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学 www.91wx.org,农家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妹笑了笑,没答话,踩着板凳进了车厢,由温大伯家的二儿子驾着马车,驶去县城。
府台大人大寿,华归上郡城贺寿去了,因小妾熟谙官场,又长袖善舞,会说话,会笼络人,华归每有应酬,一般都带她去。两个孩子去学馆念书未回,家里只有二妹和华氏。
二妹刚洗完衣服,正在院子里晾晒,看见温大伯家的二儿子搬进来一个大箱子,大妹紧跟着尾随其后,二妹大喜,跑上来道:“大姐,你回来了!”
大妹见她小腹并未显山露水,知道月份还小,遂让她歇着,自己挽了袖子替她晾衣服。二妹进厨房给温二哥倒水,给他搬了条凳子,然后去夺大妹手里的衣服。
华氏听见动静出来,看见是媳妇家的大女儿和一个青壮年男子在,院中摆了个大大的箱子,遂多看几眼,猜不出里头装了什么,抬头见大妹冲着她微笑,僵硬地点了下头,又闪回到屋子里待着。
早知道这家人不讲理,这婆婆看见媳妇娘家来人,不寒暄几句也就罢了,连个笑脸也没有的算是少见,温二哥今天算是长了见识,转头去看二妹,见她低着头拧湿衣服上的水,装聋作哑当做没看见,失望地摇了下头。
二妹挂完衣服,把大妹和温二哥请去小厅里坐,要去烧水泡茶,被大妹给拦住,说她们喝白开水就好,让二妹不必忙乎。
二妹知道小妹也在京城,向大妹询问她的近况,又好奇南掌国人长什么样子,两姐妹讲了会儿话,听外头有小孩子的哭声。二妹忙走出去,从外头领回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男孩长得文文秀秀,像华归居多,因在学馆里与妾室的儿子起了争执,回来时,在路上被他给挠了几下,下巴有刮痕,出了血丝。
二妹从屋里翻出药膏,把儿子夹在双腿之间给他上药,儿子金豆豆不断,抽抽泣泣向二妹告状。
二妹柔声道:“小虎是哥哥,瑞瑞你是弟弟,弟弟要让着哥哥。”涂好药膏,掏出手绢给他擦泪。
儿子一抬胳膊挡住二妹的手,气鼓鼓道:“不和你说了,我告诉奶奶去!”说着挤出二妹的膝盖,蹬蹬蹬往门外跑去。
没一会儿,院内响起骂声,华氏责怪丫头看护不力,连两个孩子都摆平不了,中午和晚上不许她吃饭。
说起吃饭,大妹察觉时辰已经不早,起身告辞。二妹也不敢留她下来吃午饭,遂把二人送出后门。
直至最后,华氏一直躲在房里不露面。大妹还是郑家媳妇的时候,华氏就有些看她不上,觉得自己儿子是官,要高出郑家这个商贾之门一截,但是看在郑家钱多的份上,还是会主动与大妹说几句话,现下大妹成了下堂妇,到现在都还没嫁掉,华氏眼里更是把她们埋在了尘埃之下。
二妹面有愧疚,看着大妹,又不好意思讲出口。大妹倒是不介意,揉揉她肩膀,让她当心身体,照顾好自己,然后乘着马车回去。
晚上吃过饭,大妹趴在小桌子上整理她在南掌国学到的刺绣知识,温秀才进出卧房几次,有话讲,却又憋着讲不出。当他再一次进房,大妹搁了笔,静静将他看着。
温秀才一张老脸红得跟猴子屁股似的,搬条凳子坐到大妹身边,小心翼翼道:“大妹啊,你二妹也就这样了,小妹人灵活,有脾气,能为自己打算,我不担心,我现在担心的是你……”
温秀才沉默半响,见大妹并没有接话,只好厚着脸皮继续往下问:“你在上京这么长时间了,难道就没有……没有一个中意的……嗯?”
大妹坦诚道:“女儿并没有用心去找。”
温秀才知道大妹不爱在这些事上操心,就怕她顺水漂,搁哪里算哪里,遂叮嘱她道:“你还年轻,现在并没怎么怎样,以后老了,身旁总是要有个知冷知热的人,哪怕病在床上,也有人能递口温水给你吃。再说,没有一儿半女,刺绣这行当做得再大也没意思。”
大妹确实有听天由命的想法,当然也不会因为温秀才的一番话就改变念头,不过未免他担心,只好点头答应,恭顺道:“爹你莫要挂念,女儿知晓了。”
温秀才满意地点头,嘱咐大妹早点睡,莫要看坏了眼睛,起身出了卧房。
武举比试轰轰烈烈持续了两个多月,小妹虽学过一年半载的武功,却只懂得些皮毛,揍瘪三打泼妇还行,若是碰到真正内行的,真刀真枪干起来,便捱不住了。小妹勉强撑过了第一关,就被刷下来,反倒是于安过关崭新,闯进了前三甲。
在军事谋略上,于安发挥略低于其他两人,因此屈居第三。到了金殿传胪的时候,有朝臣论及于安父亲为保本朝国土热血洒边疆,于探花作为忠臣之后,该予以奖励。
为褒奖忠勇,皇帝开了金口,擢第三名的于安为武榜眼,原榜眼便到了探花的位置。
锣鼓吹打,笙乐飞扬,进士们骑着高头大马游街,鞭炮一串接着一串,将整个上京城都炸得沸腾起来。小妹一早起来打扫好屋里屋外,又咬咬牙,破费从城里的酒楼叫来一桌子酒菜,等到于安头戴武官帽,胸系大红花,被众人送至门口,小妹一一发了红包,将于安接进来,请街坊邻居们进院热热闹闹吃了顿饭。
苏甜得知了消息,也过来蹭这份喜气,与于安道了贺,便坐到桌旁与大哥大嫂大叔大妈们抢食。小妹冲着于安使眼色,可是于安就像只锯嘴的葫芦,低头只顾吃喝。只要有吃食在,苏甜眼里是看不见别人的,因此未留意小妹与于安眉宇间的官司。
等到苏甜打着饱嗝与他们告别,过来喝酒的左邻右舍也散尽,小妹质问于安为何不趁此机会告诉苏慕亭实情。
于安挠了挠后脑勺,嗫嚅道:“总得要建功立业才行吧?”
小妹想想也是:刀剑无眼,若是有个好歹,要连累苏姑娘守活寡。遂不再逼他,心底竟生了小小的暗喜,小妹忙严肃了脸唾弃一番自己。她一方面希望于安能早早和苏慕亭说清楚,好让自己心安,另一方面又希望他慢点说,毕竟她还没有找到下家,要是苏慕亭到时候来于家一看,见他们同住一个院子中,难免会尴尬。
凡本届新晋的武进士,都归兵部管辖,发配到边关各个军营中历练一段时间,作为武榜眼,于安也不例外。
离家之际,于安去菜市买了全鸡全鸭,小妹特地从金银绣庄把苏甜找来,三个人坐在一起好好吃喝一顿,将他送去兵部。
进衙门前,于安叮嘱小妹要自己保重,不要一味钻进钱眼里,凡事三思后行,不要一味犯冲往前冲,邻里关系要处好,不要争强蛮横,发脾气前要考虑好后果,实在憋不住,就去绣庄找她大姐。
小妹嫌他啰嗦,将肩上包袱砸进他怀里。练兵费鞋,小妹不知道于安穿不穿得惯军营里的,遂包了好几双靴子让他带上,都是于安自己做的。
小妹站在石狮子旁,看着于安进门,突然意识自己怎么也变得婆妈起来,一阵恶寒。
“温柔姑娘,你在这里等我呀!”
一双手从背后拍了下她的肩膀,小妹回头,见是那个叫冯大成的家伙。他虽不通文墨,却有一副好身手,又兼长得瘦小,手脚比常人灵活,武举考官因此有意放水,把他垫在第九十九名后面,也成了名进士。
冯大成凑到小妹面前,笑嘻嘻问道:“你有大半年要看不见我喽,有什么送我的没?”见小妹皱眉,忙妥协道,“分别礼物没有就算了,贺礼也行呀。”
小妹呸了他一口,扭头就走。
冯大成目送大妹走远,搓手嘿嘿发笑,想道:京城里的姑娘就是不一样,比村里的漂亮多了,要是能娶回家去,让他给观音菩萨供奉一辈子香火也愿意啊。
劝分
夏季多飓风,尤其是七八月份,东凌县属沿海一带,每年都会被祸害几遍,这一次也不例外,大风发了疯一般,将树枝打得啪啪响,似要连根拔起,河水上涨,从前门灌入,后门流出,直至后门也被填满,在屋子里积得跟膝盖齐高。
温秀才年前请别人修过一次房子,因此稍微牢靠些,眼看着洪水还要往上涨,温秀才抹黑去了易婶子家,把她养的鸡鸡鸭鸭抱到自家二楼,想让易婶子到自己家里避避,但是易婶子畏惧流言,抵死不去。这是温秀才顾虑之一,既然她坚持,他也不好强求,遂回家抱了棉被上阁楼。易婶子就这样躺在床上,时不时把手探到床下测探水位,胆战心惊过了一晚。
所幸到了黎明时分,风过雨止,洪水渐渐退去,露出地表的满目苍夷,有些人家的大水缸被漂出家门口,最后搁在哪个不起眼的角落,有养畜生的人家,发动全家满村子找鸡找鸭找鹅,也有些人拉了网,在浑浊的水洼地里摸鱼。更多的农人一早扛了锄头去地里看水稻,快要丰收的季节,稻子被洪水一推,大片大片倒在地上,加上热气一蒸一催,很快就会长芽,要早早收割才行。
温秀才的房子除了吹落几片瓦片之外,并无太大损失,但是易婶子家不同,本就是太公公太婆婆留下来的房子,因为年代久了,有些椽木已经被蛀虫掏空,被大风一刮,断了一片,屋顶破了好大一个洞。
大妹隔断时间就会往家里寄一笔银子,再加上这次返乡又给温秀才留下一些,温秀才生活无虞,于是借了几两给易婶子,让她雇人把房子修一修。
县衙后院的屋顶也被飓风掀掉好些瓦片,如果请衙差过来帮忙,虽说不一定要付工钱,但怎么着也要给几个喝酒的铜板,华氏不想给钱,又不愿在外人那里落了坏名声,干脆一个不请。二妹只好带上丫头买来新瓦片,踩了梯子,亲自爬到屋顶铺瓦,哪知下梯子时,脚下不小心打滑,踩空好几格,一屁股坐在地上,当场就... -->>
大妹笑了笑,没答话,踩着板凳进了车厢,由温大伯家的二儿子驾着马车,驶去县城。
府台大人大寿,华归上郡城贺寿去了,因小妾熟谙官场,又长袖善舞,会说话,会笼络人,华归每有应酬,一般都带她去。两个孩子去学馆念书未回,家里只有二妹和华氏。
二妹刚洗完衣服,正在院子里晾晒,看见温大伯家的二儿子搬进来一个大箱子,大妹紧跟着尾随其后,二妹大喜,跑上来道:“大姐,你回来了!”
大妹见她小腹并未显山露水,知道月份还小,遂让她歇着,自己挽了袖子替她晾衣服。二妹进厨房给温二哥倒水,给他搬了条凳子,然后去夺大妹手里的衣服。
华氏听见动静出来,看见是媳妇家的大女儿和一个青壮年男子在,院中摆了个大大的箱子,遂多看几眼,猜不出里头装了什么,抬头见大妹冲着她微笑,僵硬地点了下头,又闪回到屋子里待着。
早知道这家人不讲理,这婆婆看见媳妇娘家来人,不寒暄几句也就罢了,连个笑脸也没有的算是少见,温二哥今天算是长了见识,转头去看二妹,见她低着头拧湿衣服上的水,装聋作哑当做没看见,失望地摇了下头。
二妹挂完衣服,把大妹和温二哥请去小厅里坐,要去烧水泡茶,被大妹给拦住,说她们喝白开水就好,让二妹不必忙乎。
二妹知道小妹也在京城,向大妹询问她的近况,又好奇南掌国人长什么样子,两姐妹讲了会儿话,听外头有小孩子的哭声。二妹忙走出去,从外头领回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男孩长得文文秀秀,像华归居多,因在学馆里与妾室的儿子起了争执,回来时,在路上被他给挠了几下,下巴有刮痕,出了血丝。
二妹从屋里翻出药膏,把儿子夹在双腿之间给他上药,儿子金豆豆不断,抽抽泣泣向二妹告状。
二妹柔声道:“小虎是哥哥,瑞瑞你是弟弟,弟弟要让着哥哥。”涂好药膏,掏出手绢给他擦泪。
儿子一抬胳膊挡住二妹的手,气鼓鼓道:“不和你说了,我告诉奶奶去!”说着挤出二妹的膝盖,蹬蹬蹬往门外跑去。
没一会儿,院内响起骂声,华氏责怪丫头看护不力,连两个孩子都摆平不了,中午和晚上不许她吃饭。
说起吃饭,大妹察觉时辰已经不早,起身告辞。二妹也不敢留她下来吃午饭,遂把二人送出后门。
直至最后,华氏一直躲在房里不露面。大妹还是郑家媳妇的时候,华氏就有些看她不上,觉得自己儿子是官,要高出郑家这个商贾之门一截,但是看在郑家钱多的份上,还是会主动与大妹说几句话,现下大妹成了下堂妇,到现在都还没嫁掉,华氏眼里更是把她们埋在了尘埃之下。
二妹面有愧疚,看着大妹,又不好意思讲出口。大妹倒是不介意,揉揉她肩膀,让她当心身体,照顾好自己,然后乘着马车回去。
晚上吃过饭,大妹趴在小桌子上整理她在南掌国学到的刺绣知识,温秀才进出卧房几次,有话讲,却又憋着讲不出。当他再一次进房,大妹搁了笔,静静将他看着。
温秀才一张老脸红得跟猴子屁股似的,搬条凳子坐到大妹身边,小心翼翼道:“大妹啊,你二妹也就这样了,小妹人灵活,有脾气,能为自己打算,我不担心,我现在担心的是你……”
温秀才沉默半响,见大妹并没有接话,只好厚着脸皮继续往下问:“你在上京这么长时间了,难道就没有……没有一个中意的……嗯?”
大妹坦诚道:“女儿并没有用心去找。”
温秀才知道大妹不爱在这些事上操心,就怕她顺水漂,搁哪里算哪里,遂叮嘱她道:“你还年轻,现在并没怎么怎样,以后老了,身旁总是要有个知冷知热的人,哪怕病在床上,也有人能递口温水给你吃。再说,没有一儿半女,刺绣这行当做得再大也没意思。”
大妹确实有听天由命的想法,当然也不会因为温秀才的一番话就改变念头,不过未免他担心,只好点头答应,恭顺道:“爹你莫要挂念,女儿知晓了。”
温秀才满意地点头,嘱咐大妹早点睡,莫要看坏了眼睛,起身出了卧房。
武举比试轰轰烈烈持续了两个多月,小妹虽学过一年半载的武功,却只懂得些皮毛,揍瘪三打泼妇还行,若是碰到真正内行的,真刀真枪干起来,便捱不住了。小妹勉强撑过了第一关,就被刷下来,反倒是于安过关崭新,闯进了前三甲。
在军事谋略上,于安发挥略低于其他两人,因此屈居第三。到了金殿传胪的时候,有朝臣论及于安父亲为保本朝国土热血洒边疆,于探花作为忠臣之后,该予以奖励。
为褒奖忠勇,皇帝开了金口,擢第三名的于安为武榜眼,原榜眼便到了探花的位置。
锣鼓吹打,笙乐飞扬,进士们骑着高头大马游街,鞭炮一串接着一串,将整个上京城都炸得沸腾起来。小妹一早起来打扫好屋里屋外,又咬咬牙,破费从城里的酒楼叫来一桌子酒菜,等到于安头戴武官帽,胸系大红花,被众人送至门口,小妹一一发了红包,将于安接进来,请街坊邻居们进院热热闹闹吃了顿饭。
苏甜得知了消息,也过来蹭这份喜气,与于安道了贺,便坐到桌旁与大哥大嫂大叔大妈们抢食。小妹冲着于安使眼色,可是于安就像只锯嘴的葫芦,低头只顾吃喝。只要有吃食在,苏甜眼里是看不见别人的,因此未留意小妹与于安眉宇间的官司。
等到苏甜打着饱嗝与他们告别,过来喝酒的左邻右舍也散尽,小妹质问于安为何不趁此机会告诉苏慕亭实情。
于安挠了挠后脑勺,嗫嚅道:“总得要建功立业才行吧?”
小妹想想也是:刀剑无眼,若是有个好歹,要连累苏姑娘守活寡。遂不再逼他,心底竟生了小小的暗喜,小妹忙严肃了脸唾弃一番自己。她一方面希望于安能早早和苏慕亭说清楚,好让自己心安,另一方面又希望他慢点说,毕竟她还没有找到下家,要是苏慕亭到时候来于家一看,见他们同住一个院子中,难免会尴尬。
凡本届新晋的武进士,都归兵部管辖,发配到边关各个军营中历练一段时间,作为武榜眼,于安也不例外。
离家之际,于安去菜市买了全鸡全鸭,小妹特地从金银绣庄把苏甜找来,三个人坐在一起好好吃喝一顿,将他送去兵部。
进衙门前,于安叮嘱小妹要自己保重,不要一味钻进钱眼里,凡事三思后行,不要一味犯冲往前冲,邻里关系要处好,不要争强蛮横,发脾气前要考虑好后果,实在憋不住,就去绣庄找她大姐。
小妹嫌他啰嗦,将肩上包袱砸进他怀里。练兵费鞋,小妹不知道于安穿不穿得惯军营里的,遂包了好几双靴子让他带上,都是于安自己做的。
小妹站在石狮子旁,看着于安进门,突然意识自己怎么也变得婆妈起来,一阵恶寒。
“温柔姑娘,你在这里等我呀!”
一双手从背后拍了下她的肩膀,小妹回头,见是那个叫冯大成的家伙。他虽不通文墨,却有一副好身手,又兼长得瘦小,手脚比常人灵活,武举考官因此有意放水,把他垫在第九十九名后面,也成了名进士。
冯大成凑到小妹面前,笑嘻嘻问道:“你有大半年要看不见我喽,有什么送我的没?”见小妹皱眉,忙妥协道,“分别礼物没有就算了,贺礼也行呀。”
小妹呸了他一口,扭头就走。
冯大成目送大妹走远,搓手嘿嘿发笑,想道:京城里的姑娘就是不一样,比村里的漂亮多了,要是能娶回家去,让他给观音菩萨供奉一辈子香火也愿意啊。
劝分
夏季多飓风,尤其是七八月份,东凌县属沿海一带,每年都会被祸害几遍,这一次也不例外,大风发了疯一般,将树枝打得啪啪响,似要连根拔起,河水上涨,从前门灌入,后门流出,直至后门也被填满,在屋子里积得跟膝盖齐高。
温秀才年前请别人修过一次房子,因此稍微牢靠些,眼看着洪水还要往上涨,温秀才抹黑去了易婶子家,把她养的鸡鸡鸭鸭抱到自家二楼,想让易婶子到自己家里避避,但是易婶子畏惧流言,抵死不去。这是温秀才顾虑之一,既然她坚持,他也不好强求,遂回家抱了棉被上阁楼。易婶子就这样躺在床上,时不时把手探到床下测探水位,胆战心惊过了一晚。
所幸到了黎明时分,风过雨止,洪水渐渐退去,露出地表的满目苍夷,有些人家的大水缸被漂出家门口,最后搁在哪个不起眼的角落,有养畜生的人家,发动全家满村子找鸡找鸭找鹅,也有些人拉了网,在浑浊的水洼地里摸鱼。更多的农人一早扛了锄头去地里看水稻,快要丰收的季节,稻子被洪水一推,大片大片倒在地上,加上热气一蒸一催,很快就会长芽,要早早收割才行。
温秀才的房子除了吹落几片瓦片之外,并无太大损失,但是易婶子家不同,本就是太公公太婆婆留下来的房子,因为年代久了,有些椽木已经被蛀虫掏空,被大风一刮,断了一片,屋顶破了好大一个洞。
大妹隔断时间就会往家里寄一笔银子,再加上这次返乡又给温秀才留下一些,温秀才生活无虞,于是借了几两给易婶子,让她雇人把房子修一修。
县衙后院的屋顶也被飓风掀掉好些瓦片,如果请衙差过来帮忙,虽说不一定要付工钱,但怎么着也要给几个喝酒的铜板,华氏不想给钱,又不愿在外人那里落了坏名声,干脆一个不请。二妹只好带上丫头买来新瓦片,踩了梯子,亲自爬到屋顶铺瓦,哪知下梯子时,脚下不小心打滑,踩空好几格,一屁股坐在地上,当场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