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学 www.91wx.org,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赵祯一问为什么,正中司马光的下怀。宋朝论嘴巴功夫,最好的不是韩琦,也不是欧阳修,而是王安石与司马光,偏偏两人全部让郑朗拢在一起,天天在讨论,也是一种争,功夫更加了得。
想对付此时的司马光,只有一个办法,学杜衍,什么不理,什么不睬,毕竟才是一个新进士,司马光就无辄了。
陛下问了为什么,要回答的。从容答道:“陛下,还有数月时间,臣能不能问一声,陛下如何安置我先生?”
能问的。
做为大臣,赵祯时的大臣最快乐,可以随心所欲的谈话,而且只要不过份,赵祯从来不会生气。
赵祯也老实的答道:“朕打算让他回京。”
“陛下是好心,可回京后,就要争,就要斗,以如今先生的资历,年龄,背景,出身如何去争,去斗?”
“为什么要争要斗?”
“先生常说世间唯一的君子非乃是君子党也,非是先生自己,乃是陛下,为何不敢承认庙堂上的事实?”
你是君子,不当撒谎。
赵祯也没打算撒谎,他又想了一下,苦笑起来。但这不是重点,又问道:“为何与天下有关?”
“陛下,今年灾害不重矣。”
赵祯不大好回答,死了好几万人,怎能说不重。但正是不重,人一死万事皆了,就怕人活着,要救要赈灾,要安排粮食民舍等等。范围也仅是在三州,所以前两次灾害让他焦头烂额,这次仅派人稍微赈济一下,难关就度过去。
这话不能说出口的。
“可万一有个大灾害,朝廷国库可积余乎?”
赵祯还是不能答。
稍稍太平两年,国库好转了。但再有象前几年那样的大灾害,国库依然不足。若连续的来上几年,惨了,又要系腰带。
“万一党项人谋乱如何?”
“不会,前一段时间赵元昊请人供佛于五台山”
“怎么会?”
“司马卿,吕卿,你们怎么啦?”
“先生说过。”
“他什么时候说过?”时间不对,这是今年二月份发生的事,才过去半个月,就算郑朗听到,信也不可能到京城来。
“是前年说的,他说若我是李元昊,在谋反之前必然会派人托一个借口,比如供佛于五台山。朝中的大臣醉生梦死,必然不知,不但答应,还会派使臣做导护,沿途介绍山川地形,险要所在,这样一来北方一带所有地形必为党项人掌握。怎会如此?”
赵祯脸色一下子灰黑起来。
事实正如此,不但准许,给了馆券,还命令使臣做引护。以至他疏忽了另一件事,郑朗说这句话时是在前年!
“先生还说了,一旦元昊谋反,但我朝在党项人中很有威信,有的人必然不服,率族众来投。只要我朝纳之,必然会有更多党项人不愿意与我朝开战,率族众来投。党项人内部会混乱,不会四分五裂,可是失去了凝聚力。李元昊原先只在夏州一带活动,后来吞并灵州、河西走廊,以及青海北部地区。部族繁多,人种不一。然而我朝未必会有人重视,为安抚李元昊,必然拒之。一拒李元昊会杀之立威,百姓无去路可投,只好随李元昊向我朝发难。陛下,你如何去做?”
“他不会”赵祯软弱地说:“前两年的宗哥河之战”
“陛下,吐蕃王城今在何处?”
两人说的是前几年吐蕃与党项人的一系列战争,吐蕃另一个权臣温逋奇突然发动政变,将唃厮啰突然关了起来。机会难得,李元昊派大将苏奴儿率领两万五千人出击猫牛城。结果全军覆没。李元昊怒不可遏,派人打听,唃厮啰是被关起来,可他在民间影响力太大,一个护卫连夜将他放出来,然后他站在老百姓面前,只是说了几句,老百姓立即万众响应,温逋奇垮台。
李元昊不管,亲征猫牛城,打了一个多月没有攻城下,然后对城中百姓说,我们和平吧,不打了。城中百姓也相信了,城外已经葬送了三万五千党项人,李元昊除了求和还能做什么?打开城门,抬来美酒,以及等待宰杀的耗牛,准备向天盟誓,结果李元昊带兵冲进城中,一个不留,全部屠。再下宗哥城,攻向青唐城。
唃厮啰却不主动迎敌,将兵力集中在鄯州。李元昊率大军趟过宗哥河,又在浅水处留下标记,这是防止万一的,能迅速退回宗哥河。来到鄯州城下,开始攻打,谁知道鄯州城却成了加强版的猫牛城,鏖战了两百多天,李元昊只好撤兵。
就在渡宗哥河时,不知道从哪里杀出来十几万的吐蕃军队。两百多天的鏖战,士气衰落到什么地步?李元昊只好先撤,撤到宗哥河对岸再说。然而该死的吐蕃人居然察觉到他的标记,还将标记挪到深水区域。这可是湟水,就是一千多年后还能淹死人的!
一个个下去,一个个上来。下去的是活人,上来的是死人。李元昊惨败而归。
然吐蕃人的老毛病又发作,唃厮啰家庭分裂,连带着产生一系列的分裂。唃厮啰后娶一妻乔氏,生子曰董毡,他本人喜欢乔氏与董毡。前妻李立遵之女李氏带着两个儿子瞎毡与磨毡角逃向青唐城,在高原拥兵自重。为了自保,向仇敌李元昊示好。次子的首席幕僚甚至将女儿嫁给李元昊的儿子为妻,结成血肉至亲。唃厮啰无可奈何,只好将都城从青唐城撤向西北的历精城。
有的细节宋人不知道,但主要经过,宋朝君臣大多数很清楚。
“朕知道了,”赵祯说道。
他还不是想多惹事。
谁叫宋朝的命苦,摊上这两个恶邻居。就象村中的无赖汉,又穷又是光棍,打又打不过,骂又骂不来,能偷能抢能骗能拐,能不要脸,能软能硬,只好花钱买一份安。大不了太平州一年新增加的税务,足以将这两个穷邻居打发。
知道郑朗心是好的,可赵祯不想开这个战例。
并且一旦开战,契丹人会不会乘机发难?
谁也说不清楚。
对此司马光也不确定,说:“万一开战如何?如果国家能有充足的粮草,钱帛,心里面是不是更有底气?”
“朕还是不明白。”
“先生在地方上所做所为,不仅是两个州的变化,而是一种思路,比如太平州,大肆开圩,江东其他诸州府纷纷佼仿,一州不知,十几个州府一年会增加多少粮食,多少税务?这是江东。到了杭州是两浙,都是天下最富的所在。这两个地区一旦思路开阔,产生良性变革,会给国家带来什么影响?岂不是天下?”
原来是这个天下。
赵祯沉吟一下,道:“让朕想一想,可你们以后要进朝为官,不可再称呼先生。”
善意劝了一下。
不算结党,可公开场合称呼先生,不是很好。况且朝廷殿试之举,本来就是针对师生的,没有师生了,皆是天子门生。
虽杜绝不了,在公开场合称呼,也不大好的。
人退下。
但赵祯让司马光与吕公著将这本新中庸留下来。
这本温和的改良版中庸,让赵祯颇为欣赏。并且各州因为开圩出现了许多事。一是分配不均产生的,包括宣州池州,原先说好的,可分配时又产生分岐,即便一圩之内,有良田有次田,有影响的大户人家手一指,这块地是俺家的。东指一块,西指一块,进行切割。百姓再次不服。
仅是一方面,还有各州各县缺钱少粮,去年是王随他们,于是手宽了宽,各州放粮贷与钱贷。不是我们要这样做的,太平州有这个先例。但放下去,有需急救得不到,有的不需要,可强行摊牌下去,放也要看人头,穷得象鬼一样,凭什么放给你?很类似后来王安石搞青苗法时出现的种种丑状。有的秋后归还,今年继续放,不要也得收利息。
还有的直接将地契拿着投奔大户,给俺几个钱,俺带地做你的佃户。不然怎么办,没牛没粮没农具,这个地我没办法耕。
更有者借着高利贷,秋后还了一还,老本归老本,不想要这个地。
相反,郑朗所说的那两个才能低下的黄知军与马知州,态度一直强硬,所圈五圩分配最为合理。
可也不服,下面告黑状的人不计其数。
希望这本书能给他们一些启迪。
里面就有三篇太平州,专讲郑朗在太平州如何做的,包括未去太平州就在谋划,然后如何调解,如何安排等等。
不过整个本也做一些变动,大纲后面就是三分,再到讲易,谋政,谋人,谋事,德利,太平州,师徒对答,天下。
坐在船上,崔娴疑惑地问道:“官人,能不能去杭州?”
本来是想去苏杭,赵祯坚持让郑朗回京,使郑朗不得不放弃这一想法,改成秀明密,三州当中最想去的秀州,虽没有黄埔江,也有密集的内河网络。明州过于疏远,密州虽好,到了北方,那一州都有得罪不起的大户,头痛万分的大户。
不作为,无为而治,无所谓,一作为必有利益的纠纷,因此是最末一位。
杭州也头痛,宋朝各种专营杭州都有,还有大户,毕竟这是南方重要的都市。
然而其他条件跟了上去。
奇怪的是杭州百姓自己在请官人前去杭州,听说几乎所有杭州百姓都在请愿书上签了名字,或者按了手印。这会减少官人的压力。
但是郑朗摇了摇头:“不知道。”
不是杭州百姓想请就请的。
没那么回事。
上次来太平州,是自己岁数小,又坚持到地方,朝中的大臣也担心。自己在京城,与赵祯经常交谈,最后如愿来到江南,来到太平州。
但赵祯如真下诏书,让自己回京,或者到襄州其他地方担任太守,自己岂敢不从?
主要是司马光岁数也小了,说话不管用。
船只停在黑沙洲。
另一艘也停过来,两艘船上的官员一起走下来,江水已起,浅浅一层江水拍打着堤岸。不过提前筑了江堤导致江沙进一步淤积,江堤外围的淤泥抬高了许多。
顺着土阶登上堤,向里面看去。
小麦与菜籽全部黄了,低下沉甸甸的穗荚。
严格说这是第四代种籽。
&nb... -->>
赵祯一问为什么,正中司马光的下怀。宋朝论嘴巴功夫,最好的不是韩琦,也不是欧阳修,而是王安石与司马光,偏偏两人全部让郑朗拢在一起,天天在讨论,也是一种争,功夫更加了得。
想对付此时的司马光,只有一个办法,学杜衍,什么不理,什么不睬,毕竟才是一个新进士,司马光就无辄了。
陛下问了为什么,要回答的。从容答道:“陛下,还有数月时间,臣能不能问一声,陛下如何安置我先生?”
能问的。
做为大臣,赵祯时的大臣最快乐,可以随心所欲的谈话,而且只要不过份,赵祯从来不会生气。
赵祯也老实的答道:“朕打算让他回京。”
“陛下是好心,可回京后,就要争,就要斗,以如今先生的资历,年龄,背景,出身如何去争,去斗?”
“为什么要争要斗?”
“先生常说世间唯一的君子非乃是君子党也,非是先生自己,乃是陛下,为何不敢承认庙堂上的事实?”
你是君子,不当撒谎。
赵祯也没打算撒谎,他又想了一下,苦笑起来。但这不是重点,又问道:“为何与天下有关?”
“陛下,今年灾害不重矣。”
赵祯不大好回答,死了好几万人,怎能说不重。但正是不重,人一死万事皆了,就怕人活着,要救要赈灾,要安排粮食民舍等等。范围也仅是在三州,所以前两次灾害让他焦头烂额,这次仅派人稍微赈济一下,难关就度过去。
这话不能说出口的。
“可万一有个大灾害,朝廷国库可积余乎?”
赵祯还是不能答。
稍稍太平两年,国库好转了。但再有象前几年那样的大灾害,国库依然不足。若连续的来上几年,惨了,又要系腰带。
“万一党项人谋乱如何?”
“不会,前一段时间赵元昊请人供佛于五台山”
“怎么会?”
“司马卿,吕卿,你们怎么啦?”
“先生说过。”
“他什么时候说过?”时间不对,这是今年二月份发生的事,才过去半个月,就算郑朗听到,信也不可能到京城来。
“是前年说的,他说若我是李元昊,在谋反之前必然会派人托一个借口,比如供佛于五台山。朝中的大臣醉生梦死,必然不知,不但答应,还会派使臣做导护,沿途介绍山川地形,险要所在,这样一来北方一带所有地形必为党项人掌握。怎会如此?”
赵祯脸色一下子灰黑起来。
事实正如此,不但准许,给了馆券,还命令使臣做引护。以至他疏忽了另一件事,郑朗说这句话时是在前年!
“先生还说了,一旦元昊谋反,但我朝在党项人中很有威信,有的人必然不服,率族众来投。只要我朝纳之,必然会有更多党项人不愿意与我朝开战,率族众来投。党项人内部会混乱,不会四分五裂,可是失去了凝聚力。李元昊原先只在夏州一带活动,后来吞并灵州、河西走廊,以及青海北部地区。部族繁多,人种不一。然而我朝未必会有人重视,为安抚李元昊,必然拒之。一拒李元昊会杀之立威,百姓无去路可投,只好随李元昊向我朝发难。陛下,你如何去做?”
“他不会”赵祯软弱地说:“前两年的宗哥河之战”
“陛下,吐蕃王城今在何处?”
两人说的是前几年吐蕃与党项人的一系列战争,吐蕃另一个权臣温逋奇突然发动政变,将唃厮啰突然关了起来。机会难得,李元昊派大将苏奴儿率领两万五千人出击猫牛城。结果全军覆没。李元昊怒不可遏,派人打听,唃厮啰是被关起来,可他在民间影响力太大,一个护卫连夜将他放出来,然后他站在老百姓面前,只是说了几句,老百姓立即万众响应,温逋奇垮台。
李元昊不管,亲征猫牛城,打了一个多月没有攻城下,然后对城中百姓说,我们和平吧,不打了。城中百姓也相信了,城外已经葬送了三万五千党项人,李元昊除了求和还能做什么?打开城门,抬来美酒,以及等待宰杀的耗牛,准备向天盟誓,结果李元昊带兵冲进城中,一个不留,全部屠。再下宗哥城,攻向青唐城。
唃厮啰却不主动迎敌,将兵力集中在鄯州。李元昊率大军趟过宗哥河,又在浅水处留下标记,这是防止万一的,能迅速退回宗哥河。来到鄯州城下,开始攻打,谁知道鄯州城却成了加强版的猫牛城,鏖战了两百多天,李元昊只好撤兵。
就在渡宗哥河时,不知道从哪里杀出来十几万的吐蕃军队。两百多天的鏖战,士气衰落到什么地步?李元昊只好先撤,撤到宗哥河对岸再说。然而该死的吐蕃人居然察觉到他的标记,还将标记挪到深水区域。这可是湟水,就是一千多年后还能淹死人的!
一个个下去,一个个上来。下去的是活人,上来的是死人。李元昊惨败而归。
然吐蕃人的老毛病又发作,唃厮啰家庭分裂,连带着产生一系列的分裂。唃厮啰后娶一妻乔氏,生子曰董毡,他本人喜欢乔氏与董毡。前妻李立遵之女李氏带着两个儿子瞎毡与磨毡角逃向青唐城,在高原拥兵自重。为了自保,向仇敌李元昊示好。次子的首席幕僚甚至将女儿嫁给李元昊的儿子为妻,结成血肉至亲。唃厮啰无可奈何,只好将都城从青唐城撤向西北的历精城。
有的细节宋人不知道,但主要经过,宋朝君臣大多数很清楚。
“朕知道了,”赵祯说道。
他还不是想多惹事。
谁叫宋朝的命苦,摊上这两个恶邻居。就象村中的无赖汉,又穷又是光棍,打又打不过,骂又骂不来,能偷能抢能骗能拐,能不要脸,能软能硬,只好花钱买一份安。大不了太平州一年新增加的税务,足以将这两个穷邻居打发。
知道郑朗心是好的,可赵祯不想开这个战例。
并且一旦开战,契丹人会不会乘机发难?
谁也说不清楚。
对此司马光也不确定,说:“万一开战如何?如果国家能有充足的粮草,钱帛,心里面是不是更有底气?”
“朕还是不明白。”
“先生在地方上所做所为,不仅是两个州的变化,而是一种思路,比如太平州,大肆开圩,江东其他诸州府纷纷佼仿,一州不知,十几个州府一年会增加多少粮食,多少税务?这是江东。到了杭州是两浙,都是天下最富的所在。这两个地区一旦思路开阔,产生良性变革,会给国家带来什么影响?岂不是天下?”
原来是这个天下。
赵祯沉吟一下,道:“让朕想一想,可你们以后要进朝为官,不可再称呼先生。”
善意劝了一下。
不算结党,可公开场合称呼先生,不是很好。况且朝廷殿试之举,本来就是针对师生的,没有师生了,皆是天子门生。
虽杜绝不了,在公开场合称呼,也不大好的。
人退下。
但赵祯让司马光与吕公著将这本新中庸留下来。
这本温和的改良版中庸,让赵祯颇为欣赏。并且各州因为开圩出现了许多事。一是分配不均产生的,包括宣州池州,原先说好的,可分配时又产生分岐,即便一圩之内,有良田有次田,有影响的大户人家手一指,这块地是俺家的。东指一块,西指一块,进行切割。百姓再次不服。
仅是一方面,还有各州各县缺钱少粮,去年是王随他们,于是手宽了宽,各州放粮贷与钱贷。不是我们要这样做的,太平州有这个先例。但放下去,有需急救得不到,有的不需要,可强行摊牌下去,放也要看人头,穷得象鬼一样,凭什么放给你?很类似后来王安石搞青苗法时出现的种种丑状。有的秋后归还,今年继续放,不要也得收利息。
还有的直接将地契拿着投奔大户,给俺几个钱,俺带地做你的佃户。不然怎么办,没牛没粮没农具,这个地我没办法耕。
更有者借着高利贷,秋后还了一还,老本归老本,不想要这个地。
相反,郑朗所说的那两个才能低下的黄知军与马知州,态度一直强硬,所圈五圩分配最为合理。
可也不服,下面告黑状的人不计其数。
希望这本书能给他们一些启迪。
里面就有三篇太平州,专讲郑朗在太平州如何做的,包括未去太平州就在谋划,然后如何调解,如何安排等等。
不过整个本也做一些变动,大纲后面就是三分,再到讲易,谋政,谋人,谋事,德利,太平州,师徒对答,天下。
坐在船上,崔娴疑惑地问道:“官人,能不能去杭州?”
本来是想去苏杭,赵祯坚持让郑朗回京,使郑朗不得不放弃这一想法,改成秀明密,三州当中最想去的秀州,虽没有黄埔江,也有密集的内河网络。明州过于疏远,密州虽好,到了北方,那一州都有得罪不起的大户,头痛万分的大户。
不作为,无为而治,无所谓,一作为必有利益的纠纷,因此是最末一位。
杭州也头痛,宋朝各种专营杭州都有,还有大户,毕竟这是南方重要的都市。
然而其他条件跟了上去。
奇怪的是杭州百姓自己在请官人前去杭州,听说几乎所有杭州百姓都在请愿书上签了名字,或者按了手印。这会减少官人的压力。
但是郑朗摇了摇头:“不知道。”
不是杭州百姓想请就请的。
没那么回事。
上次来太平州,是自己岁数小,又坚持到地方,朝中的大臣也担心。自己在京城,与赵祯经常交谈,最后如愿来到江南,来到太平州。
但赵祯如真下诏书,让自己回京,或者到襄州其他地方担任太守,自己岂敢不从?
主要是司马光岁数也小了,说话不管用。
船只停在黑沙洲。
另一艘也停过来,两艘船上的官员一起走下来,江水已起,浅浅一层江水拍打着堤岸。不过提前筑了江堤导致江沙进一步淤积,江堤外围的淤泥抬高了许多。
顺着土阶登上堤,向里面看去。
小麦与菜籽全部黄了,低下沉甸甸的穗荚。
严格说这是第四代种籽。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