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学 www.91wx.org,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蔡挺不在朝堂,当然不知道其实好处很大的,转移了大家视线,就是最大的好处。
然而失败了,那就非同小可。
本来改革就产生了很大争议,再来一次大败,无数屎盆子一起扣在郑朗头顶上了的。都能让改革失败。蔡挺也是一个改革派,一旦失败,国家再无振兴的可能。
虽知郑朗有一些识人之能,可蔡挺心中委实不安。
“蔡知州,请放心吧,我虽欠缺实战经验,种子正却将这一点弥补了。”王韶说道。
“那就好,我接到诏书同时,接到郑公的秘信。不但托负你大权,还让某来配合你,甚至让宫中的李子范监军使也要配合你。”
“蔡知州,你们说话,某家无妨,”李宪说道。这时候他还远没有后世的地位,郑朗器重,刻意推荐他前来西军监军,反而让他有些受宠若惊。还有一点,郑朗与宫中太监们几乎不交往,但对他们一直不恶,不象一些士大夫那样,将太监们狠狠地往泥坑里踩,宫中太监们对郑朗应象同样不恶。
“那就好,王韶、种谔、章楶,接旨。”
三人伏下接旨,李宪宣旨,主要就是命令他们在年底之前,对天都行宫发起一次反攻,但可以见机行事,若行宫防守森严,可以寻找天都山某一军营发起进攻,将行宫放弃。如何决定,给予他们便宜行事的权利。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
可在宋朝,一个便宜行事,是多难得。
王韶说道:“臣等一定不负圣恩。”
接完了圣旨,三人站起来,蔡挺说道:“王行军,种将军,朝廷还调来几将。”
说着拍了拍手,兵士从外面带来几人。蔡挺做了介绍,
第一个乃是前名将王凯手下大将窦舜卿,在西北战争中多有出色表现,曾随使出使契丹,契丹人闻其善射,置酒请射,每发皆中,又取得二弓示其精良,窦舜卿不屑地未弓,一挽皆折,能拿出来做示范的可谓强弓了,只用一次力气就将弓生生拉断了,可见其臂力之大。以泾原路钤辖身份来到西北,不过这一职位是空挂,实际将会充塞到怀德军,听由王韶指挥。
蔡挺说到这里,有些苦笑。
郑朗未免太看重了这个王韶,让种谔居其下,让窦舜卿也居其下,千万莫在看错了人。
第二便是定川寨牺牲的将领刘贺之子刘昌祚,以荫录为右班殿直威远砦主,只做了一件事,青唐聚兵井盐,经年不散,刘昌祚奉命前去诘问,诸酋问,汉家想要取我盐井吗?刘昌祚说道。国家富有四海,何至与汝争此?与诸酋首俱来,犒酒欢宴,由是西境乃安。没有什么战功,但经郑朗指名,想来不差的,也塞到了怀德军。
第三第四也是定川寨一战牺牲的将领姚宝的儿子姚兕、姚麟兄弟,兄姚兕荫补为右班殿直,弟姚麟考为团指挥使。现在没有什么名气,调了过来。
第五人乃是麟州保卫战中有功的将领苗京之子苗授,以荫补供备库副使带指挥使。
第六人是好水川战役中惨烈牺牲的名将王珪之子王光祖。
介绍完毕,蔡挺说道:“郑公在信中对我一再嘱咐,此六将乃是一时之选。国家未来的重要武将,望王知军用之也要护之。”
是六个人才,给你们的重要帮手,千万不能当成炮灰使用。
“喏。”三人对视一眼。
除了窦舜卿外,对其他五将皆不了解。
也无妨,带回去溜达溜达,就知道了。
蔡挺又说道:“此外。泾原路副都总管杨燧也是一时之选的名将,若有需要,三位也可以动用。”
“喏,”三人惊喜地说道。
杨燧也是一员老将。平王则与侬智高,以及与交趾交战时皆立下赫赫战功。有此人相助,胜利便多了一份可能。
其实他们不知道,中间五人若用得好。那一个都胜过了杨燧。
给了武器与重将支持不算,接下来还有一项最重要的支持。
蔡挺说道:“王知军。你跟我来。”
“喏。”
蔡挺将他带到州衙后一个安静的小宅子里,屋中坐着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大汉,蔡挺退下,只留下王韶。
大汉自我介绍道:“王知军,我乃是特务营总管周渊。”
王韶肃然起敬。
朝廷有一个特务营,都是知道的,可究竟他们有什么成员,怎样构成,已经成了国家的保密核心,在外界人眼中特务营神秘无比。
他说道:“见过周总管。”
“王知军郑公很看好你,也莫要与我客气了。我前来渭州,第一乃是为你提供情报帮助。”
“谢过圣上,谢过郑公,谢过周总管。”王韶大喜,有特务营详细的情报协助,无疑是如虎添翼。
“大家皆是为了大宋,无需谢过了,第二条我向你提供一个帮助,但在这之前,请你记住一句话,今天所听到的不能向第二人泄露,那怕是最至亲的亲人。”
“请明示。”
“嗯,我协助你,只能呆在渭州协助你,过一会儿,我会安排三人,与你一道前往平夏城,由他们与你保持联系。”
“行,”王韶道,但他眼中还有一丝不解。
周渊看出他的疑惑,说道:“此一战,乃是郑公看好你,不然还轮不到我本人出面,因为本人还有一个名字,没藏青都。”
前面将没藏青都说出来,后面王韶差一点嘴冒白沫,雷了。
不过他迅速反应过来,周渊也许没有几人知道,没藏青都知道的人太多了,甚至许多西夏人都能认识,当然不能去前线。忽然他眼中闪过古怪的神情。
“不错,不愧是郑公看好的人,居然猜测出现,其他的五员没藏六虎皆是特务营的高级特务。”
“我,我,”王韶嘴角哆嗦了。因为六人当中有一人此时正坐镇天都山,李开泰。此人在西夏成名已久,对辽对宋对吐蕃,皆立下赫赫战功,为了对付此人,王韶与种谔绞尽脑汁,敢情几月来,一直是谋划对付自家人哪。
“先带一个好消息给你,西夏马上围攻绥州城,带去了大量将士与军队,这是奇袭天都山的好时机。其次是李开泰,他会配合你行动,关健时候能调动一些军队离开天都山,便于你行动。但有两个前提,一不是有损他的名声,未来李开泰必有更大的重用,若因为天都山一战,让梁氏推卸责任将他斩杀,即便有功,也会得不偿失。二是做得漂亮一点,不能让外面人怀疑。”
“好,我知道了,一定会谋划好,”王韶认真地答道。这五个人已经成为西夏的重要将领,一旦利用得当,会起来无可拟代的作用。仅是为了一次突袭,折损一人,那是有点得不偿失了。
“不错。不错。”周渊又夸了一句。
王韶又想到一个问题,压制住心中的惊讶,问道:“这么说来,朝廷不久便收复西夏?”
“王知军为何有此问?”
“年龄”王韶委婉地说了二字,都五十岁左右了,军人寿命短,若等他们老死了,就失去了价值。不知道过程,但想来朝廷在五人身上必花下许多心血。收复西夏时间拖久了,五名关健人物利用不上,损失太大了。
“是啊,王知军既然问起,某也不妨对你说一说。郑公之意,还是如你平戎策上所写的,先经营河湟,后经营西夏。即便收复西夏,大约也要到十年过后。不过也无妨,受郑公之托,朝廷早在十几年前就向五将下了命令。低调行事,将身上隐疾隐伤一一治疗,同时尽量减少奔波,也减少亲自前往前线作战受伤的可能。”
奔波少了。隐伤痊愈,保养得当,寿命会延长。而且也与五将的身世有关,虽及时的投奔梁氏与梁乙埋。不过以前投奔没藏,后投奔李谅祚。再投梁氏,名声也不大好听。主动的避免领军,一是保养身体,二是避嫌。低调的人,总会招人喜欢的。梁氏也喜欢,分别给予重用。包括赵善金领兵驻扎天都山。
这就是朝廷未来军事的大方向。
王韶五味杂陈,带着种章二人以及六员勇将,返回平夏城。
时光如梭,转眼到了腊月,梁氏派使重新议和不成,恼羞成怒,先是派使向辽国求印绶。对付宋朝,尽量与契丹交好,若能分兵牵制那更妙了。此乃是西夏大臣罔萌讹的主意。
耶律洪基整天忙着狩猎,不亦乐乎。
他对西夏没有多大兴趣,相反的,对宋朝倒是不恶。若西夏到了生死垂亡时刻,也许契丹会出兵相助。但这时候嘛,别想了,父亲屡被西夏击败,当真不记仇恨?
连一个印绶也不给,甚至对宠臣耶律乙辛,当着西夏使者的面嘲笑道:“夏人,乃狼也,永远喂不饱的。宋朝变相助其钱帛,支持他们对抗我国。又助其平灭叛乱,给其岁赐,却多次入侵。若此国强大,我朝西南永不得安宁矣。”
不是他想到的,乃是郑朗入使契丹教导他的。但抛开真正的真相,似乎西夏就是这么一回事。
耶律乙辛媚笑道:“是谓宋朝软弱,若是我朝,既夺其六州,何用交还?”
遭此羞辱,使者没有脸面再呆下去了。
梁氏求助不成,但疯狂地单打独斗,让梁乙埋率领大军进攻绥州,梁乙埋率亲军壮骑连攻顺安、绥平、黑水等寨(在绥州的西南方向,乃是嵬名山族人的屏障)。宋朝早有防御,在绥州修的寨堡并不多,但每一寨皆坚固高大。西夏军队到,没有与他们野战,只是防御,还没有到诸寨壕沟下,宋军几轮劲弓强弩,以及火炮打击,丢下几百名尸体,落荒而逃。
梁乙埋一怒之下,从西北方向,率领所有大军来到绥州城下。连攻了十天,不但无功,而且这一次牺牲的人更多。于是将大军驻于绥州城外定仙山,以至定仙山烟火皆满,谍者告诉坐镇绥州城的郭逵,郭逵说道:“此乃遁也,特以此张虚势声。”
但这一回郭逵可不想他们轻易将大军撤回去。
因此于城头上将妇女亵衣张起,又派谍者潜入西夏军营前,散发羞侮文书。有种继续攻打绥州,没种那就象龟孙子一样,往回逃命吧。
梁乙埋羞怒,本来准备撤军的,一怒之下,又再次强攻绥州。
南方出事了。
宋夏已经翻目成仇,也无需客气。
在王韶勾引下,陆续有许多部族翻过兜岭,逃向宋朝。
连绥州也编制了,况且这些族民?
对宋朝来说,这些百姓无所谓,所以也是中国自古以来,不愿战争的原因。以战养战在中国很少能够实现,交趾那次算是最好的结果,还是交趾都城攻了下来,积蓄多年,才让宋朝达到以战养战。大多数情况下战争,对中原只能是伤害,无法实现什么以战养战。但这些蕃羌不同,中原富弼。又是定居生活,一旦入侵,就会得到掳掠。不仅是财富,还有人口。宋朝不缺人口,可这些蕃羌却紧缺人口。
看到部族逃亡,西夏人坐不住了,赏移口西夏守将带着一千名西夏兵士,追赶这些部族。
追到牯子岭,遇到了五百宋兵。
西夏人迟疑了一会。看到这些宋兵弃马不用,反而将马匹放在后面派人看管,一个个下了战马,往前上了两百步,主动迎战。西夏守将大笑,带着一千名手下,冲了过来。
两军越来越近,宋军举起手中的强弩,西夏人也不在意,这非是在平原上,只能用梭形队列交战。弓弩杀伤力有限,等到两发后,西夏军队早就扑到宋朝面前了。
但这一回想错了,看到西夏人越来越近。王韶一直不作声,直到敌军前面的军马进入五十步时,王韶才喝道:“射。”
是强弩,而且是最强的弩。射程未必达到两百四十步,但能达到两百步。这是一个可怕的距离。仅是两波射击,就倒下了一百多名西夏兵士。实际继续冲锋下去,未必没有胜机。
然而西夏人有一个劣根性,后世有人评价,说金**队屡败不折,击退了一次,利用骑兵速度游弋到远方,重新纠集,继续杀来。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顽强的作战,打败了辽国与宋国,将宋朝迫向南方。
形容西夏人时,说一败俱败。只要一次失败,大军会立即逃散。没有那么不堪,但证明了西夏军队作战没有多少顽强。
看到宋军弓箭如此犀利,前面大半兵士纷纷中箭落马,一个个调头逃窜,王韶说道:“上马。”
后面窦舜卿与大小姚将马匹牵了过来,纷纷上马,随后追赶。苗授也率领一千名骑兵从后方杀出。是役,一直追出兜岭以北,不但将这股敌军杀散,还催毁了西夏四个戍所,大小十一次战役,毙敌一千两百余人。于是兜岭以北各条小道纷纷打开,很早王韶就派使勾搭好了,看到机会到来,许多部族源源不断地向宋朝境内逃亡。
赏移口西夏军队不敌,只好向天都山求救。
天都山大将李开泰主动请命,率三千兵马进驻赏移口。李开泰到达赏移口,正值西夏轻宁族向南逃亡的时候。
西夏以党项人与汉人为主,汉人大姓一百三十八,梁陈苏辛美丁薛谋曹江寇耿吉许等,大多数常见,也有一些不常见的姓,例如美谋柸将枝祈酒逯字落九巨羌笔刳俄开负刑家柔萌,但却是西夏汉人大姓之一。
还有蕃姓,以嵬名为第一,其次是没藏、药女、浪讹等六十大姓,其实六十大姓就是六十个大部族。这中间没移族都不能排上去,可是轻宁族却位居其中,排在五十七位。
闻讯后李开泰大怒,率领大军追上,对轻宁族展开残忍的杀戳,将余下的族人强行向兴庆府迁移。血腥的镇压终于将逃亡风势压了下去。王韶大怒,率军队出萧关,向赏移口发起进攻。
这才是最困难的一幕。
连周渊闻讯都感到好奇。
“李开泰”调走三千精兵,容易理解。他在天都山,必会更为难。因此主动请兵来到赏移口。
到了赏移口,无论王韶在天都山如何折腾,不管赵善金的事了。
但为什么王韶却在出兵赏移口。
击败了赵善金,赵善金有过。若故败给赵善金,宋朝必折损大量人马,而且会对士气产生伤害。
此消彼涨之下,对接下来的军事部署产生很不好的影响。
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但似乎之前几场战役虽不大,王韶表现得还是可圈可点,为什么要做画蛇添足的事?
不但周渊不解,消息源源不断地传到京城,京城反对声一片,但这一回也无辄了,王韶得到诏书行动的,乃是朝廷命令,与种谔那次军事行动性质不同。
民间的声间在支持,朝堂反对声音却居多。古怪的一幕。
郑朗不关心这个,相反的,因为注意力集中,反而对他的改革十分有利。他关注的仅是战局。
接到前方的战报,连他也感到糊涂了。
蔡挺不在朝堂,当然不知道其实好处很大的,转移了大家视线,就是最大的好处。
然而失败了,那就非同小可。
本来改革就产生了很大争议,再来一次大败,无数屎盆子一起扣在郑朗头顶上了的。都能让改革失败。蔡挺也是一个改革派,一旦失败,国家再无振兴的可能。
虽知郑朗有一些识人之能,可蔡挺心中委实不安。
“蔡知州,请放心吧,我虽欠缺实战经验,种子正却将这一点弥补了。”王韶说道。
“那就好,我接到诏书同时,接到郑公的秘信。不但托负你大权,还让某来配合你,甚至让宫中的李子范监军使也要配合你。”
“蔡知州,你们说话,某家无妨,”李宪说道。这时候他还远没有后世的地位,郑朗器重,刻意推荐他前来西军监军,反而让他有些受宠若惊。还有一点,郑朗与宫中太监们几乎不交往,但对他们一直不恶,不象一些士大夫那样,将太监们狠狠地往泥坑里踩,宫中太监们对郑朗应象同样不恶。
“那就好,王韶、种谔、章楶,接旨。”
三人伏下接旨,李宪宣旨,主要就是命令他们在年底之前,对天都行宫发起一次反攻,但可以见机行事,若行宫防守森严,可以寻找天都山某一军营发起进攻,将行宫放弃。如何决定,给予他们便宜行事的权利。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
可在宋朝,一个便宜行事,是多难得。
王韶说道:“臣等一定不负圣恩。”
接完了圣旨,三人站起来,蔡挺说道:“王行军,种将军,朝廷还调来几将。”
说着拍了拍手,兵士从外面带来几人。蔡挺做了介绍,
第一个乃是前名将王凯手下大将窦舜卿,在西北战争中多有出色表现,曾随使出使契丹,契丹人闻其善射,置酒请射,每发皆中,又取得二弓示其精良,窦舜卿不屑地未弓,一挽皆折,能拿出来做示范的可谓强弓了,只用一次力气就将弓生生拉断了,可见其臂力之大。以泾原路钤辖身份来到西北,不过这一职位是空挂,实际将会充塞到怀德军,听由王韶指挥。
蔡挺说到这里,有些苦笑。
郑朗未免太看重了这个王韶,让种谔居其下,让窦舜卿也居其下,千万莫在看错了人。
第二便是定川寨牺牲的将领刘贺之子刘昌祚,以荫录为右班殿直威远砦主,只做了一件事,青唐聚兵井盐,经年不散,刘昌祚奉命前去诘问,诸酋问,汉家想要取我盐井吗?刘昌祚说道。国家富有四海,何至与汝争此?与诸酋首俱来,犒酒欢宴,由是西境乃安。没有什么战功,但经郑朗指名,想来不差的,也塞到了怀德军。
第三第四也是定川寨一战牺牲的将领姚宝的儿子姚兕、姚麟兄弟,兄姚兕荫补为右班殿直,弟姚麟考为团指挥使。现在没有什么名气,调了过来。
第五人乃是麟州保卫战中有功的将领苗京之子苗授,以荫补供备库副使带指挥使。
第六人是好水川战役中惨烈牺牲的名将王珪之子王光祖。
介绍完毕,蔡挺说道:“郑公在信中对我一再嘱咐,此六将乃是一时之选。国家未来的重要武将,望王知军用之也要护之。”
是六个人才,给你们的重要帮手,千万不能当成炮灰使用。
“喏。”三人对视一眼。
除了窦舜卿外,对其他五将皆不了解。
也无妨,带回去溜达溜达,就知道了。
蔡挺又说道:“此外。泾原路副都总管杨燧也是一时之选的名将,若有需要,三位也可以动用。”
“喏,”三人惊喜地说道。
杨燧也是一员老将。平王则与侬智高,以及与交趾交战时皆立下赫赫战功。有此人相助,胜利便多了一份可能。
其实他们不知道,中间五人若用得好。那一个都胜过了杨燧。
给了武器与重将支持不算,接下来还有一项最重要的支持。
蔡挺说道:“王知军。你跟我来。”
“喏。”
蔡挺将他带到州衙后一个安静的小宅子里,屋中坐着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大汉,蔡挺退下,只留下王韶。
大汉自我介绍道:“王知军,我乃是特务营总管周渊。”
王韶肃然起敬。
朝廷有一个特务营,都是知道的,可究竟他们有什么成员,怎样构成,已经成了国家的保密核心,在外界人眼中特务营神秘无比。
他说道:“见过周总管。”
“王知军郑公很看好你,也莫要与我客气了。我前来渭州,第一乃是为你提供情报帮助。”
“谢过圣上,谢过郑公,谢过周总管。”王韶大喜,有特务营详细的情报协助,无疑是如虎添翼。
“大家皆是为了大宋,无需谢过了,第二条我向你提供一个帮助,但在这之前,请你记住一句话,今天所听到的不能向第二人泄露,那怕是最至亲的亲人。”
“请明示。”
“嗯,我协助你,只能呆在渭州协助你,过一会儿,我会安排三人,与你一道前往平夏城,由他们与你保持联系。”
“行,”王韶道,但他眼中还有一丝不解。
周渊看出他的疑惑,说道:“此一战,乃是郑公看好你,不然还轮不到我本人出面,因为本人还有一个名字,没藏青都。”
前面将没藏青都说出来,后面王韶差一点嘴冒白沫,雷了。
不过他迅速反应过来,周渊也许没有几人知道,没藏青都知道的人太多了,甚至许多西夏人都能认识,当然不能去前线。忽然他眼中闪过古怪的神情。
“不错,不愧是郑公看好的人,居然猜测出现,其他的五员没藏六虎皆是特务营的高级特务。”
“我,我,”王韶嘴角哆嗦了。因为六人当中有一人此时正坐镇天都山,李开泰。此人在西夏成名已久,对辽对宋对吐蕃,皆立下赫赫战功,为了对付此人,王韶与种谔绞尽脑汁,敢情几月来,一直是谋划对付自家人哪。
“先带一个好消息给你,西夏马上围攻绥州城,带去了大量将士与军队,这是奇袭天都山的好时机。其次是李开泰,他会配合你行动,关健时候能调动一些军队离开天都山,便于你行动。但有两个前提,一不是有损他的名声,未来李开泰必有更大的重用,若因为天都山一战,让梁氏推卸责任将他斩杀,即便有功,也会得不偿失。二是做得漂亮一点,不能让外面人怀疑。”
“好,我知道了,一定会谋划好,”王韶认真地答道。这五个人已经成为西夏的重要将领,一旦利用得当,会起来无可拟代的作用。仅是为了一次突袭,折损一人,那是有点得不偿失了。
“不错。不错。”周渊又夸了一句。
王韶又想到一个问题,压制住心中的惊讶,问道:“这么说来,朝廷不久便收复西夏?”
“王知军为何有此问?”
“年龄”王韶委婉地说了二字,都五十岁左右了,军人寿命短,若等他们老死了,就失去了价值。不知道过程,但想来朝廷在五人身上必花下许多心血。收复西夏时间拖久了,五名关健人物利用不上,损失太大了。
“是啊,王知军既然问起,某也不妨对你说一说。郑公之意,还是如你平戎策上所写的,先经营河湟,后经营西夏。即便收复西夏,大约也要到十年过后。不过也无妨,受郑公之托,朝廷早在十几年前就向五将下了命令。低调行事,将身上隐疾隐伤一一治疗,同时尽量减少奔波,也减少亲自前往前线作战受伤的可能。”
奔波少了。隐伤痊愈,保养得当,寿命会延长。而且也与五将的身世有关,虽及时的投奔梁氏与梁乙埋。不过以前投奔没藏,后投奔李谅祚。再投梁氏,名声也不大好听。主动的避免领军,一是保养身体,二是避嫌。低调的人,总会招人喜欢的。梁氏也喜欢,分别给予重用。包括赵善金领兵驻扎天都山。
这就是朝廷未来军事的大方向。
王韶五味杂陈,带着种章二人以及六员勇将,返回平夏城。
时光如梭,转眼到了腊月,梁氏派使重新议和不成,恼羞成怒,先是派使向辽国求印绶。对付宋朝,尽量与契丹交好,若能分兵牵制那更妙了。此乃是西夏大臣罔萌讹的主意。
耶律洪基整天忙着狩猎,不亦乐乎。
他对西夏没有多大兴趣,相反的,对宋朝倒是不恶。若西夏到了生死垂亡时刻,也许契丹会出兵相助。但这时候嘛,别想了,父亲屡被西夏击败,当真不记仇恨?
连一个印绶也不给,甚至对宠臣耶律乙辛,当着西夏使者的面嘲笑道:“夏人,乃狼也,永远喂不饱的。宋朝变相助其钱帛,支持他们对抗我国。又助其平灭叛乱,给其岁赐,却多次入侵。若此国强大,我朝西南永不得安宁矣。”
不是他想到的,乃是郑朗入使契丹教导他的。但抛开真正的真相,似乎西夏就是这么一回事。
耶律乙辛媚笑道:“是谓宋朝软弱,若是我朝,既夺其六州,何用交还?”
遭此羞辱,使者没有脸面再呆下去了。
梁氏求助不成,但疯狂地单打独斗,让梁乙埋率领大军进攻绥州,梁乙埋率亲军壮骑连攻顺安、绥平、黑水等寨(在绥州的西南方向,乃是嵬名山族人的屏障)。宋朝早有防御,在绥州修的寨堡并不多,但每一寨皆坚固高大。西夏军队到,没有与他们野战,只是防御,还没有到诸寨壕沟下,宋军几轮劲弓强弩,以及火炮打击,丢下几百名尸体,落荒而逃。
梁乙埋一怒之下,从西北方向,率领所有大军来到绥州城下。连攻了十天,不但无功,而且这一次牺牲的人更多。于是将大军驻于绥州城外定仙山,以至定仙山烟火皆满,谍者告诉坐镇绥州城的郭逵,郭逵说道:“此乃遁也,特以此张虚势声。”
但这一回郭逵可不想他们轻易将大军撤回去。
因此于城头上将妇女亵衣张起,又派谍者潜入西夏军营前,散发羞侮文书。有种继续攻打绥州,没种那就象龟孙子一样,往回逃命吧。
梁乙埋羞怒,本来准备撤军的,一怒之下,又再次强攻绥州。
南方出事了。
宋夏已经翻目成仇,也无需客气。
在王韶勾引下,陆续有许多部族翻过兜岭,逃向宋朝。
连绥州也编制了,况且这些族民?
对宋朝来说,这些百姓无所谓,所以也是中国自古以来,不愿战争的原因。以战养战在中国很少能够实现,交趾那次算是最好的结果,还是交趾都城攻了下来,积蓄多年,才让宋朝达到以战养战。大多数情况下战争,对中原只能是伤害,无法实现什么以战养战。但这些蕃羌不同,中原富弼。又是定居生活,一旦入侵,就会得到掳掠。不仅是财富,还有人口。宋朝不缺人口,可这些蕃羌却紧缺人口。
看到部族逃亡,西夏人坐不住了,赏移口西夏守将带着一千名西夏兵士,追赶这些部族。
追到牯子岭,遇到了五百宋兵。
西夏人迟疑了一会。看到这些宋兵弃马不用,反而将马匹放在后面派人看管,一个个下了战马,往前上了两百步,主动迎战。西夏守将大笑,带着一千名手下,冲了过来。
两军越来越近,宋军举起手中的强弩,西夏人也不在意,这非是在平原上,只能用梭形队列交战。弓弩杀伤力有限,等到两发后,西夏军队早就扑到宋朝面前了。
但这一回想错了,看到西夏人越来越近。王韶一直不作声,直到敌军前面的军马进入五十步时,王韶才喝道:“射。”
是强弩,而且是最强的弩。射程未必达到两百四十步,但能达到两百步。这是一个可怕的距离。仅是两波射击,就倒下了一百多名西夏兵士。实际继续冲锋下去,未必没有胜机。
然而西夏人有一个劣根性,后世有人评价,说金**队屡败不折,击退了一次,利用骑兵速度游弋到远方,重新纠集,继续杀来。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顽强的作战,打败了辽国与宋国,将宋朝迫向南方。
形容西夏人时,说一败俱败。只要一次失败,大军会立即逃散。没有那么不堪,但证明了西夏军队作战没有多少顽强。
看到宋军弓箭如此犀利,前面大半兵士纷纷中箭落马,一个个调头逃窜,王韶说道:“上马。”
后面窦舜卿与大小姚将马匹牵了过来,纷纷上马,随后追赶。苗授也率领一千名骑兵从后方杀出。是役,一直追出兜岭以北,不但将这股敌军杀散,还催毁了西夏四个戍所,大小十一次战役,毙敌一千两百余人。于是兜岭以北各条小道纷纷打开,很早王韶就派使勾搭好了,看到机会到来,许多部族源源不断地向宋朝境内逃亡。
赏移口西夏军队不敌,只好向天都山求救。
天都山大将李开泰主动请命,率三千兵马进驻赏移口。李开泰到达赏移口,正值西夏轻宁族向南逃亡的时候。
西夏以党项人与汉人为主,汉人大姓一百三十八,梁陈苏辛美丁薛谋曹江寇耿吉许等,大多数常见,也有一些不常见的姓,例如美谋柸将枝祈酒逯字落九巨羌笔刳俄开负刑家柔萌,但却是西夏汉人大姓之一。
还有蕃姓,以嵬名为第一,其次是没藏、药女、浪讹等六十大姓,其实六十大姓就是六十个大部族。这中间没移族都不能排上去,可是轻宁族却位居其中,排在五十七位。
闻讯后李开泰大怒,率领大军追上,对轻宁族展开残忍的杀戳,将余下的族人强行向兴庆府迁移。血腥的镇压终于将逃亡风势压了下去。王韶大怒,率军队出萧关,向赏移口发起进攻。
这才是最困难的一幕。
连周渊闻讯都感到好奇。
“李开泰”调走三千精兵,容易理解。他在天都山,必会更为难。因此主动请兵来到赏移口。
到了赏移口,无论王韶在天都山如何折腾,不管赵善金的事了。
但为什么王韶却在出兵赏移口。
击败了赵善金,赵善金有过。若故败给赵善金,宋朝必折损大量人马,而且会对士气产生伤害。
此消彼涨之下,对接下来的军事部署产生很不好的影响。
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但似乎之前几场战役虽不大,王韶表现得还是可圈可点,为什么要做画蛇添足的事?
不但周渊不解,消息源源不断地传到京城,京城反对声一片,但这一回也无辄了,王韶得到诏书行动的,乃是朝廷命令,与种谔那次军事行动性质不同。
民间的声间在支持,朝堂反对声音却居多。古怪的一幕。
郑朗不关心这个,相反的,因为注意力集中,反而对他的改革十分有利。他关注的仅是战局。
接到前方的战报,连他也感到糊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