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学 www.91wx.org,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狄青一针见血说道:“反心不改!”
为什么儿子都做了,还要保留这个祖宗,不是非要这个兀祖,而是要保留一份独立的心。这是西夏人的国主尊号,一旦改变,西夏便会进一步失去凝聚力。
郑朗度猜庞籍的心思,有可能庞籍也知道此事,但议和之举是他首开先河,怕以后会有人用此做文章,所以说了一句,凡名称礼数求丐之物,当力加裁损,必不得己则稍许之,若所求不违,恐豺狼之心,不易满足。
为以后开脱责任,埋下线头。
这也是私心的表现,所以他才被元昊遥控,居然让西夏掌握了谈判的节奏感。如果不是梁适监督,此次庞籍表现会更差。
对此,郑朗没有太过关注,他也不想插足,庞籍有可能比韩琦更难缠,随他去。又问道:“狄将军,为什么李元昊这次连儿子也要做了。”
狄青大乐,想了想说道:“恐怕契丹使者去年出使,言语不逊,元昊很担心契丹,再加上新近惨败,明知我朝想要议和,也主动做出一些让步,好缓过气来,防止契丹。”
“中的,狄将军,我这里还对你说一句话,宋朝祖宗家法,是重文黜武,无论武将立再大的功劳,也不予重用,以防五代十国之乱也。若是以后发生什么,你当学曹彬,放开心怀,低调做人。官职做得高,未必是好事,同样也是一种责任。”
“属下当记住相公的话。”狄青答了一句。
“我再问你一句,为什么我知道西夏困于契丹,一直没有上书。”
“这个槲狄青这一次真有些茫然了。
“无他,我刻意让元昊松一松,好有信心与契丹一战。有时候舍与得概念很模糊的,往往舍便是得,得便是舍。二者随时能转换。所以必须往后想一想。”
“郑相公才是高瞻远瞩。”
“那敢当啊”郑朗看着远处白雪皑皑的群山说道。也不能全部怪庞籍,这个人军事观念保守,但是一个能臣。只能怪宋朝养成的畸形祖宗家法,其实根本不是什么祖宗家法,而是大多数怯战文臣编造的产物。大多数人都想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庞籍想上位,只好顺应这种潮流。如果君臣不会这么怯弱,庞籍又会怎么做?
想到这里,又说道:“朝廷准备议罢减天下赋役,如何看?”
“不妥。”
“西北战已三年多时间,天下重赋税,百姓苦之,有此诏书下达,民心会稍稍松懈,天下逐安,为何不妥?”
“虽好,若战必须准备财帛,此诏一下,虽民心稍安,起的作用不大,但夏贼必知道我朝议和已决,谈判时必然强硬‘如果提的要求太过无理,反而和不成,战不能,朝廷会十分尴尬。”
“所以我过来与你商议一件事,如果我们再度兵出娄移口,会不会使元昊倒向契丹?”
“郑相公,是想占据赏移口?”
“不是,它在兜岭北侧,不利于我朝防守,夺此关容易守此关难,我只是想震慑一下。”
狄青沉思,过了好一会儿说:“郑相公,我也难预料,想请教相公,若是我们三度出兵赏移口,朝廷会不会改变议和的主意?”
“不会,这是大势所趋,即便陛下想要战,都阻止不子这个大势。”
“陛下都阻止不了?”
郑朗呵呵一乐,说:“陛下是君,是父,但也要听从大臣与子民的声音,否则怎能做好天子?”
“那么属下斗胆说一句,应当出兵,朝中大臣表现太过怯弱,现在将士不知,若是知道真相,同样会影响士气。并且做得好,我感到对谈判也有帮助。”
“好,我们就出兵赏移口。”
兵贵神速,反正冰雪没有融化,开工不起来,于是郑朗与狄青迅速纠集没烟前峡到萧关一带驻扎的两万多宋军,迅速扑到赏移口。两战将西夏人打怕了,防止宋朝再度入侵西夏,元昊在赏移口驻扎了三千军队。可听闻宋朝大军再度前来,还没到萧关,三千将士就开始崩溃,纷纷逃向后方。郑朗与狄青得到一个空关。
没有北上,但将关墙拆毁,诸房屋一把火烧掉,又掳掠两千多百姓,返了回去。
元昊此时正在与庞籍遥控着斗智斗法,听到这个消息,吓得一哆嗦。不敢与郑朗讲道理,这个主不好惑,咱捏软的吃,派人前去延州,问庞籍,你我两国议和,为什么贵国要出军赏移口?
庞籍听了很不乐意,你好个郑行知,想坏我的事儿?一边安抚西夏使者,一边派人带信给郑朗,信上说,郑行知,你也是一个识大体的人。西夏贫寒,得之无益,如今两国正在议和,只要西夏不背叛朝廷,为何不让我们平安议和?难道你看不到老百姓在几年战争压迫下,负担有多重吗?
郑朗迅速回了一封信。
以前李元昊一边与范仲淹议和,一边发动了好水川战役,为什么我们宋朝不能这么做?难道我们宋朝只能等着挨打的命运?这都是什么理儿?
醇之看到百姓因为战争疾苦,想议和,是发自好心,但即便议和,也要有礼有节,我纵观你在延州的表现,试问你的节在哪里?
庞籍被问得哑口无言,只好上奏朝廷,不能让郑朗在泾原路蛮干,否则议和必不成功。
咱不招你,自有朝堂上诸位大佬来压制你... -->>
狄青一针见血说道:“反心不改!”
为什么儿子都做了,还要保留这个祖宗,不是非要这个兀祖,而是要保留一份独立的心。这是西夏人的国主尊号,一旦改变,西夏便会进一步失去凝聚力。
郑朗度猜庞籍的心思,有可能庞籍也知道此事,但议和之举是他首开先河,怕以后会有人用此做文章,所以说了一句,凡名称礼数求丐之物,当力加裁损,必不得己则稍许之,若所求不违,恐豺狼之心,不易满足。
为以后开脱责任,埋下线头。
这也是私心的表现,所以他才被元昊遥控,居然让西夏掌握了谈判的节奏感。如果不是梁适监督,此次庞籍表现会更差。
对此,郑朗没有太过关注,他也不想插足,庞籍有可能比韩琦更难缠,随他去。又问道:“狄将军,为什么李元昊这次连儿子也要做了。”
狄青大乐,想了想说道:“恐怕契丹使者去年出使,言语不逊,元昊很担心契丹,再加上新近惨败,明知我朝想要议和,也主动做出一些让步,好缓过气来,防止契丹。”
“中的,狄将军,我这里还对你说一句话,宋朝祖宗家法,是重文黜武,无论武将立再大的功劳,也不予重用,以防五代十国之乱也。若是以后发生什么,你当学曹彬,放开心怀,低调做人。官职做得高,未必是好事,同样也是一种责任。”
“属下当记住相公的话。”狄青答了一句。
“我再问你一句,为什么我知道西夏困于契丹,一直没有上书。”
“这个槲狄青这一次真有些茫然了。
“无他,我刻意让元昊松一松,好有信心与契丹一战。有时候舍与得概念很模糊的,往往舍便是得,得便是舍。二者随时能转换。所以必须往后想一想。”
“郑相公才是高瞻远瞩。”
“那敢当啊”郑朗看着远处白雪皑皑的群山说道。也不能全部怪庞籍,这个人军事观念保守,但是一个能臣。只能怪宋朝养成的畸形祖宗家法,其实根本不是什么祖宗家法,而是大多数怯战文臣编造的产物。大多数人都想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庞籍想上位,只好顺应这种潮流。如果君臣不会这么怯弱,庞籍又会怎么做?
想到这里,又说道:“朝廷准备议罢减天下赋役,如何看?”
“不妥。”
“西北战已三年多时间,天下重赋税,百姓苦之,有此诏书下达,民心会稍稍松懈,天下逐安,为何不妥?”
“虽好,若战必须准备财帛,此诏一下,虽民心稍安,起的作用不大,但夏贼必知道我朝议和已决,谈判时必然强硬‘如果提的要求太过无理,反而和不成,战不能,朝廷会十分尴尬。”
“所以我过来与你商议一件事,如果我们再度兵出娄移口,会不会使元昊倒向契丹?”
“郑相公,是想占据赏移口?”
“不是,它在兜岭北侧,不利于我朝防守,夺此关容易守此关难,我只是想震慑一下。”
狄青沉思,过了好一会儿说:“郑相公,我也难预料,想请教相公,若是我们三度出兵赏移口,朝廷会不会改变议和的主意?”
“不会,这是大势所趋,即便陛下想要战,都阻止不子这个大势。”
“陛下都阻止不了?”
郑朗呵呵一乐,说:“陛下是君,是父,但也要听从大臣与子民的声音,否则怎能做好天子?”
“那么属下斗胆说一句,应当出兵,朝中大臣表现太过怯弱,现在将士不知,若是知道真相,同样会影响士气。并且做得好,我感到对谈判也有帮助。”
“好,我们就出兵赏移口。”
兵贵神速,反正冰雪没有融化,开工不起来,于是郑朗与狄青迅速纠集没烟前峡到萧关一带驻扎的两万多宋军,迅速扑到赏移口。两战将西夏人打怕了,防止宋朝再度入侵西夏,元昊在赏移口驻扎了三千军队。可听闻宋朝大军再度前来,还没到萧关,三千将士就开始崩溃,纷纷逃向后方。郑朗与狄青得到一个空关。
没有北上,但将关墙拆毁,诸房屋一把火烧掉,又掳掠两千多百姓,返了回去。
元昊此时正在与庞籍遥控着斗智斗法,听到这个消息,吓得一哆嗦。不敢与郑朗讲道理,这个主不好惑,咱捏软的吃,派人前去延州,问庞籍,你我两国议和,为什么贵国要出军赏移口?
庞籍听了很不乐意,你好个郑行知,想坏我的事儿?一边安抚西夏使者,一边派人带信给郑朗,信上说,郑行知,你也是一个识大体的人。西夏贫寒,得之无益,如今两国正在议和,只要西夏不背叛朝廷,为何不让我们平安议和?难道你看不到老百姓在几年战争压迫下,负担有多重吗?
郑朗迅速回了一封信。
以前李元昊一边与范仲淹议和,一边发动了好水川战役,为什么我们宋朝不能这么做?难道我们宋朝只能等着挨打的命运?这都是什么理儿?
醇之看到百姓因为战争疾苦,想议和,是发自好心,但即便议和,也要有礼有节,我纵观你在延州的表现,试问你的节在哪里?
庞籍被问得哑口无言,只好上奏朝廷,不能让郑朗在泾原路蛮干,否则议和必不成功。
咱不招你,自有朝堂上诸位大佬来压制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