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学 www.91wx.org,梳头娘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安排人摆香案了。
这般激动了一圈后,还是阿季站出来主持了局面,从狸奴手里接过那裹得里三层外三层的礼盒,亲自放到楼上莫娘子的屋里。
事后,阿愁无比庆幸着大唐的礼仪和后世不同。后世这片土地上的人都习惯了传自西方的礼仪,觉得礼物得当面拆看才是礼貌,可其实在不太远的年代里,当面拆礼物都算得是件失礼的事。于是,等酒席散后,阿愁和她养父养母回到楼上莫娘子的房里,她这才拆开李穆送来的那个礼盒。
揭开那一层层的丝绵,阿愁才发现,李穆送来的生辰贺礼,竟是一面精雕细琢的银镜。
还没看礼物,阿愁先抬头去看她养父。
季银匠立时一阵摇头,道:“没听说过。”——就是说,这面镜子是李穆悄悄委托京城的制镜匠所制,并没让广陵城这边的人知道。
那是一面略呈梯型的靶镜,上大下小,看着颇有些像是一把宫扇。镜子的正面是玻璃镜面,四周银色包边,背面雕刻着一副秋山远景图,四角上各镌刻着一个看起来跟画面有些不太协调的古怪虫鸟纹——如果阿愁知道有一种文字叫作鸟虫篆,她就会知道,这四个古怪的花纹,其实是两个人名。可惜的是,她不知道……
这面银镜,精致的雕工还在其次,最奇特的(虽然在阿愁看来并不算奇特),是那银镜下方的把手。
那把手和镜面等长。向后折去时,可以作为镜面下面的支撑,使镜面略呈仰角放置于桌上;向前折起时,则可以全部贴向镜面,“便于收进你师傅送给你的那只妆盒里。”李穆在随附的信里如是说。
阿愁读着信时,莫娘子则是一阵不安。
那大唐自开国以来便是个等级森严的社会,连拉车用几匹马都受着严格的等级限制,又何况银镜这等宝物。如今朝廷尚未制定出相应的使用规范,莫娘子认为,那也只是因为银镜这东西才刚出现而已。等过个一两年,这宝物再普及一些,只怕什么等级的人家能用什么规格的银镜,就该有个说法了。而不管朝廷会有什么样的规定,只凭着她们这下九流的身份,就注定了只能使用最低等的那一类。偏这面银镜足有半尺长,显然给梳头娘用,是逾越了的。而就算因这是贵人所赐不算逾越,只这么偌大一面银镜的价值,就足以遭人觊觎了……
这般想着,莫娘子立时就劝着阿愁还是把这礼物给退回去的好。
一旁站着的狸奴一听就急了,忙道:“若是阿愁娘子不肯收,我可白辛苦这一路了。小郎让我拿脑袋作保,要保证这银镜一点儿不受磕碰地送到阿愁娘子手边上。我这一路上都抱着那礼盒,一刻也没敢放下过,您若不收,我可不就白提心吊胆了……”
那“阿愁娘子”的称呼,顿时叫正读着信的阿愁从李穆的回信上抬起了头,然后眨巴了一下眼——她十三了,再不是“小娘子”,而可以被人称“娘子”了呢……啧,感觉自己差点就要跟白娘子齐辈份了,真不太习惯。
相识这些年,阿愁早知道狸奴是个愚忠的,李穆交待的事,他只知道执行,绝不肯拐弯的。
于是她拦下又急出一脑门汗的狸奴,回头把李穆的来信给莫娘子读了一遍。
却原来,李穆如今在京城不仅仅只忙着替自己和二十三郎巩固地位,除了那些正事外,他的发财大计也从来没有中断过。进京这大半年里,他借着宜嘉夫人的关系,把花间集的许多东西送进了宫里。如今阿愁弄出来的那些面霜、面膜还有眉笔等物,在京城正悄然流行着,且在李穆的运作下,花间集已经被列入了明年的皇家供货商的行列。甚至阿愁做的一款防过敏的面霜,还解决了常年困扰大公主的过敏现象。这面银镜,便是大公主借由李穆之手,特特赐予阿愁的东西。
至于为什么大公主要假借李穆之手,阿愁猜,大概是大公主不愿意叫人知道自己脸上曾生过那种红斑的缘故。而事实上,大公主的原话是:“你看着随便赐点什么吧,我若沾了手,不定又得叫人生出什么想法来。”——可见李穆身边并不太平。
当然,这些事阿愁他们一点儿也不知情。
不过,对于莫娘子来说,既然是知道这东西有这么一个来历,她也就放心了。只是,到底还是觉得东西太打眼,莫娘子便告诫着阿愁,“千万收好了,省得招人惦记。”
阿愁一边笑嘻嘻地应着,一边爱不释手地把玩着那和后世几乎没什么区别的银镜。
其实她根本就没把莫娘子的话放进心里。和莫娘子不同,她一点儿也不觉得她配不上这东西。一来,这东西是拿她的劳动成果“换”的;二来,她也确实需要。至于莫娘子的担忧,阿愁一向觉得她师傅为人太过小心,便是被人知道她有这等宝物,只冲着这东西是大公主和李穆联手“赐”她的,就没人敢打那主意。
欣赏完那面银镜,阿愁忽然就想到一个问题:李穆是怎么知道她那妆盒里的镜子被人打破了?!
如果说这事是她不小心在回信里透露的,且不说从京城到广陵城路阻且长(十月初就结束比赛的余小仙等人,直到如今还在路上呢!),只她给李穆的回信才寄出去两三天,李穆就怎么也没那可能收到她的信,肯定也不可能知道这件事,更不可能提前就准备好了这样一面镜子……
她心里疑惑着,还没发问,狸奴自己就得瑟了起来。
于是阿愁这才知道,李穆之前跟漕帮合伙做的船行生意,如今也扩展开来了。那船行不仅只有水上运输,如今还整合了陆路的运输。狸奴这次从京城到广陵,其实便是船行的一次试运行,看看用这条水陆结合之径,从京城到广陵最快能用多少天。
事实证明,只需要十四天,狸奴就从京城到了广陵,比之前竟是足足缩短了三分之一的用时——这,大概也可以算是大唐自古以来的第一单“快递”业务了。
然而,狸奴的得瑟依旧没能回答阿愁心底的疑惑。不过,她觉得她大概也不用问了,很显然,答案只一个——虽然李穆人在京城,可显然他在广陵城里依旧留有耳目的。甚至,不定她和阿季叔还有徐大匠身边,都有人在监视着呢。
阿愁心里略别扭了一下,很快就又释然了。不管是她还是季大匠,都是得到李穆资助的匠人,李穆自然是要保护自己的投资的,被监视,也是应有之意。至于这面价值不菲的银镜,也未必没有收买人心的意思在其中呢……
远在京城的李穆若是知道阿愁如此歪曲他的心意……咳咳,节哀,顺便。
作者有话要说:那啥,男主依旧活在传说中……
话说,我才刚发现为什么最近总写得不带劲,男主不在家,没暧昧,没狗粮,天天家长里短,饿着了……偏偏这时候不管是男主还是女主,都是各自打拼地盘的时候,一时也凑不到一处去,呜,又不能一下子就跳到两厢聚首,有些事的前因后果还是要交待……
那啥,通报一下,男主大概还得有个三四章才能出来,不耐烦的可以存一存。话说我真的很讨厌写这种过渡章节,呜……
第一百零九章·结盟
狸奴走的“快递”线路,自不是什么人都能走得的。所以,直到十月底,那“远征”京城的广陵梳头行会诸人,才终于得以泊上广陵城的码头。
只单看着岳行首一行人从船上下来时那凝重沉默的模样,来接船的众人便都已经知道了,只怕今年又是一个败局。
而,事实上,结果比她们想像的还要糟糕,便是广陵行会连着三年丢了锦标,之前总还一直占着个第二的,今年却是连这第二都没能保得住,只落得个第三的名次。
当天因车马劳顿,众人都不曾多说什么就散了。次日里,行会里有头有脸的梳头娘子便都聚在锦奁会馆里,听进京参赛的众人叙述京城的那场赛事。
当然,这种场合,阿愁这么个才刚执业不到半年的新人是没资格参加的。不过,便是没参加,很快连他也听说了那场赛事的整个经过,以及岳娘子的请辞。
而叫阿愁感到意外的是,行会里竟没有同意岳娘子的请辞。就连一向跟岳娘子争着那行首之位的梁娘子,居然都首先当众表态,说什么如今正是大敌当前,大家更该众志成城;又说岳娘子做行首多年,经验丰富,在这危难时刻所有人更应该团结一致……
连着四年败北,行里诸人正灰心丧气着,老人们什么想法不说,这些冠冕堂皇的话,倒是激励得那些初入行的小梳头娘们一个个一阵热血沸腾,咬牙切齿地巴望着来年再进京去一雪前耻。
不过,这些话在阿愁这两世人听来,却不免一肚子暗黑地觉得,那梁娘子只怕是觉得如今形势严峻,便是她于此时接了行首之位,只怕最终也只是昙花一现,不仅没得着好处,倒落得遭人耻笑。这种情况下,倒不如先拱着岳娘子出头“众志成城”了——只单从这一点便能看出,阿愁果然没那从政的智商。所以,当她于后来得知宜嘉夫人在此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夫人为什么会那么做时,她顿时更加明白了自己的定位:她果然就只是个普通人!
*·*·*
余小仙等人回来后的第五天,一心想要打听赛事具体消息的阿愁,便以接风为名,特特请了余小仙和岳菱儿等一帮同期满师的小姐妹们,去七里河边的花船上吃早茶——反正如今的她也不差钱。
叫阿愁惊讶的是,那梁冰冰竟也不请自来了。
梁冰冰是跟着余小仙一同来的。人还没进船舱里,她就已经呵着手对站在船头上迎客的阿愁道:“亏你想得出来的,这大冷天的,竟在船上请客。光河上的风就能冻死个人了。”
安排人摆香案了。
这般激动了一圈后,还是阿季站出来主持了局面,从狸奴手里接过那裹得里三层外三层的礼盒,亲自放到楼上莫娘子的屋里。
事后,阿愁无比庆幸着大唐的礼仪和后世不同。后世这片土地上的人都习惯了传自西方的礼仪,觉得礼物得当面拆看才是礼貌,可其实在不太远的年代里,当面拆礼物都算得是件失礼的事。于是,等酒席散后,阿愁和她养父养母回到楼上莫娘子的房里,她这才拆开李穆送来的那个礼盒。
揭开那一层层的丝绵,阿愁才发现,李穆送来的生辰贺礼,竟是一面精雕细琢的银镜。
还没看礼物,阿愁先抬头去看她养父。
季银匠立时一阵摇头,道:“没听说过。”——就是说,这面镜子是李穆悄悄委托京城的制镜匠所制,并没让广陵城这边的人知道。
那是一面略呈梯型的靶镜,上大下小,看着颇有些像是一把宫扇。镜子的正面是玻璃镜面,四周银色包边,背面雕刻着一副秋山远景图,四角上各镌刻着一个看起来跟画面有些不太协调的古怪虫鸟纹——如果阿愁知道有一种文字叫作鸟虫篆,她就会知道,这四个古怪的花纹,其实是两个人名。可惜的是,她不知道……
这面银镜,精致的雕工还在其次,最奇特的(虽然在阿愁看来并不算奇特),是那银镜下方的把手。
那把手和镜面等长。向后折去时,可以作为镜面下面的支撑,使镜面略呈仰角放置于桌上;向前折起时,则可以全部贴向镜面,“便于收进你师傅送给你的那只妆盒里。”李穆在随附的信里如是说。
阿愁读着信时,莫娘子则是一阵不安。
那大唐自开国以来便是个等级森严的社会,连拉车用几匹马都受着严格的等级限制,又何况银镜这等宝物。如今朝廷尚未制定出相应的使用规范,莫娘子认为,那也只是因为银镜这东西才刚出现而已。等过个一两年,这宝物再普及一些,只怕什么等级的人家能用什么规格的银镜,就该有个说法了。而不管朝廷会有什么样的规定,只凭着她们这下九流的身份,就注定了只能使用最低等的那一类。偏这面银镜足有半尺长,显然给梳头娘用,是逾越了的。而就算因这是贵人所赐不算逾越,只这么偌大一面银镜的价值,就足以遭人觊觎了……
这般想着,莫娘子立时就劝着阿愁还是把这礼物给退回去的好。
一旁站着的狸奴一听就急了,忙道:“若是阿愁娘子不肯收,我可白辛苦这一路了。小郎让我拿脑袋作保,要保证这银镜一点儿不受磕碰地送到阿愁娘子手边上。我这一路上都抱着那礼盒,一刻也没敢放下过,您若不收,我可不就白提心吊胆了……”
那“阿愁娘子”的称呼,顿时叫正读着信的阿愁从李穆的回信上抬起了头,然后眨巴了一下眼——她十三了,再不是“小娘子”,而可以被人称“娘子”了呢……啧,感觉自己差点就要跟白娘子齐辈份了,真不太习惯。
相识这些年,阿愁早知道狸奴是个愚忠的,李穆交待的事,他只知道执行,绝不肯拐弯的。
于是她拦下又急出一脑门汗的狸奴,回头把李穆的来信给莫娘子读了一遍。
却原来,李穆如今在京城不仅仅只忙着替自己和二十三郎巩固地位,除了那些正事外,他的发财大计也从来没有中断过。进京这大半年里,他借着宜嘉夫人的关系,把花间集的许多东西送进了宫里。如今阿愁弄出来的那些面霜、面膜还有眉笔等物,在京城正悄然流行着,且在李穆的运作下,花间集已经被列入了明年的皇家供货商的行列。甚至阿愁做的一款防过敏的面霜,还解决了常年困扰大公主的过敏现象。这面银镜,便是大公主借由李穆之手,特特赐予阿愁的东西。
至于为什么大公主要假借李穆之手,阿愁猜,大概是大公主不愿意叫人知道自己脸上曾生过那种红斑的缘故。而事实上,大公主的原话是:“你看着随便赐点什么吧,我若沾了手,不定又得叫人生出什么想法来。”——可见李穆身边并不太平。
当然,这些事阿愁他们一点儿也不知情。
不过,对于莫娘子来说,既然是知道这东西有这么一个来历,她也就放心了。只是,到底还是觉得东西太打眼,莫娘子便告诫着阿愁,“千万收好了,省得招人惦记。”
阿愁一边笑嘻嘻地应着,一边爱不释手地把玩着那和后世几乎没什么区别的银镜。
其实她根本就没把莫娘子的话放进心里。和莫娘子不同,她一点儿也不觉得她配不上这东西。一来,这东西是拿她的劳动成果“换”的;二来,她也确实需要。至于莫娘子的担忧,阿愁一向觉得她师傅为人太过小心,便是被人知道她有这等宝物,只冲着这东西是大公主和李穆联手“赐”她的,就没人敢打那主意。
欣赏完那面银镜,阿愁忽然就想到一个问题:李穆是怎么知道她那妆盒里的镜子被人打破了?!
如果说这事是她不小心在回信里透露的,且不说从京城到广陵城路阻且长(十月初就结束比赛的余小仙等人,直到如今还在路上呢!),只她给李穆的回信才寄出去两三天,李穆就怎么也没那可能收到她的信,肯定也不可能知道这件事,更不可能提前就准备好了这样一面镜子……
她心里疑惑着,还没发问,狸奴自己就得瑟了起来。
于是阿愁这才知道,李穆之前跟漕帮合伙做的船行生意,如今也扩展开来了。那船行不仅只有水上运输,如今还整合了陆路的运输。狸奴这次从京城到广陵,其实便是船行的一次试运行,看看用这条水陆结合之径,从京城到广陵最快能用多少天。
事实证明,只需要十四天,狸奴就从京城到了广陵,比之前竟是足足缩短了三分之一的用时——这,大概也可以算是大唐自古以来的第一单“快递”业务了。
然而,狸奴的得瑟依旧没能回答阿愁心底的疑惑。不过,她觉得她大概也不用问了,很显然,答案只一个——虽然李穆人在京城,可显然他在广陵城里依旧留有耳目的。甚至,不定她和阿季叔还有徐大匠身边,都有人在监视着呢。
阿愁心里略别扭了一下,很快就又释然了。不管是她还是季大匠,都是得到李穆资助的匠人,李穆自然是要保护自己的投资的,被监视,也是应有之意。至于这面价值不菲的银镜,也未必没有收买人心的意思在其中呢……
远在京城的李穆若是知道阿愁如此歪曲他的心意……咳咳,节哀,顺便。
作者有话要说:那啥,男主依旧活在传说中……
话说,我才刚发现为什么最近总写得不带劲,男主不在家,没暧昧,没狗粮,天天家长里短,饿着了……偏偏这时候不管是男主还是女主,都是各自打拼地盘的时候,一时也凑不到一处去,呜,又不能一下子就跳到两厢聚首,有些事的前因后果还是要交待……
那啥,通报一下,男主大概还得有个三四章才能出来,不耐烦的可以存一存。话说我真的很讨厌写这种过渡章节,呜……
第一百零九章·结盟
狸奴走的“快递”线路,自不是什么人都能走得的。所以,直到十月底,那“远征”京城的广陵梳头行会诸人,才终于得以泊上广陵城的码头。
只单看着岳行首一行人从船上下来时那凝重沉默的模样,来接船的众人便都已经知道了,只怕今年又是一个败局。
而,事实上,结果比她们想像的还要糟糕,便是广陵行会连着三年丢了锦标,之前总还一直占着个第二的,今年却是连这第二都没能保得住,只落得个第三的名次。
当天因车马劳顿,众人都不曾多说什么就散了。次日里,行会里有头有脸的梳头娘子便都聚在锦奁会馆里,听进京参赛的众人叙述京城的那场赛事。
当然,这种场合,阿愁这么个才刚执业不到半年的新人是没资格参加的。不过,便是没参加,很快连他也听说了那场赛事的整个经过,以及岳娘子的请辞。
而叫阿愁感到意外的是,行会里竟没有同意岳娘子的请辞。就连一向跟岳娘子争着那行首之位的梁娘子,居然都首先当众表态,说什么如今正是大敌当前,大家更该众志成城;又说岳娘子做行首多年,经验丰富,在这危难时刻所有人更应该团结一致……
连着四年败北,行里诸人正灰心丧气着,老人们什么想法不说,这些冠冕堂皇的话,倒是激励得那些初入行的小梳头娘们一个个一阵热血沸腾,咬牙切齿地巴望着来年再进京去一雪前耻。
不过,这些话在阿愁这两世人听来,却不免一肚子暗黑地觉得,那梁娘子只怕是觉得如今形势严峻,便是她于此时接了行首之位,只怕最终也只是昙花一现,不仅没得着好处,倒落得遭人耻笑。这种情况下,倒不如先拱着岳娘子出头“众志成城”了——只单从这一点便能看出,阿愁果然没那从政的智商。所以,当她于后来得知宜嘉夫人在此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夫人为什么会那么做时,她顿时更加明白了自己的定位:她果然就只是个普通人!
*·*·*
余小仙等人回来后的第五天,一心想要打听赛事具体消息的阿愁,便以接风为名,特特请了余小仙和岳菱儿等一帮同期满师的小姐妹们,去七里河边的花船上吃早茶——反正如今的她也不差钱。
叫阿愁惊讶的是,那梁冰冰竟也不请自来了。
梁冰冰是跟着余小仙一同来的。人还没进船舱里,她就已经呵着手对站在船头上迎客的阿愁道:“亏你想得出来的,这大冷天的,竟在船上请客。光河上的风就能冻死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