打范大公子的主意,咱们要不要也探探范夫人的口风?如今范大人仕途畅达,范大姑娘又许了侯府,今日这宴席看得出来,他们府上财力也不差,可是个好去处。”
“她们打主意让她们打去,咱们千万不可掺和。”潘夫人摇头,“莫说我的云儿还小,便是年纪相当,范大人夫妻也不会考虑的。咱们姓潘,老爷的官做得再好,也是外戚,范大人绝对不会沾惹,莫要忘了郑家的前车之鉴。”
更要命的是,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又经历了如同数年前的西北地区一样的干旱。
老家捎来了消息,说是受了灾,他们自家尚好,今春的麦子多少还能收获一些,而且手里有银子,已经买下了大量的粮食,村里的人家都有存下的红薯,井里也还能打出水来,想来应当是能熬过的,但是听说别的州府,已经有人离家去逃难了。
地方上如此,京城里却还是歌舞升平,许杏的生意几乎没有受到影响。她却不敢大意,拿了银子囤下了大量的粮食,又专门吩咐胡大福一家,山庄里多存粮食蔬菜,得保证这么多做活的人都有饭吃。
董氏的船今年多跑了两趟,从海外拉回来的也不再是香料、钟表一类的稀罕物事,而是白花花的大米。粮食的价格节节攀升,他们赚得盆满钵满。
他们是二道贩子,并不是哄抬物价的米粮商人,朝廷也没有拿他们如何,反倒是受了这些商人的启发,让户部联系商人们去采买粮食。
原本等着夏粮收获填补国库的户部更愁了,不但收不回多少赋税,还要花大笔的银子买粮食回来供应军粮、赈济百姓。
皇帝陛下终于回想起来,数年前范长青曾经上过一个折子,谈及商税富国惠民,范夫人也曾有过“女子可抵劳力”的高论,便连忙让人找到了那份折子,着令户部去落实商税之事,又给礼部下了令,要务必想出法礼仪式,允许女子做工。
这个夏天,许杏就发现,京城里多了不少在外头谋生的女子,朝堂上也没听说有特别大的反对之声。
这第一步,虽然有些运气成分,但是终究是走出来了。
大旱之后,紧随而来的却是洪涝。等一切都消停了,时间已经进入了九月,许杏筹备着女儿的及笄之礼,心里却格外担心:南疆的仗打了大半年年,也不知何时才能结束。
十月初一,原本是给去世的亲人烧纸“送寒衣”的日子,朝堂上下却一片欢腾。前锋林铮带着副将刘进擒获了兰诏皇帝和他的生父,兰诏国要和大越朝议和了。
第244章女儿出嫁(上)
随着各地灾情的缓解,朝堂上的气氛松快下来,官宦人家饮宴欢聚的事情日渐增多,欣姐儿的及笄礼也可以热热闹闹的操办起来了。
“早前我还担心,可别出什么大乱子,咱们欣姐儿的大日子,总不能冷清了去,好在如今这最困难的时候熬过去了。”欣姐儿及笄礼上的赞者是段玉琳,她们约好了提前一日过来演练流程,段玉真也要来凑热闹,段二夫人便带着女儿和侄女过来了。看着小姑娘们一板一眼的练习,她跟许杏坐在一起喝茶说话。
许杏很同意:“这话也就是跟你私下里说说。我不知道愁了多久,当娘的,但凡有可能,怎么舍得委屈了孩子?好在事情都了结了,我们请请客什么的也不妨事。”
“明天这样的大日子,侯府那边,世子夫人也得来吧?”段二夫人笑着问,“她这当婆婆的才见过几回儿媳妇?”
说到亲家,许杏也笑了笑:“来,说准了要来的。”
“可惜你家的姑爷还没回京,凑不上这个热闹了。”段二夫人压低了些声音,“我听说这回南疆那边又出现了□□,军队里很是折了几个将校,等林小公子回来,当是不会再出京了吧?京城里总是太平的,没那些乌烟瘴气的东西。”
许杏深以为然:“是呢,还是在京里安全。听我家大人的意思,似乎还是原来的官职,去禁军,不过也不做准,总要等他们回了京再看圣意。”
“唉,你们府上好事多磨,如今眼看着就和和美美了,我们家里却又愁起来。”段二夫人收了几分笑,“我家大哥大嫂回来了,正愁着琳姐儿的事儿呢。”
“你大哥他们回来了?”许杏有点儿惊讶,“什么时候的事儿?”
“前日才进京,大哥任期满了,回了京,听说要接的是太常寺少卿。”段二夫人小声道。
许杏很惊讶:“虽说都是正四品,可这太常寺……”太常寺是五寺之一,平常负责祭天之类的各种仪式,听着虽然好听,可是跟执掌一地实权的知府相比,可是差了不少,这是降职了啊。
段二夫人的丈夫是国子监司业,官职不算高,也没啥权势,不过为人师表,算是清贵,毕竟是小儿子,仕途上略闲散些也无妨,可是他的长兄也朝这个方向发展,就有些不大好了。
段二夫人凑近许杏:“户部尚书大人已经上了折子告老,我公爹……”
她点到为止,许杏懂了,连忙点头:“那是好事,恭喜恭喜。”这算是不成文的惯例,父子二人不能同时手握实权。
“唉,他老人家说了,最好要在这个事情公开以前把琳姐儿的事议了,不然恐要沾惹上惹不起的人家。”段二夫人叹口气,“咱们两家是什么缘分啊,都被那家人给盯上。”
许杏想了想,疑惑起来:“郑家那几个哥儿比你们琳姐儿大了不少吧?且他们那情况,难道还有脸朝你们开口不成?”
“虽是他家跟我婆婆透了几分口风,不过不是他们,是那位。”段二夫人在桌子上写了个“九”字。
“那你们可真得要抓紧了。”许杏吸口气,视线落在小姑娘们身上,“这样好的孩子,没得去趟那趟浑水。”
“也就是你敢这样说话了。”段二夫人笑了笑,“我婆婆还考虑过你家宁哥儿呢,只是这岁数上是在差得大了些,不相宜了。”
宁哥儿才十一,哪里就要娶媳妇啊,许杏怕段二夫人误会自己看不上段家姑娘,便没说话,只微笑点头。
次日,段二夫人果然和她的妯娌婆婆一起来观礼,不过今天范府难得高调一回,家里来的宾客颇多,许杏作为主人,十分忙碌,一时也没有时间多叙谈。
今天为欣姐儿主持仪式的正宾是端和大长公主,有司是王阁老的小孙女,赞者是昨天已经排练过一遍的段玉琳。大长公主就不必说了,便是两个小姑娘,祖父的官职也都比长青高,这个情形落在众人眼中,难免让大家思量几分。
等到看到了向来低调的靖北侯夫妇并世子夫人,大家更是感叹,原来这门亲事并不是范府尹攀高枝这么简单,人家侯府也重视得很呢。
许杏坐在主人位上,看着女儿一遍遍加衣,仿佛看到了她从一个小小的婴儿一点点长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心中骄傲的同时,眼眶却悄悄的红了。长青同样心中感慨,侧脸看到她这般,便也不顾大庭广众,伸手握住了她的手。
许杏心中的万千感慨在端和大长公主取出今日给欣姐儿绾发的发簪之时消散殆尽。
他们自然是准备了给女儿的发簪的,可是端和大长公主早早就跟他们说了,发簪已经备下,让他们不必操心,许杏十分信任公主,便把自家准备的羊脂玉雕花发簪留作备用。尽管已经有心理准备,大长公主拿出来的必然不是凡品,可是看到实物的时候,许杏还是有些震惊。
那是一只纯金镶宝石花簪,倒是适合欣姐儿的年纪。簪头上的两朵芙蓉花栩栩如生,一朵盛放,一朵含苞,花瓣用碧玺雕琢,花蕊为细小的米粒珍珠,花叶则是由翡翠薄片细细打磨雕出,花托用了点翠。更妙的是,一只翡翠薄片雕成、镶嵌了珍珠和碧玺的蝴蝶停落于开放的芙蓉花上,随着欣姐儿的动作,蝴蝶像是随时都要飞起来一般。
在场的人都是识货的,大长公主一拿出来,就有不少人如许杏一般,睁大了眼睛,反倒是这发簪的主人,因为低着头的关系,没看清发簪的样子。
当然,等她看清了东西,又知道了此物的来处,她的心情就不如此刻这样平静了。
仪式结束,宴席开始。这一日宾主尽欢。外院里,长青跟相熟的朋友们一通畅饮,甚至破天荒的喝醉了,宾客散去,他也没起来相送。
许杏张罗着送走了各家女眷,虽然疲惫不堪,却也心情愉悦。至于今天这些宾客到底会怎么想,她就顾不上那么多了。
马车上,贺嬷嬷同潘夫人道:“夫人,老奴瞧着,好几户人家似乎都在打范大公子的主意,咱们要不要也探探范夫人的口风?如今范大人仕途畅达,范大姑娘又许了侯府,今日这宴席看得出来,他们府上财力也不差,可是个好去处。”
“她们打主意让她们打去,咱们千万不可掺和。”潘夫人摇头,“莫说我的云儿还小,便是年纪相当,范大人夫妻也不会考虑的。咱们姓潘,老爷的官做得再好,也是外戚,范大人绝对不会沾惹,莫要忘了郑家的前车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