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穿越手札_分卷阅读_25 (1/2)
91文学 www.91wx.org,古代穿越手札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正巧碰上袁益杰来寻母亲。他看了看厨房,无奈摇了摇头,转身对赵蕤说:“赵姑娘别见笑,母亲自生病以来,除了我与她解闷,几乎没人与她说话,她可能闷坏了,她很喜欢两位姑娘,所以...”
赵蕤笑着摇头,“我是觉得有趣,又想起以前的事,没有怪她们,这样很好。”
袁益杰看她不似作伪也放下心来,“对了,还没问过姑娘是哪里人氏?”
赵蕤抬头看天空,声音幽远清冷,“很远的地方,也许这一辈子都回不去了。”
袁益杰惊讶,“有这么远的地方?姑娘是想家了?”
赵蕤微笑,“是也不是。现在挺好,我得好好享受生活!”说完拍拍袁益杰的肩,走了。
袁益杰僵住...
好深奥...
袁氏见儿子来了,叫了他进来商议。袁益杰甩甩头,去陪母亲。
半个月一晃就过。裁的新衣一人两套,等新年就能上身。厨房里,除夕夜要用的各色食材都准备妥当了,对联福字也由袁益杰贴好了,门庭也收拾干净了。
除夕当晚,家家户户热热闹闹的。
顾瑾玉,王晓涵,袁氏在厨房忙活了一下午,整治出一大桌子菜。
五人同坐一桌。袁氏满脸笑意,整个人精神了很多,一直劝大家多吃。顾瑾玉一会夹菜给袁氏,劝她吃这个,一会又夹块肉给赵蕤,说这肉酥,整个人也忙的不行。
王晓涵一边小口小口的吃,一边轻声细语和袁益杰说话,间或夹菜到他碗里。
其乐融融。
这顿饭吃了一个时辰。中间大家都喝了酒。吃完饭,也不忙着收拾,坐一块说说笑笑。
夜深了。袁氏要守岁,袁益杰劝不过,也只好守着她。顾瑾玉几人作为客人,不便早睡,也坐着不回屋。
赵蕤可有可无。
半夜,袁氏年纪大了,撑不住困意,头越垂越低。王晓涵都趴在桌上睡着了。顾瑾玉一看,连忙劝袁氏,道:“大娘,回去歇息吧,天太凉,你身子刚好,别又病了。”
袁益杰趁机掺母亲起身。袁氏叹道:“老了,不中用了。”
“母亲,您才五十,老什么,以后日子长着呢。”说完,对顾瑾玉点头,扶着母亲回隔壁了。
顾瑾玉叫醒王晓涵让她回房睡。转身看赵蕤,人已经不见了。
……
正月里,在京没有什么亲戚可走,顾瑾玉请出早早准备的,外祖母、舅舅侄儿的神龛牌位祭拜,整个正月早晚都是烟雾缭绕。袁母见了,不免过问几句。俩人一交谈,顾瑾玉方才知道,袁母本姓林,祖辈原是金陵人,后来迁到苏杭一带,就此定居在那里。
“说不定,我和你外祖母同出一家呢。”袁母高兴拍着顾瑾玉的手。
顾瑾玉的外祖母家原籍金陵。说不得,真的沾亲带故,只是现在已不可考。不过,她仍然很开心,与袁母更加亲密。
过了十五,天气渐渐回暖。院子里墙角根下嫩草破土而出;街上行人多了起来,穿得不再厚重;空气中吹过的风带着暖暖的气息,不再是彻骨的寒冷;通惠河面的冰层慢慢融化,沉静了许久的码头又渐渐热闹起来。
二月初。赵蕤与袁益杰商议下江南的事。按他以前推算,赵蕤的空间碎片在江南一带,具体位置尚不清楚。
袁益杰的意思,不如在每个路过的码头停留几天,经他测算,若东西不在那里,再赶往下一个地方。这样要多费一点时间。
赵蕤到是不在意。她也不赶时间,也没有特别想去的地方,只要能找到碎片。而顾瑾玉虽然去江南是为了查找灭门的凶手,但这种事能不能成是一回事,急也急不来,只能徐徐图之。
袁益杰要在八月参加乡试,时间还早。赵蕤心里有了注意,就一边找碎片,顺便游山玩水好了。
船的问题不好解决。一般小船坐不了这么多人,何况还有一大堆东西。大型商船大多资本雄厚,很少载客,中型船也能租坐,但船上人员繁杂。想了想,这一行女子居多,还是单租一条船的好,虽然贵点,避免麻烦。
之后,赵蕤和袁益杰跑了几天码头,寻找适合的船。袁益杰觉得既然都是短途,不用特意包下一条船,中途要停留一段时间,到时候再找去下一个地方的船就行。
赵蕤觉得麻烦,所有行李搬上搬下,而且还不止一次,又不能明目张胆放到空间去。还是包了一条船方便。
找了两天,选了一条船,只有客舱七八间。船上是一家四口,长年在运河上做客运生意,有时做短途,价钱好就做长途。
当家的姓张,四十岁,经年的风吹日晒让他看起来像五十。妻子三十九岁,姓钱。一个儿子,十八,皮肤黝黑,高大壮实;女儿十六岁,眉目清秀。
定下他们,是因为袁益杰说他们不像狡猾之人。赵蕤心里撇撇嘴:没听过人不可貌相吗?
与张家约好出发的日子,付了定金,俩人往回赶。
回来后,赵蕤告诉顾瑾玉二月十六出发。顾瑾玉呆愣片刻,说了声知道了。
之后几天,顾瑾玉央袁益杰找一些人,让赵蕤带头,去大兴县将外祖母、舅舅们的骨灰取出,又找到王晓慧的坟,取了骨灰一并带走。
接着顾瑾玉和王晓涵收拾东西。衣服,被褥,吃得,用的,还有药材,又是一大堆。
赵蕤再一次体会到:古代出门不易。不像现代方便,什么都容易买到,而且自己有空间,有什么往里一装就完。哪像顾瑾玉几人大包小包收拾了一堆。
二月十六,天气晴好,阳光普照,适宜出行。
袁益杰先去了渡口,找到张家的,将船划到人少的地方等待。... -->>
正巧碰上袁益杰来寻母亲。他看了看厨房,无奈摇了摇头,转身对赵蕤说:“赵姑娘别见笑,母亲自生病以来,除了我与她解闷,几乎没人与她说话,她可能闷坏了,她很喜欢两位姑娘,所以...”
赵蕤笑着摇头,“我是觉得有趣,又想起以前的事,没有怪她们,这样很好。”
袁益杰看她不似作伪也放下心来,“对了,还没问过姑娘是哪里人氏?”
赵蕤抬头看天空,声音幽远清冷,“很远的地方,也许这一辈子都回不去了。”
袁益杰惊讶,“有这么远的地方?姑娘是想家了?”
赵蕤微笑,“是也不是。现在挺好,我得好好享受生活!”说完拍拍袁益杰的肩,走了。
袁益杰僵住...
好深奥...
袁氏见儿子来了,叫了他进来商议。袁益杰甩甩头,去陪母亲。
半个月一晃就过。裁的新衣一人两套,等新年就能上身。厨房里,除夕夜要用的各色食材都准备妥当了,对联福字也由袁益杰贴好了,门庭也收拾干净了。
除夕当晚,家家户户热热闹闹的。
顾瑾玉,王晓涵,袁氏在厨房忙活了一下午,整治出一大桌子菜。
五人同坐一桌。袁氏满脸笑意,整个人精神了很多,一直劝大家多吃。顾瑾玉一会夹菜给袁氏,劝她吃这个,一会又夹块肉给赵蕤,说这肉酥,整个人也忙的不行。
王晓涵一边小口小口的吃,一边轻声细语和袁益杰说话,间或夹菜到他碗里。
其乐融融。
这顿饭吃了一个时辰。中间大家都喝了酒。吃完饭,也不忙着收拾,坐一块说说笑笑。
夜深了。袁氏要守岁,袁益杰劝不过,也只好守着她。顾瑾玉几人作为客人,不便早睡,也坐着不回屋。
赵蕤可有可无。
半夜,袁氏年纪大了,撑不住困意,头越垂越低。王晓涵都趴在桌上睡着了。顾瑾玉一看,连忙劝袁氏,道:“大娘,回去歇息吧,天太凉,你身子刚好,别又病了。”
袁益杰趁机掺母亲起身。袁氏叹道:“老了,不中用了。”
“母亲,您才五十,老什么,以后日子长着呢。”说完,对顾瑾玉点头,扶着母亲回隔壁了。
顾瑾玉叫醒王晓涵让她回房睡。转身看赵蕤,人已经不见了。
……
正月里,在京没有什么亲戚可走,顾瑾玉请出早早准备的,外祖母、舅舅侄儿的神龛牌位祭拜,整个正月早晚都是烟雾缭绕。袁母见了,不免过问几句。俩人一交谈,顾瑾玉方才知道,袁母本姓林,祖辈原是金陵人,后来迁到苏杭一带,就此定居在那里。
“说不定,我和你外祖母同出一家呢。”袁母高兴拍着顾瑾玉的手。
顾瑾玉的外祖母家原籍金陵。说不得,真的沾亲带故,只是现在已不可考。不过,她仍然很开心,与袁母更加亲密。
过了十五,天气渐渐回暖。院子里墙角根下嫩草破土而出;街上行人多了起来,穿得不再厚重;空气中吹过的风带着暖暖的气息,不再是彻骨的寒冷;通惠河面的冰层慢慢融化,沉静了许久的码头又渐渐热闹起来。
二月初。赵蕤与袁益杰商议下江南的事。按他以前推算,赵蕤的空间碎片在江南一带,具体位置尚不清楚。
袁益杰的意思,不如在每个路过的码头停留几天,经他测算,若东西不在那里,再赶往下一个地方。这样要多费一点时间。
赵蕤到是不在意。她也不赶时间,也没有特别想去的地方,只要能找到碎片。而顾瑾玉虽然去江南是为了查找灭门的凶手,但这种事能不能成是一回事,急也急不来,只能徐徐图之。
袁益杰要在八月参加乡试,时间还早。赵蕤心里有了注意,就一边找碎片,顺便游山玩水好了。
船的问题不好解决。一般小船坐不了这么多人,何况还有一大堆东西。大型商船大多资本雄厚,很少载客,中型船也能租坐,但船上人员繁杂。想了想,这一行女子居多,还是单租一条船的好,虽然贵点,避免麻烦。
之后,赵蕤和袁益杰跑了几天码头,寻找适合的船。袁益杰觉得既然都是短途,不用特意包下一条船,中途要停留一段时间,到时候再找去下一个地方的船就行。
赵蕤觉得麻烦,所有行李搬上搬下,而且还不止一次,又不能明目张胆放到空间去。还是包了一条船方便。
找了两天,选了一条船,只有客舱七八间。船上是一家四口,长年在运河上做客运生意,有时做短途,价钱好就做长途。
当家的姓张,四十岁,经年的风吹日晒让他看起来像五十。妻子三十九岁,姓钱。一个儿子,十八,皮肤黝黑,高大壮实;女儿十六岁,眉目清秀。
定下他们,是因为袁益杰说他们不像狡猾之人。赵蕤心里撇撇嘴:没听过人不可貌相吗?
与张家约好出发的日子,付了定金,俩人往回赶。
回来后,赵蕤告诉顾瑾玉二月十六出发。顾瑾玉呆愣片刻,说了声知道了。
之后几天,顾瑾玉央袁益杰找一些人,让赵蕤带头,去大兴县将外祖母、舅舅们的骨灰取出,又找到王晓慧的坟,取了骨灰一并带走。
接着顾瑾玉和王晓涵收拾东西。衣服,被褥,吃得,用的,还有药材,又是一大堆。
赵蕤再一次体会到:古代出门不易。不像现代方便,什么都容易买到,而且自己有空间,有什么往里一装就完。哪像顾瑾玉几人大包小包收拾了一堆。
二月十六,天气晴好,阳光普照,适宜出行。
袁益杰先去了渡口,找到张家的,将船划到人少的地方等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