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学 www.91wx.org,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辽兴宗心满意足地将元昊释放回去。然后问郭逵:“元昊此次前来,可有诚意否?”
居然想起来问郭逵。
但郭逵在契丹大营期间表现很软弱,也让契丹君臣一直轻视,既然问,郭逵在脑海里盘算,再次进行推敲,主要计算萧惠的军队在何处。答道:“契丹与西夏和平于民有利。”
“什么民?你就说元昊有没有诚意,”辽兴宗听得不耐烦,怎么宋朝君臣都是这个德性,好象多爱民一样,你们爱民,咱不爱民?但该打还是要打的。
“和平有利”
“你说诚意。”不但辽兴宗摇头,其他诸将也在摇头。
“诚意不足,元昊与我朝多次议和,名和实战,最后数次将他打败,他才真正同意议和。”
“你是说我们契丹军队还不如你们宋军?”
“陛下,臣不是这个意思,但贵国不击败元昊,想他诚服很难。可兵者,乃国家生死存亡大计也,陛下还是小心为妙,胜固喜,败就忧。”
一干大臣让他说得差点气得吐血,这都是什么话?从北河套赶来的萧惠说道:“陛下,元昊世奕忘恩,萌奸计,今车驾亲征,大军并集,天诱其衷,使彼亲来,这是好征兆,天图不与,后悔莫及。”
有种逵在场,萧惠说得很含蓄,虽然李继迁多次与宋朝作战胜利,若不是契丹配合支持,凭借李继迁,当真能立国成功?宋朝磨也将他磨死了。所以仅说一个世奕二字。现在元昊亲自前来大营,这是上天降下的征兆,在战场上会活捉元昊。如果上天示兆还不打,后悔就来不及。
郭逵听了想笑倒,何必多此一举,若如此,刚才在大营将元昊抓起来,那怕现在派人抓还是能赶上的,西夏群龙无首,不战自溃,何必非要到战场上动生死?这使他想到了宋襄公。这样的契丹君臣,怎能不败?
其他大臣纷纷附和,都说大军已集,宜加讨伐。
难不成纠集近二十万军队,仅是元昊前来大营拜了一拜,大军就要无功而返不成?
这是契丹制度造成的,以宋朝悲催的制度,武将还要作战立功,况且契丹。想要升官发财加爵,就必须建立军功。元昊表现又很软,自己近二十万军队,不要说打败西夏,将南北河套与银川平原占领也不在话下。这就是不世的军功。所以一起窜夺要打。
辽兴宗走来走去,熬不过诸将苦苦劝说,既然要打就打吧。
消息传到张亢处,张亢也瞠目结舌。郑朗刻意说过一件事,就是两国皇帝的问题。
契丹皇帝不能动,那怕元昊战胜,他都不敢捉契丹皇帝,或者击毙契丹皇帝。因为契丹建国已久,近一百四十年,比宋朝还长了一大截,制度完善。即便契丹皇帝战死,国内还有太子,还有其他的宗室子弟做为储君。有可能会引发契丹一些混乱,但无论那一个人上台执政,会将这件事视为羞耻大辱,宋朝捉住的,会向宋朝疯狂的报复,西夏捉住的会向西夏发起疯狂报复。若是契丹发疯,岂要说是西夏,宋朝也好不了。所以再三地劝戒一旦契丹大败,不用宋军保护,西夏人也不会动契丹皇帝,只能做样子,不能打契丹皇帝的主意。
然而西夏不同,西夏立国不久,夏宥几州是西夏老巢外,连兴庆府周边诸族也未必有多少忠心。元昊被捉或击毙,西夏就完了。除非立国时久,有完善的继承人制度,形成诸多利益,元昊死或捉才不会影响西夏。事实西夏因为李氏不是太得人心,随后多为外戚把持朝政,争争斗斗,亦为此故。
多好的机会啊,居然放过去。
张亢也无语中,若要一定打,元昊不必释放,大军徐徐西下,西夏最大的危机就会降临。若释放,就不能打。否则元昊军队就成了悲军、哀军,哀军有多危险,翻看诸兵家的书籍吧。
将消息通报朝廷。
郑朗看的便是这份邸报。看完,郑朗将邸报放下。说道:“蓝都知,其一不便是盐水选种,盐水浓度太低没有效果,太高盐又太贵,实际在太平州我就提出用盐水选种。浓盐水选出的种子皆是籽粒饱满的良种。但有几个贫困百姓舍得这样去做?”
宋朝各州县平均每斤盐在三十多文,贵者能达到一百多文。一斤盐就相当于一斗小麦,半斗大米,想要选好种,广种薄收式的落后种植方法,用种籽又多,一户人家要种好几十亩地才能养家糊口,若是租佃最少得四五十亩地以上,才能保证一家有一个很勉强的温饱。想要盐水浓度达到理想的饱和状态,两季最少得用四十斤盐。
听郑朗一算账,蓝元震说道:“是太贵了。”
“我心中一直有一个想法,盐茶酒矾香五项专营中,茶番子用得多,贵一点无妨,香权贵用得多,贵一点更无妨,矾用来净水的,百姓用得少,稍贵一点问题也不大,酒有钱多喝一点,没钱少喝一点,然盐这是削民之道。如果财政进一步宽松,我以为稍稍放一放,将盐价保持在一斤十几文钱,反过来契丹盐与西夏盐会立即失去优势。这是我写的晒盐法,”说着从抽里拿出几张纸。
也未必全部管用,实施前还要进行细致的试验,选择盐场,晒后盐卤进入卤池后蒸发,再将浓盐卤运到结晶池蒸发结晶。结晶体便是粗盐,还要进行第二步融解,过滤,因为技术落后,这个过程至少得进行三次以上,才能得到可以食用的精盐。里面还有一些有害的物质,不过在这时代,谁能保证做到盐里没有有害物质,逼急了,青海湖畔那些含巨毒的工业用盐照样可以食用。估计百姓也有免疫能力,这些盐放在后世吃,还不知道得有多少人中盐毒而死。现在肯定有的,但不会多。
成本不会比煮盐低,但也不会高。最主要它会使盐的来源增加,产量甚至提高四到五倍。产量大了,盐价自然会下跌。其实无论怎么算,盐自盐场出来,每斤成本绝不会超过四文钱。之所以贵,还是专营造成的。即便没有晒盐法,宋朝也不缺乏盐,相反,许多时候盐卖不掉。
郑朗说道:“蓝都知,此法不可泄露。”
“我知道,”蓝元震郑重地说,他扫了一眼,虽不及欧阳修智慧,但也不笨,一眼就看到它的意义,一旦到处大晒盐,盐卖不掉,堆积如山,准得出大乱子。
郑朗又说:“其次我用营养钵移载,营养钵一是草木灰,二是粪肥,三是豆根泥。”
“豆根泥?”
“你去看看我的格物学便会知道,空中也有物质,轻,肉眼看不见,所以一旦遇到更轻的物体,例如孔明灯,它便会上升。植物不仅从土壤里吸收营养,也从空中吸收一些养份,特别是豆类,故南北朝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便提出用豆类代替轮耕。豆类养田效果显著,种二三年豆能相当于种一季紫云英。”
郑朗说这些,在唐朝还是很难理解的。
宋朝精耕细作增加,对肥料的利用令人发指,往往连后世都不及宋朝的精细。为了肥田,粪便、河塘淤泥、沥腐植物茎叶、草木灰、可沥腐性垃圾、村沟污水以及花生豆麸全部利用。让百姓说说不出所以然,但这些肥料为田提供了氮磷钾,特别是草木灰,看似轻,里面却有大量农业必须的微量元素。甚至什么肥料需浸泡,什么样肥料需发酵,都有严密的讲究。
 ... -->>
辽兴宗心满意足地将元昊释放回去。然后问郭逵:“元昊此次前来,可有诚意否?”
居然想起来问郭逵。
但郭逵在契丹大营期间表现很软弱,也让契丹君臣一直轻视,既然问,郭逵在脑海里盘算,再次进行推敲,主要计算萧惠的军队在何处。答道:“契丹与西夏和平于民有利。”
“什么民?你就说元昊有没有诚意,”辽兴宗听得不耐烦,怎么宋朝君臣都是这个德性,好象多爱民一样,你们爱民,咱不爱民?但该打还是要打的。
“和平有利”
“你说诚意。”不但辽兴宗摇头,其他诸将也在摇头。
“诚意不足,元昊与我朝多次议和,名和实战,最后数次将他打败,他才真正同意议和。”
“你是说我们契丹军队还不如你们宋军?”
“陛下,臣不是这个意思,但贵国不击败元昊,想他诚服很难。可兵者,乃国家生死存亡大计也,陛下还是小心为妙,胜固喜,败就忧。”
一干大臣让他说得差点气得吐血,这都是什么话?从北河套赶来的萧惠说道:“陛下,元昊世奕忘恩,萌奸计,今车驾亲征,大军并集,天诱其衷,使彼亲来,这是好征兆,天图不与,后悔莫及。”
有种逵在场,萧惠说得很含蓄,虽然李继迁多次与宋朝作战胜利,若不是契丹配合支持,凭借李继迁,当真能立国成功?宋朝磨也将他磨死了。所以仅说一个世奕二字。现在元昊亲自前来大营,这是上天降下的征兆,在战场上会活捉元昊。如果上天示兆还不打,后悔就来不及。
郭逵听了想笑倒,何必多此一举,若如此,刚才在大营将元昊抓起来,那怕现在派人抓还是能赶上的,西夏群龙无首,不战自溃,何必非要到战场上动生死?这使他想到了宋襄公。这样的契丹君臣,怎能不败?
其他大臣纷纷附和,都说大军已集,宜加讨伐。
难不成纠集近二十万军队,仅是元昊前来大营拜了一拜,大军就要无功而返不成?
这是契丹制度造成的,以宋朝悲催的制度,武将还要作战立功,况且契丹。想要升官发财加爵,就必须建立军功。元昊表现又很软,自己近二十万军队,不要说打败西夏,将南北河套与银川平原占领也不在话下。这就是不世的军功。所以一起窜夺要打。
辽兴宗走来走去,熬不过诸将苦苦劝说,既然要打就打吧。
消息传到张亢处,张亢也瞠目结舌。郑朗刻意说过一件事,就是两国皇帝的问题。
契丹皇帝不能动,那怕元昊战胜,他都不敢捉契丹皇帝,或者击毙契丹皇帝。因为契丹建国已久,近一百四十年,比宋朝还长了一大截,制度完善。即便契丹皇帝战死,国内还有太子,还有其他的宗室子弟做为储君。有可能会引发契丹一些混乱,但无论那一个人上台执政,会将这件事视为羞耻大辱,宋朝捉住的,会向宋朝疯狂的报复,西夏捉住的会向西夏发起疯狂报复。若是契丹发疯,岂要说是西夏,宋朝也好不了。所以再三地劝戒一旦契丹大败,不用宋军保护,西夏人也不会动契丹皇帝,只能做样子,不能打契丹皇帝的主意。
然而西夏不同,西夏立国不久,夏宥几州是西夏老巢外,连兴庆府周边诸族也未必有多少忠心。元昊被捉或击毙,西夏就完了。除非立国时久,有完善的继承人制度,形成诸多利益,元昊死或捉才不会影响西夏。事实西夏因为李氏不是太得人心,随后多为外戚把持朝政,争争斗斗,亦为此故。
多好的机会啊,居然放过去。
张亢也无语中,若要一定打,元昊不必释放,大军徐徐西下,西夏最大的危机就会降临。若释放,就不能打。否则元昊军队就成了悲军、哀军,哀军有多危险,翻看诸兵家的书籍吧。
将消息通报朝廷。
郑朗看的便是这份邸报。看完,郑朗将邸报放下。说道:“蓝都知,其一不便是盐水选种,盐水浓度太低没有效果,太高盐又太贵,实际在太平州我就提出用盐水选种。浓盐水选出的种子皆是籽粒饱满的良种。但有几个贫困百姓舍得这样去做?”
宋朝各州县平均每斤盐在三十多文,贵者能达到一百多文。一斤盐就相当于一斗小麦,半斗大米,想要选好种,广种薄收式的落后种植方法,用种籽又多,一户人家要种好几十亩地才能养家糊口,若是租佃最少得四五十亩地以上,才能保证一家有一个很勉强的温饱。想要盐水浓度达到理想的饱和状态,两季最少得用四十斤盐。
听郑朗一算账,蓝元震说道:“是太贵了。”
“我心中一直有一个想法,盐茶酒矾香五项专营中,茶番子用得多,贵一点无妨,香权贵用得多,贵一点更无妨,矾用来净水的,百姓用得少,稍贵一点问题也不大,酒有钱多喝一点,没钱少喝一点,然盐这是削民之道。如果财政进一步宽松,我以为稍稍放一放,将盐价保持在一斤十几文钱,反过来契丹盐与西夏盐会立即失去优势。这是我写的晒盐法,”说着从抽里拿出几张纸。
也未必全部管用,实施前还要进行细致的试验,选择盐场,晒后盐卤进入卤池后蒸发,再将浓盐卤运到结晶池蒸发结晶。结晶体便是粗盐,还要进行第二步融解,过滤,因为技术落后,这个过程至少得进行三次以上,才能得到可以食用的精盐。里面还有一些有害的物质,不过在这时代,谁能保证做到盐里没有有害物质,逼急了,青海湖畔那些含巨毒的工业用盐照样可以食用。估计百姓也有免疫能力,这些盐放在后世吃,还不知道得有多少人中盐毒而死。现在肯定有的,但不会多。
成本不会比煮盐低,但也不会高。最主要它会使盐的来源增加,产量甚至提高四到五倍。产量大了,盐价自然会下跌。其实无论怎么算,盐自盐场出来,每斤成本绝不会超过四文钱。之所以贵,还是专营造成的。即便没有晒盐法,宋朝也不缺乏盐,相反,许多时候盐卖不掉。
郑朗说道:“蓝都知,此法不可泄露。”
“我知道,”蓝元震郑重地说,他扫了一眼,虽不及欧阳修智慧,但也不笨,一眼就看到它的意义,一旦到处大晒盐,盐卖不掉,堆积如山,准得出大乱子。
郑朗又说:“其次我用营养钵移载,营养钵一是草木灰,二是粪肥,三是豆根泥。”
“豆根泥?”
“你去看看我的格物学便会知道,空中也有物质,轻,肉眼看不见,所以一旦遇到更轻的物体,例如孔明灯,它便会上升。植物不仅从土壤里吸收营养,也从空中吸收一些养份,特别是豆类,故南北朝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便提出用豆类代替轮耕。豆类养田效果显著,种二三年豆能相当于种一季紫云英。”
郑朗说这些,在唐朝还是很难理解的。
宋朝精耕细作增加,对肥料的利用令人发指,往往连后世都不及宋朝的精细。为了肥田,粪便、河塘淤泥、沥腐植物茎叶、草木灰、可沥腐性垃圾、村沟污水以及花生豆麸全部利用。让百姓说说不出所以然,但这些肥料为田提供了氮磷钾,特别是草木灰,看似轻,里面却有大量农业必须的微量元素。甚至什么肥料需浸泡,什么样肥料需发酵,都有严密的讲究。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