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一 (2/2)
91文学 www.91wx.org,宋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砦将姚贵,闭城畔。尧臣适过境上,作书射城中,谕以祸福,众遂出降。乃为申明约束如旧而去。
既还,上言:"自陕西用兵,夏竦、陈执中并以两府旧臣,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韩琦、范仲淹止为经略、安抚副使。既而张存知延州,王沿知渭州,张奎知庆州,俱是学士、待制之职,亦止管勾本路总管司事。及竦、执中罢,四路置帅,遂各带都总管及经略、安抚、招讨等使,因而武臣副总管亦为副使。今琦、仲淹、庞籍既为陕西四路都总管、缘边经略安抚招讨等使,四路当禀节制,而尚带经略使名者九人,各置司行事。名号不异,而所禀非一。今请逐路都总管、副总管并罢经略,只充缘边安抚使。"既而滕宗谅亦以为请,遂罢之。
又言:"鄜延、环庆路,其地皆险固而易守;惟泾原自汉、唐以来,为冲要之地。自镇戎军至渭州,沿泾河大川直抵泾、邠,略无险阻。虽有城砦据平地,贼径交属,难以捍防,如郭子仪、浑瑊,常宿重兵守之。自元昊叛命数年,由此三入寇。朝廷置帅府于泾州,为控扼关、陕之会,诚合事机。然频经败覆,边地空虚,士气不振。愿深监近弊,精择将佐;其新集之兵,未经训练,宜易以旧人。傥一路兵力完实,则贼不敢长驱入寇矣。"因论沿边城砦、控扼要害、贼径通属及备御轻重之策为五事上之。又请泾、原五州营田,益置弓箭手,及请彻潼关楼橹,皆报可。
以户部郎中权三司使,辟张温之、杜杞等十余人为副使、判官。时入内都知张永和建议,收民僦舍钱十之三以助军费。尧臣入对曰:"此衰世之事,召怨而携民,唐德宗所以致朱泚之乱也。"度支副使林濰畏永和,附会其说,尧臣奏黜濰,议乃定。
夔州转运使请增盐井岁课十余万缗,尧臣以为上恩未尝及远人,而反牟取厚利,适足以敛怨,罢之。迁翰林学士承旨兼端明殿学士,为群牧使。丁母丧,服除,转右谏议大夫。
初,学士苏易简、丁度皆自郎中进中书舍人充承旨,及尧臣为承旨,不迁官,意宰相贾昌朝所抑。及是,文彦博为相,因其岁满,遂优迁之。大享明堂,加给事中。与三司更议茶法,较天下每岁财赋出入,上其数,遂拜枢密副使。
会侬智高反,请析广西宜、容、邕州为三路,以融、柳、象隶宜州,白、高、窦、雷、化、郁林、仪、藤、梧、龚、琼隶容州,钦、宾、廉、横、浔、贵隶邕州;遇蛮入寇,三路会支郡兵掩击,令经略、安抚使守桂州以统制焉;益募澄海、忠敢土军分屯,运全、永、道三州米以饷之,罢遣北兵远戍。时狄青经制岭南,诏青审议,以为便。
居枢密三年,务裁抑徼幸,于是有镂匿名书以布京城,然仁宗不以为疑也。以户部侍郎参知政事。久之,帝欲以为枢密使,而当制学士胡宿固抑之,乃进吏部侍郎。卒,赠尚书左仆射,谥文安。
尧臣以文学进,典内外制十余年,其为文辞温丽。执政时,尝与宰相文彦博、富弼、刘沆劝帝早立嗣,且言英宗尝养宫中,宜为后,为诏草挟以进,未果立。
元丰三年,子同老进遗稿论父功,帝以访文彦博,具奏本末,遂加赠太师、中书令,改谥文忠。
孙抃,字梦得,眉州眉山人。六世祖长孺,喜藏书,号"书楼孙氏",子孙以田为业。至抃始读书属文。中进士甲科,以大理评事通判绛州。召试学士院,除太常丞、直集贤院,为开封府推官,判三司开拆司,同修起居注,以右正言知制诰,迁起居舍人、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史馆修撰,累迁尚书吏部郎中。抃虽久处显要,罕所建明。
皇祐中,以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制下,谏官韩绛论奏抃非纠绳才,不可任风宪。抃即手疏曰:"臣观方今士人,趋进者多,廉退者少。以善求事为精神,以能讦人为风采;捷给若啬夫者谓之有议论,刻深若酷吏者谓之有政事。谏官所谓才者,无乃谓是乎?若然,臣诚不能也。"仁宗察其言,趣视事,且命知审官院。抃辞以任言责不当兼事局,乃止。
在台,数言事,不为矫激,尤喜称荐人才。帝欲除入内都知王守忠领武宁军节度使,抃奏罢之。温成皇后葬,以刘沆为监护使,抃奏沆为宰相,不当为后妃护葬丧事。时又议为后建陵立庙,抃率官属言非礼。因相与请对,固争不能得,伏地不起,帝为改容遣之。御史请罢宰相梁适,未听,抃奏曰:"适在相位,上不能持平权衡,下不能笃训子弟。言事官数论奏,未闻报可,非罢适无以慰物论。"宰相陈执中婢为嬖妾张氏榜杀,置狱取证左,执中弗遣,有诏勿推。抃复与官属请对论列,疏十上,适、执中卒皆罢。
改翰林学士承旨,复兼侍读学士。帝读史记龟策传,问:"古人动作必由此乎?"对曰:"古有大疑,既决于己,又询于众,犹谓不有天命乎,于是命龟以断吉凶。所谓"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盖圣人贵诚,不专人谋,默与神契,然后为得也。"帝善其对。
谏官陈升之上选用、责任、考课转运使三法,命抃与御史中丞张升典之,卒亦无所进退焉。再迁礼部侍郎。抃久居侍从,泊如也,人以为长者。既而枢密副使程戡罢,帝欲用旧人,即以命抃。岁中,参知政事。
抃性笃厚寡言,质略无威仪。居两府,年益耄,无所可否。又善忘,语言举止多可笑,好事者至传以为口实。御史韩缜弹奏之,罢为观文殿学士、同群牧制置使,复兼侍读学士。英宗即位,进户部侍郎。告老,以太子少傅就第,卒。赠太子太保,谥文懿。
田况,字元均,其先冀州信都人。晋乱,祖行周没于契丹。父延昭,景德中脱身南归,性沈鸷,教子甚严,累官至太子率府率。况少卓荦有大志,好读书。举进士甲科,补江陵府推官,再调楚州判官,迁秘书省著作佐郎。举贤良方正,改太常丞、通判江宁府。
赵元昊反,夏竦经略陕西,辟为判官。时竦与韩琦、尹洙等画上攻守二策,朝廷将用攻策,范仲淹议未可出师。况上疏曰:
昔继迁扰边,太宗部分诸将五路进讨,或遇贼不击,或战衄而还。又尝令白守素、马绍忠护送粮饷于灵州,诸将多违诏自奋,浦洛河之败,死者数万人。今将帅士卒,素已懦怯,未甚更练。又知韩琦、尹洙同建此策,恐未甚禀服,临事进退,有误大举。其不可一也。
计者以为贼常并力而来,我常分兵以御,众寡不敌,多贻败衄,今若全师大举,必有成功,此思之未熟尔。夫三军之命,系于将帅。人之才有大小,智有远近,以汉祖之善将,不若淮阴之益办,况庸人乎?今徙知大众可以威敌,而不思将帅之才否,此祸之大者也。两路之人,众十余万,庸将驱之,若为舒卷;贼若据险设伏,邀截冲击,首尾前后,势不相援,一有不利,则边防莫守,别贻后患。安危之计,决于一举。其不可二也。
自西贼叛命以来,虽屡乘机会,然终不敢深寇郡县,以厌其欲者,非算之少也。直以中国之大,贤俊之盛,甲兵之众,未易可测。今师深入,若无成功,挫国威灵,为贼轻侮,或别堕奸计,以致他虞。其不可三也。
计者又云,将帅虽未足倚,下流勇进,或有其人。自刘平、石元孙陷没,士气挫怯,未能振起。今兵数虽多,疲懦者众,以庸将驱怯兵,入不测之地,独其下使臣数辈,干赏蹈利,欲邀奇功,未见其利。其不可四也。
计者又云,非欲深绝沙碛,以穷妖巢,但浅入山界,以挫贼气,如袭白豹城之比。臣谓乘虚袭掠,既不能破戎首、拉凶党,但残戮孥弱,以厚怨毒,非王师吊伐招徕之体。然事出无策,为彼之所为,亦当霆发雷逝,往来轻速,以掩其不备。今兴师十万,鼓行而西,贼已清野据险以待,我师何袭挫之有?其不可五也。
自元昊寇边,人皆知其诛赏明、计数黠。今未有间隙可窥,而暴为兴举,计事者但欲决胜负于一战。幸其或有所成,否则愿自比王恢以待罪,勇则勇矣,如国事何。其不可六也。
昨仲淹奏乞朝廷,敦包荒之量,存鄜延一路。今诸将勒兵严备,未行讨伐,容示以恩意,岁时之间,或可招纳。若使泾原一路独入,则孤军进退,忧患不浅。传闻贼谋,俟我师诸路入界,并兵以敌,此正陷贼计中。其不可七也。
以臣所见,夏竦、韩琦、尹洙同献此策,今若奏乞中罢,则是自相违异;欲果决进讨,则又仲淹执议不同。乞召两府大臣定议,但令严设边备,若有侵掠,即出兵邀击;或贼界谨自守备,不必先用轻举。如此则全威制胜,有功而无患也。
于是罢出师议。
况又言治边十四事。迁右正言,管勾国子监、判三司理欠凭由司,专供谏职,权修起居注,遂知制诰。尝面奏事,论及政体,帝颇以好名为非,意在遵守故常,况退而著论上之。其略曰:
名者由实而生,非徒好而自至也。尧、舜三代之君,非好名者。而鸿烈休德,倬若日月,不能纤晦者,有实美而然也。设或谦弱自守,不为恢闳睿明之事,则名从而晦矣,虽欲好之,岂可得耶。
方今政令宽弛,百职不修,二虏炽结,凌慢中国,朝廷恫矜下民横罹杀掠,竭沥膏血,以资缮备,而未免侵轶之忧。故屈就讲和,为翕张予夺之术。自非君臣朝夕耻愤,大有为以遏后虞,则势可忧矣。陛下若恐好名而不为,则非臣之所敢知也。陛下倘奋乾刚,明听断,则有英睿之名;行威令,慑奸宄,则有神武之名;斥奢汰,革风俗,则有崇俭之名;澄冗滥,轻会敛,则有广爱之名;悦亮直,恶巧媚,则有纳谏之名;务咨询,达壅蔽,则有勤政之名;责功实,抑偷幸,则有求治之名。今皆非之而不为,则天下何所望乎?抑又圣贤之道曰名教,忠谊之训曰名节,群臣诸儒所以尊辅朝廷,纪纲人伦之大本也。陛下从而非之,则教化微,节义废,无耻之徒争进,而劝沮之方不行矣,岂圣人率下之意耶。
时边奏契丹修天德城及多葺堡砦。况意其蓄奸谋,乃上疏曰:
朝廷予契丹金帛岁五十万,朘削生民,输将道路,疲弊之势,渐不可久。而近西羌通款,岁又予二十万,设或复肆贪渎,再有规求,朝廷尚可从乎?臣至愚,不当大责,每念至此,则惋叹不已。矧两府大臣,皆宗庙社稷、天下生民所望而系安危者,岂不为陛下思之哉?每旦垂拱之对,不过目前政事数条而已,非陛下所以待辅臣,非辅臣所以忧朝廷之意也。
有唐故事,肃宗以天下未乂,除正衙奏事外,别开延英以询访宰相,盖旁无侍卫,献可替否,曲尽讨论。今北敌桀慢,而河朔将佐之良愚,中兵之善窳,道路之夷险,城垒之坚弊,军政之是否,财粮之多少,在两府辅臣,实未有知之者。万一变发所忽,制由中出,少有差跌,则事不测矣。如前岁萧英、刘六符始来,和议未决,中外惶扰,不知为计,此臣所目睹也。和议既定,又复恬然若无事者,是岂得为安哉。
愿因燕闲,召执政大臣于便殿,从容赐坐,访逮时政,专以虑患为急。则人人惟恐不知以误应对,事事惟恐不集以孤圣怀,旦夕忧思,不敢少懈,同心协力,必有所为。今不以此为务,而日以委琐之事,更相辩对,议者羞之。臣叨备近列,实系朝廷休戚,惟陛下不以人废言。
寻为陕西宣抚副使,还领三班院。保州云翼军杀州吏据城叛,诏况处置之。既而除龙图阁直学士、知成德军。况督诸将攻,以敕榜招降叛卒二千余人,坑其构逆者四百二十九人,以功迁起居舍人。徙秦州。丁父忧,诏起复,固辞。又遣内侍持手敕起之,不得已,乞归葬阳翟。既葬,托边事求见,泣请终制,仁宗恻然许之。帅臣得终丧自况始。服除,以枢密直学士、尚书礼部郎中知渭州。
迁右谏议大夫、知成都府。蜀自李顺、王均再乱,人心易摇,守得便宜决事,多擅杀以为威,虽小罪,犹并妻子徙出蜀,至有流离死道路者。况至,拊循教诲,非有甚恶不使迁,蜀人尤爱之。
迁给事中,召为御史中丞。既至,权三司使,加龙图阁学士、翰林学士。况钩考财赋,尽知其出入,乃约景德会计录,以今财赋所入,多于景德,而岁之所出,又多于所入。因著皇祐会计录上之。以礼部侍郎为三司使。至和元年,擢枢密副使,遂为枢密使。以疾,罢为尚书右丞、观文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提举景灵宫,遂以太子少傅致仕,卒。赠太子太保,谥宣简。
况宽厚明敏,有文武材。与人若无不可,至其所守,人亦不能移也。其论天下事甚多,至并枢密院于中书以一政本,日轮两制馆阁官一员于便殿备访问,以锡庆院广太学,兴镇戎军、原渭等州营田,汰诸路宣毅、广捷等冗军,策元昊势屈纳款,必令尽还延州侵地,毋过许岁币,并入中青盐,请戮陕西陷殁主将随行亲兵。其论甚伟,然不尽行也。有奏议二十卷。
始,契丹寇澶州,略得数百人,以属其父延昭。延昭哀之,悉纵去,因自脱归中国。延昭生八男,子多知名,况长子也。保州之役,况坑杀降卒数百人,朝廷壮其决,后大用之。然卒无子,以兄子为后。
论曰:时治平而文德用,则士之负艺者致位政府,宜矣。李谘、程戡晓畅吏事。谘变茶法,虽浮议动摇,乍行乍止,卒无能易其说;戡任边寄,守以安静,非必智谋,抑所遇之时耳。峤尚庄、老,以善著称。张观、丁度、孙抃,世推其德性淳易,而盛度每为寮友猜惮,心迹固何如也。戩明伟宏放,亦一时之俊。尧臣论议铿铿,正谊而不谋利,其最优乎。镐坚正寡合,驭军严,临事果,其安抚河东边塞,后来父老道其举动措置,辄嗟叹追思。况有文武才略,言事精畅,然欲惩兵骄,乃坑降卒,弗忌阴祸,惜哉!
<b>部分译文</b>
王则,本是涿州人。因闹饥荒,流落到恩州,自己出卖给别人放羊,后参加宣毅军,做了一名小校。恩州、冀州一带的民俗喜欢妖幻,老百姓互相都学习五龙、滴泪等经以及河图、谶纬等书籍,说是释迦佛衰谢后,应由弥勒佛主持世界。当初,王则离开涿州时,他母亲与他诀别,在他背上刺了个“福”字作为标记。一些迷信的妖人因此妄说他的“福”字是自然生起来的,争相信奉他,而州官张峦、卜吉主谋此事,联络德、齐等州的党羽,相约以庆历八年(1048)正月初一割断澶州浮桥,在河北叛乱。因同党潘方净写信求见北京留守贾昌朝时,事情败露被捕,因此不等到约定日期,便于庆历七年冬至发动叛乱。
当时知州张得一正同官吏们一起朝谒天庆观,王则率叛军劫杀了府库的守兵,张得一退守骁捷营。叛军焚烧营门,抓住张得一关了起来。兵马都监、内殿承制田斌率领部下展开巷战,失败后逃出城。城门关闭,提点刑狱田京、任黄裳带着官印,抛弃家人,用绳子爬下城墙逃出,守南关。叛军从通判董元亨那里取军资库的钥匙,董元亨拒不交出,便杀了他。又放出狱中囚犯,囚犯中有人恨司理参军王奖,于是杀了王奖。后来节度判官李浩、清河县令齐开、清河主簿王氵奕都被害。
王则僭称东平郡王,用张峦做宰相,卜吉做枢密使,建立国号叫安阳。在居所门上署上“中京”的匾额,居所和马厩库房都立有名号,将年号改叫“得圣”将十二月改为正月。老百姓年龄在十二岁以上、七十岁以下的,都在脸上刻上“义军破赵得胜”的字眼。旗帜号令,大都以“佛”字作为名称。城中以一栋楼为一州,写上州名,任命他的同伙做知州,每一面设一总管。然而攀绳爬下城墙而逃者日益增加。于是下令守城的人每五个人结成一保,如有一个人越城逃跑,其余都要被处斩。
有几个名字分别叫汪文庆、郭斌、赵宗本、汪顺的州民,从城上系了一封信射到明镐的营帐,约定做官军的内应,夜晚垂下粗绳拉引官军入城。官军进去了数百人后,焚烧叛军的。。望楼,被叛军发现,于是率众抗战。当初,首先一批官军登上城楼后,想独占功劳,便砍断绳索,绝了后来官军的路。等到与叛军作战,兵少不敌,与汪文庆等只得又垂绳下城撤退。这一晚,州城差一点被攻克。王则计划在正月十四日出城半路拦劫契丹使者,间谍将此情报告明镐。明镐派遣殿侍安素率兵埋伏在西门,叛军果然派几百人夜间出来,遭到官军伏击,都被擒获。
因为州城险固不能攻破,官军于是在城门外另建造用来攻城的曲城,但快要建好时,又被叛军焚烧。于是在南城挖地道,而每天进攻北城以便牵制叛军。等文彦博到来时,地道已通至城中,挑选一批壮士半夜由地道进入,众人于是登城。叛军放出火牛,官军用枪刺中牛鼻子,牛返回向叛军进攻,叛军大溃败,开东门出遁。门祗候张纟因凭借战壕与叛军搏斗,战死。总管王信抓捕到王则,其余叛军退守到村舍民房,都被官军放火烧死。用囚车押送王则到京师,朝廷将他支解示众。王则反叛共六十六天。
王尧臣,字伯庸,应天府虞城人。考取进士第一名,被授任将作监丞、湖州通判。后被召回京应试,改任秘书省著作郎、直集贤院。遇上叔父王氵中犯法受牵连,王尧臣被调离京城出任光州知府。后为父服丧,服丧完毕,任三司度支判官,再升做右司谏。
郭皇后去世,舆论将此归罪到内侍都知阎文应,王尧臣请求将左右侍医药的人都治罪,没有答复。当时是上元节,有官员张灯结彩,王尧臣等他们乘坐的舆轿出门,便向皇帝说:“皇后已恢复名位,如今还未出殡,不应出来游幸。”皇帝因此下令撤除张挂的彩灯。王尧臣后升任知制诰、同知通进银台司、提举诸司库务,又知审刑院,调入翰林院任学士,又任知审官院。
陕西用兵,他任体量安抚使。出发前,向皇帝请求说:“按旧例,使者每到一处,都宣读皇帝的诏书,慰问官吏将校,但不关及到普通百姓。自西夏元昊反叛,至今三年,关中的人民困苦凋敝到了极点,请求让我带诏前往慰劳、安抚他们,并宣布平定叛贼之后蠲免租赋二年。”仁宗听从了他的请求。
出使回来,又对皇上说:陕西兵力二十万,分别屯守四路,但实际可用来应战的只有十万。敌军入侵,常数倍于官军。他们以十战一,我方以一敌十,所以他们三次来犯三次胜,是由于敌我双方兵力众寡太悬殊。泾原靠近叛军巢穴,最首当其冲,应先作防备。如今防备敌人秋季入侵已经很迫切,请增派士兵,以二万屯守渭州,作为镇戎山外的援助;以一万人屯守泾州,作为泾原、渭州的声势;以二万兵力屯守环庆,一万人屯守秦州,以牵制敌军的进攻。
而且敌寇进犯边疆,不怕不能进来,只怕不能撤出。各要塞沿线的地形,虽险易不同,但军队行走都须由大川大河,大川边大多都有寨栅作为控扼要害。敌寇来犯目的是要掳掠,他们各自奋战,因此所向无敌。如延州的金明、塞门寨,镇戎的刘。。、定川二堡,渭州山外的羊牧隆城、静边寨等,都不能扼制抵挡住敌人的进攻。所以敌人不怕不能攻进来。进入汉族内地以后,分途抢攻,俘虏人畜、劫掠财物,兵马都疲困了,然后急忙撤退,再无斗志。如以精兵扼守险要地带,再用强弓利弩猛射,旁边又设奇兵埋伏,切断敌军首尾,边追边打,敌军不失败还能怎样?所以敌人害怕的是不能退出去。
敌寇屡次乘战胜之势,大肆掠夺后撤退,而我方各将不能追击,是由于兵太少而势力又分散的原因。如再循故辙,必无可胜之理。
王尧臣又论述道“:延州、镇戎军、渭州山外三次战斗失败的原因,都是因为敌人先占据了险要阵地,引诱我军,我军将帅不能据险阻击敌军的撤退,而大多都加速追击想立战功。结果部队正疲惫不堪时,便与敌军作战;敌人开始放出铁骑冲击我军,接着用奚人步兵拉强弩猛射,势不可挡,终于导致我军覆败,这是主帅们不考虑怎样应变以吸取以前的失败教训的过失。希望朝廷严训边疆守将,经常远派侦察,遇到敌寇来了,便根据远近设立营寨,然后再估量敌人兵力大小决定派人奋力阻击,不能轻易出战。”皇帝下诏用他的话敕诫守边官吏。
当时韩琦因在好水川兵败,被降职调任秦州知府,范仲淹也因犯擅自给元昊复信被降职为耀州知府。王尧臣说:“这两个人,都忠义智勇,不应该将他们安置在闲散不重要的地方。”他又推荐种世衡、狄青,说他们有将帅之才。第二年,敌寇果然从镇戎军、原州入侵,打败葛怀敏,乘胜攻掠平凉、潘原,关中为之震惊恐惧,自。。州、泾州以东,都关闭堡垒自守。范仲淹主动率领庆州部队攻打敌人,敌人退走。宋仁宗想起王尧臣的话,于是又重新起用韩琦、范仲淹做招讨使,驻在泾州,增加驻军三万人,而使王尧臣再次安抚泾原。
当初,曹玮开垦山外土地,营建笼竿等四寨,招募弓箭手,分给土田,使他们耕战自守。后来守寨的将帅没有很好地安抚驾驭守卫士兵,有时侵夺他们的土田,引起众人怨怒,士兵于是劫持德胜寨的守将姚贵,关闭城门,公开反叛。王尧臣正好经过当地,便写了一封信用箭射到城内,用叛乱谋反的严重后果来劝谕他们,众人于是开门出来投降。王尧臣只按原来的纪律申明约束大家一番后,便走了。
回京后,对皇上说:“自从陕西用兵以来,夏竦、陈执中两人都以两府旧臣身份,做了陕西经略、安抚使、招讨使等职,而韩琦、范仲淹只当了经略副使和安抚副使。后来张存任延州知府、王沿任渭州知府、张奎任庆州知府时,都是学士、待制的身份,也只能管理本路总管的事。到夏竦、陈执中被罢职时,在四路各设统帅,于是各统帅都同时兼任都总管以及经略、安抚、招讨等使,因而武职副总管也就兼任副使。如今韩琦、范仲淹、庞籍等人既然做了陕西路都总管、缘边经略、安抚、招讨等使,四路便应当统一受他们的节制,但尚挂经略使头衔的人还有九个,他们各自独立设置机构行事。他们的名号不同,因而下面所禀受的指挥也就不一样。今天请朝廷撤走路都总管、副总管并取消经略,只任命缘边安抚使一个机构。”不久滕宗谅也有这样的请求,于是裁撤了那些多余重复的机构官员。
又说“:。。延、环庆两路,地方都险固易守;只有泾原一地,自汉、唐以来,都是争夺的要地。从镇戎军到渭州,沿泾河大川直抵泾、。。一带,基本上已无险阻。虽有城堡栅寨据守平地,但与敌方交界,难以防守,要像唐朝的郭子仪、浑王咸一样,常驻扎重兵把守。自赵元昊反叛朝廷以来数年,都由这三处入侵。朝廷在泾州设置统帅府,作为控扼关中、陕西的总指挥部,诚然符合事机。但多次经历失败后,边疆地区空虚,士气不振。希望深刻地认识到我方最近的这一弱势,精选将佐;那些新招集的士兵,未经过训练,应用有经验的老兵更换。倘若一路兵力强实完备,敌寇也就不敢长驱直入了。”因而又论述沿边各城寨、军事要地、敌方路线以及防御战备、轻重物资等的计谋策略共五件大事上奏皇帝。又请求在泾原等五州军垦营田,增加弓箭手,以及请求撤掉潼关的。。望楼,都答复说可以实行。
王尧臣后以户部郎中任权三司使,他征召张硆之、杜杞等十多人任副使、判官等职。当时,入内都知张永和建议,收取老百姓三分之一的房租用来增加军费。王尧臣进奏皇帝说“:这是衰世才做的事,会召来民怨并离散民心,唐德宗就是因此才导致朱氵此的叛乱的。”度支副使林潍害怕张永和,因此附和他的建议,王尧臣奏请罢黜林潍,才停止讨论此事。
夔州转运使奏请增加盐井的年税十余万缗,王尧臣认为皇恩未曾照顾到边远地区的人,反而又要向他们牟取厚利,正好会招致怨恨,朝廷因此取消这一建议。王尧臣迁翰林学士承旨兼端明殿学士,任群牧使。遇上母亲去世停职,服丧完毕,升任右谏议大夫。
当初,学士苏易简、丁度都是从郎中进升中书舍人充当承旨,到王尧臣做承旨,没有升官职,可能是被宰相贾昌朝压制。到这时,文彦博做宰相,因王尧臣任期已满,便优先升职。朝廷在明堂中大摆宴席庆祝,升他做给事中。王尧臣与三司互相讨论茶法,统计全国每年的财税收入与支出,上报数字,因此升任枢密副使。
遇上侬智高反叛,王尧臣奏请将广西宜、容、邕三州分为三路,以融、柳、象三州隶属宜州路,白、高、宝、雷、化、郁林、仪、藤、梧、龚、琼等州隶属容州路;以钦、宾、廉、横、浔、贵等州隶属邕州路;遇到蛮族入侵,由三路会同所属各州郡军队配合快速打击,再命经略、安抚使驻守桂林统一指挥;再加上招募纯朴、有气量、忠心勇敢的当地土军分别屯守,从全、永、道三州运送粮米作为他们的军饷,撤掉远下南方守戍的北方士兵。当时狄青正任岭南经制使,朝廷令他审议王尧臣的提议,狄青认为很好。
在枢密院任职三年,王尧臣尽力裁撤抑制徼亻幸小人,于是有人刻了一匿名信散布京城,但仁宗不认为他有可疑的地方。后以户部侍郎升任参知政事。时间久了,皇帝要用他做枢密使,而当制学士胡宿却坚决地抑制他,于是进升为吏部侍郎。去世后,被追赠为尚书左仆射,谥“文安”
王尧臣因文学进升,负责内外制度十多年,他的文辞温润华丽。执政时,曾与宰相文彦博、富弼、刘沆一起劝皇帝早立继承人,并说英宗曾被收养在宫中,适宜做继承人,曾草拟诏书挟带着进呈仁宗,但没有成功。
元丰三年(1080),他的儿子王同老进呈他的遗稿,为父亲论功,皇帝访问文彦博,文彦博因此将事情经过详细上奏,皇帝因此给王尧臣加赠太师、中书令,又改谥号为“文忠”
孙抃,字梦得,眉州眉山人。六世祖孙长孺,喜好收藏图书,号称“书楼孙氏”子孙以种田为业。至孙抃才开始读书做文章。考取进士甲科,以大理评事出任绛州通判。受召参加学士院考试,任太常丞、直集贤院等职,又历任开封府推官、判三司开拆司、同修起居注等职,后从右正言升任知制诰,又升起居舍人、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史馆修撰,积功升任尚书吏部郎中。孙抃虽长期居于显要职位,但很少有所建树发明。
皇。。(1049~1054)中,从右谏议大夫升任权御史中丞。命令下达后,谏官韩绛上奏说孙抃不是纠正表率别人的材料,不能担任讽谏纠正别人的这种职务。孙抃即手写一奏折说:“臣观察当今的士人,追求升官者多,廉洁退让者少。以会找别人的事为精神,以能攻击别人为风采;嘴巴快捷得像农夫便叫作有议论,刻毒得像酷吏便叫作有政事。谏官所说的才能,难道是指这些吗?若是这样,臣就确实无能了。”仁宗考察他的话,催促他上任,并且任命他知审官院。孙抃以受到言论批评不宜兼任此职辞谢,皇帝才作罢。
在御史台,多次议论事情,不讲矫激偏执的言论,尤其喜欢推荐人材。皇帝想要升入内都知王守忠做武宁军节度使,孙抃奏请后作罢。温成皇后出葬,用刘沆做监护使,孙抃上奏说,刘沆身为宰相,不宜为皇妃监护丧葬的事。当时有人建议为皇后建陵立庙,以孙抃为首的官僚都说这样做是违礼。因此与别人互相辩论,他因坚持争论却不能得到认同,便伏地不起,皇帝为了他脸色都变了,把他遣走。御史请求罢免宰相梁适,皇帝不听,孙抃上奏说:“梁适当宰相,在上不能公正处事,对下又没有笃诚地训导子弟。谏官几次上奏弹劾,未听到答应同意,不罢免梁适不能平息众人的议论。”宰相陈执中的侍婢被宠妾张氏捶击而死,法官要将张氏关入监狱搜取佐证,陈执中不放人,皇帝令人不必追究。孙抃又与同僚请求汇报讨论,奏折送上去十次,终于使梁适、陈执中都被罢免。
孙抃改任翰林学士承旨、又兼任侍读学士。皇帝读史记?龟策传,问孙抃:“古人行动都必须根据这个么?”孙抃回答说:“古人有大的疑难之事,自己有了决定,又询问了众人的意见,还说没有上天的命令,于是乎命龟来决断吉凶。这便是所谓‘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大概圣人看重诚实,不认为仅有人谋便够了,还要与神灵暗相符合,然后才可以。”皇帝认为他回答得好。
谏官陈升之献上选用、责任、考课转运使的三种方法,皇帝命孙抃与御史中丞张。。主管此事,但最终也没有进献什么人材。再升任礼部侍郎。孙抃久任侍从官,却很淡泊,人们认为他是一位长者。后来枢密副使程戡被罢职,皇帝想任用旧人,就命孙抃担任此职。这年中间,孙抃又升任参知政事。
孙抃为人性格笃厚寡言,质朴没有威仪。在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任上时,年纪日益衰耄,对大事不能决断可否。又善忘,言谈举止多出笑话,好事者传为口实。御史韩缜弹劾他,孙抃被罢职降为观文殿学士、同群牧制置使,又再次兼任侍读学士。宋英宗即位,他进升为户部侍郎。告老辞官,以太子少傅的身份回家居住,后去世。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是“文懿”
砦将姚贵,闭城畔。尧臣适过境上,作书射城中,谕以祸福,众遂出降。乃为申明约束如旧而去。
既还,上言:"自陕西用兵,夏竦、陈执中并以两府旧臣,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韩琦、范仲淹止为经略、安抚副使。既而张存知延州,王沿知渭州,张奎知庆州,俱是学士、待制之职,亦止管勾本路总管司事。及竦、执中罢,四路置帅,遂各带都总管及经略、安抚、招讨等使,因而武臣副总管亦为副使。今琦、仲淹、庞籍既为陕西四路都总管、缘边经略安抚招讨等使,四路当禀节制,而尚带经略使名者九人,各置司行事。名号不异,而所禀非一。今请逐路都总管、副总管并罢经略,只充缘边安抚使。"既而滕宗谅亦以为请,遂罢之。
又言:"鄜延、环庆路,其地皆险固而易守;惟泾原自汉、唐以来,为冲要之地。自镇戎军至渭州,沿泾河大川直抵泾、邠,略无险阻。虽有城砦据平地,贼径交属,难以捍防,如郭子仪、浑瑊,常宿重兵守之。自元昊叛命数年,由此三入寇。朝廷置帅府于泾州,为控扼关、陕之会,诚合事机。然频经败覆,边地空虚,士气不振。愿深监近弊,精择将佐;其新集之兵,未经训练,宜易以旧人。傥一路兵力完实,则贼不敢长驱入寇矣。"因论沿边城砦、控扼要害、贼径通属及备御轻重之策为五事上之。又请泾、原五州营田,益置弓箭手,及请彻潼关楼橹,皆报可。
以户部郎中权三司使,辟张温之、杜杞等十余人为副使、判官。时入内都知张永和建议,收民僦舍钱十之三以助军费。尧臣入对曰:"此衰世之事,召怨而携民,唐德宗所以致朱泚之乱也。"度支副使林濰畏永和,附会其说,尧臣奏黜濰,议乃定。
夔州转运使请增盐井岁课十余万缗,尧臣以为上恩未尝及远人,而反牟取厚利,适足以敛怨,罢之。迁翰林学士承旨兼端明殿学士,为群牧使。丁母丧,服除,转右谏议大夫。
初,学士苏易简、丁度皆自郎中进中书舍人充承旨,及尧臣为承旨,不迁官,意宰相贾昌朝所抑。及是,文彦博为相,因其岁满,遂优迁之。大享明堂,加给事中。与三司更议茶法,较天下每岁财赋出入,上其数,遂拜枢密副使。
会侬智高反,请析广西宜、容、邕州为三路,以融、柳、象隶宜州,白、高、窦、雷、化、郁林、仪、藤、梧、龚、琼隶容州,钦、宾、廉、横、浔、贵隶邕州;遇蛮入寇,三路会支郡兵掩击,令经略、安抚使守桂州以统制焉;益募澄海、忠敢土军分屯,运全、永、道三州米以饷之,罢遣北兵远戍。时狄青经制岭南,诏青审议,以为便。
居枢密三年,务裁抑徼幸,于是有镂匿名书以布京城,然仁宗不以为疑也。以户部侍郎参知政事。久之,帝欲以为枢密使,而当制学士胡宿固抑之,乃进吏部侍郎。卒,赠尚书左仆射,谥文安。
尧臣以文学进,典内外制十余年,其为文辞温丽。执政时,尝与宰相文彦博、富弼、刘沆劝帝早立嗣,且言英宗尝养宫中,宜为后,为诏草挟以进,未果立。
元丰三年,子同老进遗稿论父功,帝以访文彦博,具奏本末,遂加赠太师、中书令,改谥文忠。
孙抃,字梦得,眉州眉山人。六世祖长孺,喜藏书,号"书楼孙氏",子孙以田为业。至抃始读书属文。中进士甲科,以大理评事通判绛州。召试学士院,除太常丞、直集贤院,为开封府推官,判三司开拆司,同修起居注,以右正言知制诰,迁起居舍人、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史馆修撰,累迁尚书吏部郎中。抃虽久处显要,罕所建明。
皇祐中,以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制下,谏官韩绛论奏抃非纠绳才,不可任风宪。抃即手疏曰:"臣观方今士人,趋进者多,廉退者少。以善求事为精神,以能讦人为风采;捷给若啬夫者谓之有议论,刻深若酷吏者谓之有政事。谏官所谓才者,无乃谓是乎?若然,臣诚不能也。"仁宗察其言,趣视事,且命知审官院。抃辞以任言责不当兼事局,乃止。
在台,数言事,不为矫激,尤喜称荐人才。帝欲除入内都知王守忠领武宁军节度使,抃奏罢之。温成皇后葬,以刘沆为监护使,抃奏沆为宰相,不当为后妃护葬丧事。时又议为后建陵立庙,抃率官属言非礼。因相与请对,固争不能得,伏地不起,帝为改容遣之。御史请罢宰相梁适,未听,抃奏曰:"适在相位,上不能持平权衡,下不能笃训子弟。言事官数论奏,未闻报可,非罢适无以慰物论。"宰相陈执中婢为嬖妾张氏榜杀,置狱取证左,执中弗遣,有诏勿推。抃复与官属请对论列,疏十上,适、执中卒皆罢。
改翰林学士承旨,复兼侍读学士。帝读史记龟策传,问:"古人动作必由此乎?"对曰:"古有大疑,既决于己,又询于众,犹谓不有天命乎,于是命龟以断吉凶。所谓"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盖圣人贵诚,不专人谋,默与神契,然后为得也。"帝善其对。
谏官陈升之上选用、责任、考课转运使三法,命抃与御史中丞张升典之,卒亦无所进退焉。再迁礼部侍郎。抃久居侍从,泊如也,人以为长者。既而枢密副使程戡罢,帝欲用旧人,即以命抃。岁中,参知政事。
抃性笃厚寡言,质略无威仪。居两府,年益耄,无所可否。又善忘,语言举止多可笑,好事者至传以为口实。御史韩缜弹奏之,罢为观文殿学士、同群牧制置使,复兼侍读学士。英宗即位,进户部侍郎。告老,以太子少傅就第,卒。赠太子太保,谥文懿。
田况,字元均,其先冀州信都人。晋乱,祖行周没于契丹。父延昭,景德中脱身南归,性沈鸷,教子甚严,累官至太子率府率。况少卓荦有大志,好读书。举进士甲科,补江陵府推官,再调楚州判官,迁秘书省著作佐郎。举贤良方正,改太常丞、通判江宁府。
赵元昊反,夏竦经略陕西,辟为判官。时竦与韩琦、尹洙等画上攻守二策,朝廷将用攻策,范仲淹议未可出师。况上疏曰:
昔继迁扰边,太宗部分诸将五路进讨,或遇贼不击,或战衄而还。又尝令白守素、马绍忠护送粮饷于灵州,诸将多违诏自奋,浦洛河之败,死者数万人。今将帅士卒,素已懦怯,未甚更练。又知韩琦、尹洙同建此策,恐未甚禀服,临事进退,有误大举。其不可一也。
计者以为贼常并力而来,我常分兵以御,众寡不敌,多贻败衄,今若全师大举,必有成功,此思之未熟尔。夫三军之命,系于将帅。人之才有大小,智有远近,以汉祖之善将,不若淮阴之益办,况庸人乎?今徙知大众可以威敌,而不思将帅之才否,此祸之大者也。两路之人,众十余万,庸将驱之,若为舒卷;贼若据险设伏,邀截冲击,首尾前后,势不相援,一有不利,则边防莫守,别贻后患。安危之计,决于一举。其不可二也。
自西贼叛命以来,虽屡乘机会,然终不敢深寇郡县,以厌其欲者,非算之少也。直以中国之大,贤俊之盛,甲兵之众,未易可测。今师深入,若无成功,挫国威灵,为贼轻侮,或别堕奸计,以致他虞。其不可三也。
计者又云,将帅虽未足倚,下流勇进,或有其人。自刘平、石元孙陷没,士气挫怯,未能振起。今兵数虽多,疲懦者众,以庸将驱怯兵,入不测之地,独其下使臣数辈,干赏蹈利,欲邀奇功,未见其利。其不可四也。
计者又云,非欲深绝沙碛,以穷妖巢,但浅入山界,以挫贼气,如袭白豹城之比。臣谓乘虚袭掠,既不能破戎首、拉凶党,但残戮孥弱,以厚怨毒,非王师吊伐招徕之体。然事出无策,为彼之所为,亦当霆发雷逝,往来轻速,以掩其不备。今兴师十万,鼓行而西,贼已清野据险以待,我师何袭挫之有?其不可五也。
自元昊寇边,人皆知其诛赏明、计数黠。今未有间隙可窥,而暴为兴举,计事者但欲决胜负于一战。幸其或有所成,否则愿自比王恢以待罪,勇则勇矣,如国事何。其不可六也。
昨仲淹奏乞朝廷,敦包荒之量,存鄜延一路。今诸将勒兵严备,未行讨伐,容示以恩意,岁时之间,或可招纳。若使泾原一路独入,则孤军进退,忧患不浅。传闻贼谋,俟我师诸路入界,并兵以敌,此正陷贼计中。其不可七也。
以臣所见,夏竦、韩琦、尹洙同献此策,今若奏乞中罢,则是自相违异;欲果决进讨,则又仲淹执议不同。乞召两府大臣定议,但令严设边备,若有侵掠,即出兵邀击;或贼界谨自守备,不必先用轻举。如此则全威制胜,有功而无患也。
于是罢出师议。
况又言治边十四事。迁右正言,管勾国子监、判三司理欠凭由司,专供谏职,权修起居注,遂知制诰。尝面奏事,论及政体,帝颇以好名为非,意在遵守故常,况退而著论上之。其略曰:
名者由实而生,非徒好而自至也。尧、舜三代之君,非好名者。而鸿烈休德,倬若日月,不能纤晦者,有实美而然也。设或谦弱自守,不为恢闳睿明之事,则名从而晦矣,虽欲好之,岂可得耶。
方今政令宽弛,百职不修,二虏炽结,凌慢中国,朝廷恫矜下民横罹杀掠,竭沥膏血,以资缮备,而未免侵轶之忧。故屈就讲和,为翕张予夺之术。自非君臣朝夕耻愤,大有为以遏后虞,则势可忧矣。陛下若恐好名而不为,则非臣之所敢知也。陛下倘奋乾刚,明听断,则有英睿之名;行威令,慑奸宄,则有神武之名;斥奢汰,革风俗,则有崇俭之名;澄冗滥,轻会敛,则有广爱之名;悦亮直,恶巧媚,则有纳谏之名;务咨询,达壅蔽,则有勤政之名;责功实,抑偷幸,则有求治之名。今皆非之而不为,则天下何所望乎?抑又圣贤之道曰名教,忠谊之训曰名节,群臣诸儒所以尊辅朝廷,纪纲人伦之大本也。陛下从而非之,则教化微,节义废,无耻之徒争进,而劝沮之方不行矣,岂圣人率下之意耶。
时边奏契丹修天德城及多葺堡砦。况意其蓄奸谋,乃上疏曰:
朝廷予契丹金帛岁五十万,朘削生民,输将道路,疲弊之势,渐不可久。而近西羌通款,岁又予二十万,设或复肆贪渎,再有规求,朝廷尚可从乎?臣至愚,不当大责,每念至此,则惋叹不已。矧两府大臣,皆宗庙社稷、天下生民所望而系安危者,岂不为陛下思之哉?每旦垂拱之对,不过目前政事数条而已,非陛下所以待辅臣,非辅臣所以忧朝廷之意也。
有唐故事,肃宗以天下未乂,除正衙奏事外,别开延英以询访宰相,盖旁无侍卫,献可替否,曲尽讨论。今北敌桀慢,而河朔将佐之良愚,中兵之善窳,道路之夷险,城垒之坚弊,军政之是否,财粮之多少,在两府辅臣,实未有知之者。万一变发所忽,制由中出,少有差跌,则事不测矣。如前岁萧英、刘六符始来,和议未决,中外惶扰,不知为计,此臣所目睹也。和议既定,又复恬然若无事者,是岂得为安哉。
愿因燕闲,召执政大臣于便殿,从容赐坐,访逮时政,专以虑患为急。则人人惟恐不知以误应对,事事惟恐不集以孤圣怀,旦夕忧思,不敢少懈,同心协力,必有所为。今不以此为务,而日以委琐之事,更相辩对,议者羞之。臣叨备近列,实系朝廷休戚,惟陛下不以人废言。
寻为陕西宣抚副使,还领三班院。保州云翼军杀州吏据城叛,诏况处置之。既而除龙图阁直学士、知成德军。况督诸将攻,以敕榜招降叛卒二千余人,坑其构逆者四百二十九人,以功迁起居舍人。徙秦州。丁父忧,诏起复,固辞。又遣内侍持手敕起之,不得已,乞归葬阳翟。既葬,托边事求见,泣请终制,仁宗恻然许之。帅臣得终丧自况始。服除,以枢密直学士、尚书礼部郎中知渭州。
迁右谏议大夫、知成都府。蜀自李顺、王均再乱,人心易摇,守得便宜决事,多擅杀以为威,虽小罪,犹并妻子徙出蜀,至有流离死道路者。况至,拊循教诲,非有甚恶不使迁,蜀人尤爱之。
迁给事中,召为御史中丞。既至,权三司使,加龙图阁学士、翰林学士。况钩考财赋,尽知其出入,乃约景德会计录,以今财赋所入,多于景德,而岁之所出,又多于所入。因著皇祐会计录上之。以礼部侍郎为三司使。至和元年,擢枢密副使,遂为枢密使。以疾,罢为尚书右丞、观文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提举景灵宫,遂以太子少傅致仕,卒。赠太子太保,谥宣简。
况宽厚明敏,有文武材。与人若无不可,至其所守,人亦不能移也。其论天下事甚多,至并枢密院于中书以一政本,日轮两制馆阁官一员于便殿备访问,以锡庆院广太学,兴镇戎军、原渭等州营田,汰诸路宣毅、广捷等冗军,策元昊势屈纳款,必令尽还延州侵地,毋过许岁币,并入中青盐,请戮陕西陷殁主将随行亲兵。其论甚伟,然不尽行也。有奏议二十卷。
始,契丹寇澶州,略得数百人,以属其父延昭。延昭哀之,悉纵去,因自脱归中国。延昭生八男,子多知名,况长子也。保州之役,况坑杀降卒数百人,朝廷壮其决,后大用之。然卒无子,以兄子为后。
论曰:时治平而文德用,则士之负艺者致位政府,宜矣。李谘、程戡晓畅吏事。谘变茶法,虽浮议动摇,乍行乍止,卒无能易其说;戡任边寄,守以安静,非必智谋,抑所遇之时耳。峤尚庄、老,以善著称。张观、丁度、孙抃,世推其德性淳易,而盛度每为寮友猜惮,心迹固何如也。戩明伟宏放,亦一时之俊。尧臣论议铿铿,正谊而不谋利,其最优乎。镐坚正寡合,驭军严,临事果,其安抚河东边塞,后来父老道其举动措置,辄嗟叹追思。况有文武才略,言事精畅,然欲惩兵骄,乃坑降卒,弗忌阴祸,惜哉!
<b>部分译文</b>
王则,本是涿州人。因闹饥荒,流落到恩州,自己出卖给别人放羊,后参加宣毅军,做了一名小校。恩州、冀州一带的民俗喜欢妖幻,老百姓互相都学习五龙、滴泪等经以及河图、谶纬等书籍,说是释迦佛衰谢后,应由弥勒佛主持世界。当初,王则离开涿州时,他母亲与他诀别,在他背上刺了个“福”字作为标记。一些迷信的妖人因此妄说他的“福”字是自然生起来的,争相信奉他,而州官张峦、卜吉主谋此事,联络德、齐等州的党羽,相约以庆历八年(1048)正月初一割断澶州浮桥,在河北叛乱。因同党潘方净写信求见北京留守贾昌朝时,事情败露被捕,因此不等到约定日期,便于庆历七年冬至发动叛乱。
当时知州张得一正同官吏们一起朝谒天庆观,王则率叛军劫杀了府库的守兵,张得一退守骁捷营。叛军焚烧营门,抓住张得一关了起来。兵马都监、内殿承制田斌率领部下展开巷战,失败后逃出城。城门关闭,提点刑狱田京、任黄裳带着官印,抛弃家人,用绳子爬下城墙逃出,守南关。叛军从通判董元亨那里取军资库的钥匙,董元亨拒不交出,便杀了他。又放出狱中囚犯,囚犯中有人恨司理参军王奖,于是杀了王奖。后来节度判官李浩、清河县令齐开、清河主簿王氵奕都被害。
王则僭称东平郡王,用张峦做宰相,卜吉做枢密使,建立国号叫安阳。在居所门上署上“中京”的匾额,居所和马厩库房都立有名号,将年号改叫“得圣”将十二月改为正月。老百姓年龄在十二岁以上、七十岁以下的,都在脸上刻上“义军破赵得胜”的字眼。旗帜号令,大都以“佛”字作为名称。城中以一栋楼为一州,写上州名,任命他的同伙做知州,每一面设一总管。然而攀绳爬下城墙而逃者日益增加。于是下令守城的人每五个人结成一保,如有一个人越城逃跑,其余都要被处斩。
有几个名字分别叫汪文庆、郭斌、赵宗本、汪顺的州民,从城上系了一封信射到明镐的营帐,约定做官军的内应,夜晚垂下粗绳拉引官军入城。官军进去了数百人后,焚烧叛军的。。望楼,被叛军发现,于是率众抗战。当初,首先一批官军登上城楼后,想独占功劳,便砍断绳索,绝了后来官军的路。等到与叛军作战,兵少不敌,与汪文庆等只得又垂绳下城撤退。这一晚,州城差一点被攻克。王则计划在正月十四日出城半路拦劫契丹使者,间谍将此情报告明镐。明镐派遣殿侍安素率兵埋伏在西门,叛军果然派几百人夜间出来,遭到官军伏击,都被擒获。
因为州城险固不能攻破,官军于是在城门外另建造用来攻城的曲城,但快要建好时,又被叛军焚烧。于是在南城挖地道,而每天进攻北城以便牵制叛军。等文彦博到来时,地道已通至城中,挑选一批壮士半夜由地道进入,众人于是登城。叛军放出火牛,官军用枪刺中牛鼻子,牛返回向叛军进攻,叛军大溃败,开东门出遁。门祗候张纟因凭借战壕与叛军搏斗,战死。总管王信抓捕到王则,其余叛军退守到村舍民房,都被官军放火烧死。用囚车押送王则到京师,朝廷将他支解示众。王则反叛共六十六天。
王尧臣,字伯庸,应天府虞城人。考取进士第一名,被授任将作监丞、湖州通判。后被召回京应试,改任秘书省著作郎、直集贤院。遇上叔父王氵中犯法受牵连,王尧臣被调离京城出任光州知府。后为父服丧,服丧完毕,任三司度支判官,再升做右司谏。
郭皇后去世,舆论将此归罪到内侍都知阎文应,王尧臣请求将左右侍医药的人都治罪,没有答复。当时是上元节,有官员张灯结彩,王尧臣等他们乘坐的舆轿出门,便向皇帝说:“皇后已恢复名位,如今还未出殡,不应出来游幸。”皇帝因此下令撤除张挂的彩灯。王尧臣后升任知制诰、同知通进银台司、提举诸司库务,又知审刑院,调入翰林院任学士,又任知审官院。
陕西用兵,他任体量安抚使。出发前,向皇帝请求说:“按旧例,使者每到一处,都宣读皇帝的诏书,慰问官吏将校,但不关及到普通百姓。自西夏元昊反叛,至今三年,关中的人民困苦凋敝到了极点,请求让我带诏前往慰劳、安抚他们,并宣布平定叛贼之后蠲免租赋二年。”仁宗听从了他的请求。
出使回来,又对皇上说:陕西兵力二十万,分别屯守四路,但实际可用来应战的只有十万。敌军入侵,常数倍于官军。他们以十战一,我方以一敌十,所以他们三次来犯三次胜,是由于敌我双方兵力众寡太悬殊。泾原靠近叛军巢穴,最首当其冲,应先作防备。如今防备敌人秋季入侵已经很迫切,请增派士兵,以二万屯守渭州,作为镇戎山外的援助;以一万人屯守泾州,作为泾原、渭州的声势;以二万兵力屯守环庆,一万人屯守秦州,以牵制敌军的进攻。
而且敌寇进犯边疆,不怕不能进来,只怕不能撤出。各要塞沿线的地形,虽险易不同,但军队行走都须由大川大河,大川边大多都有寨栅作为控扼要害。敌寇来犯目的是要掳掠,他们各自奋战,因此所向无敌。如延州的金明、塞门寨,镇戎的刘。。、定川二堡,渭州山外的羊牧隆城、静边寨等,都不能扼制抵挡住敌人的进攻。所以敌人不怕不能攻进来。进入汉族内地以后,分途抢攻,俘虏人畜、劫掠财物,兵马都疲困了,然后急忙撤退,再无斗志。如以精兵扼守险要地带,再用强弓利弩猛射,旁边又设奇兵埋伏,切断敌军首尾,边追边打,敌军不失败还能怎样?所以敌人害怕的是不能退出去。
敌寇屡次乘战胜之势,大肆掠夺后撤退,而我方各将不能追击,是由于兵太少而势力又分散的原因。如再循故辙,必无可胜之理。
王尧臣又论述道“:延州、镇戎军、渭州山外三次战斗失败的原因,都是因为敌人先占据了险要阵地,引诱我军,我军将帅不能据险阻击敌军的撤退,而大多都加速追击想立战功。结果部队正疲惫不堪时,便与敌军作战;敌人开始放出铁骑冲击我军,接着用奚人步兵拉强弩猛射,势不可挡,终于导致我军覆败,这是主帅们不考虑怎样应变以吸取以前的失败教训的过失。希望朝廷严训边疆守将,经常远派侦察,遇到敌寇来了,便根据远近设立营寨,然后再估量敌人兵力大小决定派人奋力阻击,不能轻易出战。”皇帝下诏用他的话敕诫守边官吏。
当时韩琦因在好水川兵败,被降职调任秦州知府,范仲淹也因犯擅自给元昊复信被降职为耀州知府。王尧臣说:“这两个人,都忠义智勇,不应该将他们安置在闲散不重要的地方。”他又推荐种世衡、狄青,说他们有将帅之才。第二年,敌寇果然从镇戎军、原州入侵,打败葛怀敏,乘胜攻掠平凉、潘原,关中为之震惊恐惧,自。。州、泾州以东,都关闭堡垒自守。范仲淹主动率领庆州部队攻打敌人,敌人退走。宋仁宗想起王尧臣的话,于是又重新起用韩琦、范仲淹做招讨使,驻在泾州,增加驻军三万人,而使王尧臣再次安抚泾原。
当初,曹玮开垦山外土地,营建笼竿等四寨,招募弓箭手,分给土田,使他们耕战自守。后来守寨的将帅没有很好地安抚驾驭守卫士兵,有时侵夺他们的土田,引起众人怨怒,士兵于是劫持德胜寨的守将姚贵,关闭城门,公开反叛。王尧臣正好经过当地,便写了一封信用箭射到城内,用叛乱谋反的严重后果来劝谕他们,众人于是开门出来投降。王尧臣只按原来的纪律申明约束大家一番后,便走了。
回京后,对皇上说:“自从陕西用兵以来,夏竦、陈执中两人都以两府旧臣身份,做了陕西经略、安抚使、招讨使等职,而韩琦、范仲淹只当了经略副使和安抚副使。后来张存任延州知府、王沿任渭州知府、张奎任庆州知府时,都是学士、待制的身份,也只能管理本路总管的事。到夏竦、陈执中被罢职时,在四路各设统帅,于是各统帅都同时兼任都总管以及经略、安抚、招讨等使,因而武职副总管也就兼任副使。如今韩琦、范仲淹、庞籍等人既然做了陕西路都总管、缘边经略、安抚、招讨等使,四路便应当统一受他们的节制,但尚挂经略使头衔的人还有九个,他们各自独立设置机构行事。他们的名号不同,因而下面所禀受的指挥也就不一样。今天请朝廷撤走路都总管、副总管并取消经略,只任命缘边安抚使一个机构。”不久滕宗谅也有这样的请求,于是裁撤了那些多余重复的机构官员。
又说“:。。延、环庆两路,地方都险固易守;只有泾原一地,自汉、唐以来,都是争夺的要地。从镇戎军到渭州,沿泾河大川直抵泾、。。一带,基本上已无险阻。虽有城堡栅寨据守平地,但与敌方交界,难以防守,要像唐朝的郭子仪、浑王咸一样,常驻扎重兵把守。自赵元昊反叛朝廷以来数年,都由这三处入侵。朝廷在泾州设置统帅府,作为控扼关中、陕西的总指挥部,诚然符合事机。但多次经历失败后,边疆地区空虚,士气不振。希望深刻地认识到我方最近的这一弱势,精选将佐;那些新招集的士兵,未经过训练,应用有经验的老兵更换。倘若一路兵力强实完备,敌寇也就不敢长驱直入了。”因而又论述沿边各城寨、军事要地、敌方路线以及防御战备、轻重物资等的计谋策略共五件大事上奏皇帝。又请求在泾原等五州军垦营田,增加弓箭手,以及请求撤掉潼关的。。望楼,都答复说可以实行。
王尧臣后以户部郎中任权三司使,他征召张硆之、杜杞等十多人任副使、判官等职。当时,入内都知张永和建议,收取老百姓三分之一的房租用来增加军费。王尧臣进奏皇帝说“:这是衰世才做的事,会召来民怨并离散民心,唐德宗就是因此才导致朱氵此的叛乱的。”度支副使林潍害怕张永和,因此附和他的建议,王尧臣奏请罢黜林潍,才停止讨论此事。
夔州转运使奏请增加盐井的年税十余万缗,王尧臣认为皇恩未曾照顾到边远地区的人,反而又要向他们牟取厚利,正好会招致怨恨,朝廷因此取消这一建议。王尧臣迁翰林学士承旨兼端明殿学士,任群牧使。遇上母亲去世停职,服丧完毕,升任右谏议大夫。
当初,学士苏易简、丁度都是从郎中进升中书舍人充当承旨,到王尧臣做承旨,没有升官职,可能是被宰相贾昌朝压制。到这时,文彦博做宰相,因王尧臣任期已满,便优先升职。朝廷在明堂中大摆宴席庆祝,升他做给事中。王尧臣与三司互相讨论茶法,统计全国每年的财税收入与支出,上报数字,因此升任枢密副使。
遇上侬智高反叛,王尧臣奏请将广西宜、容、邕三州分为三路,以融、柳、象三州隶属宜州路,白、高、宝、雷、化、郁林、仪、藤、梧、龚、琼等州隶属容州路;以钦、宾、廉、横、浔、贵等州隶属邕州路;遇到蛮族入侵,由三路会同所属各州郡军队配合快速打击,再命经略、安抚使驻守桂林统一指挥;再加上招募纯朴、有气量、忠心勇敢的当地土军分别屯守,从全、永、道三州运送粮米作为他们的军饷,撤掉远下南方守戍的北方士兵。当时狄青正任岭南经制使,朝廷令他审议王尧臣的提议,狄青认为很好。
在枢密院任职三年,王尧臣尽力裁撤抑制徼亻幸小人,于是有人刻了一匿名信散布京城,但仁宗不认为他有可疑的地方。后以户部侍郎升任参知政事。时间久了,皇帝要用他做枢密使,而当制学士胡宿却坚决地抑制他,于是进升为吏部侍郎。去世后,被追赠为尚书左仆射,谥“文安”
王尧臣因文学进升,负责内外制度十多年,他的文辞温润华丽。执政时,曾与宰相文彦博、富弼、刘沆一起劝皇帝早立继承人,并说英宗曾被收养在宫中,适宜做继承人,曾草拟诏书挟带着进呈仁宗,但没有成功。
元丰三年(1080),他的儿子王同老进呈他的遗稿,为父亲论功,皇帝访问文彦博,文彦博因此将事情经过详细上奏,皇帝因此给王尧臣加赠太师、中书令,又改谥号为“文忠”
孙抃,字梦得,眉州眉山人。六世祖孙长孺,喜好收藏图书,号称“书楼孙氏”子孙以种田为业。至孙抃才开始读书做文章。考取进士甲科,以大理评事出任绛州通判。受召参加学士院考试,任太常丞、直集贤院等职,又历任开封府推官、判三司开拆司、同修起居注等职,后从右正言升任知制诰,又升起居舍人、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史馆修撰,积功升任尚书吏部郎中。孙抃虽长期居于显要职位,但很少有所建树发明。
皇。。(1049~1054)中,从右谏议大夫升任权御史中丞。命令下达后,谏官韩绛上奏说孙抃不是纠正表率别人的材料,不能担任讽谏纠正别人的这种职务。孙抃即手写一奏折说:“臣观察当今的士人,追求升官者多,廉洁退让者少。以会找别人的事为精神,以能攻击别人为风采;嘴巴快捷得像农夫便叫作有议论,刻毒得像酷吏便叫作有政事。谏官所说的才能,难道是指这些吗?若是这样,臣就确实无能了。”仁宗考察他的话,催促他上任,并且任命他知审官院。孙抃以受到言论批评不宜兼任此职辞谢,皇帝才作罢。
在御史台,多次议论事情,不讲矫激偏执的言论,尤其喜欢推荐人材。皇帝想要升入内都知王守忠做武宁军节度使,孙抃奏请后作罢。温成皇后出葬,用刘沆做监护使,孙抃上奏说,刘沆身为宰相,不宜为皇妃监护丧葬的事。当时有人建议为皇后建陵立庙,以孙抃为首的官僚都说这样做是违礼。因此与别人互相辩论,他因坚持争论却不能得到认同,便伏地不起,皇帝为了他脸色都变了,把他遣走。御史请求罢免宰相梁适,皇帝不听,孙抃上奏说:“梁适当宰相,在上不能公正处事,对下又没有笃诚地训导子弟。谏官几次上奏弹劾,未听到答应同意,不罢免梁适不能平息众人的议论。”宰相陈执中的侍婢被宠妾张氏捶击而死,法官要将张氏关入监狱搜取佐证,陈执中不放人,皇帝令人不必追究。孙抃又与同僚请求汇报讨论,奏折送上去十次,终于使梁适、陈执中都被罢免。
孙抃改任翰林学士承旨、又兼任侍读学士。皇帝读史记?龟策传,问孙抃:“古人行动都必须根据这个么?”孙抃回答说:“古人有大的疑难之事,自己有了决定,又询问了众人的意见,还说没有上天的命令,于是乎命龟来决断吉凶。这便是所谓‘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大概圣人看重诚实,不认为仅有人谋便够了,还要与神灵暗相符合,然后才可以。”皇帝认为他回答得好。
谏官陈升之献上选用、责任、考课转运使的三种方法,皇帝命孙抃与御史中丞张。。主管此事,但最终也没有进献什么人材。再升任礼部侍郎。孙抃久任侍从官,却很淡泊,人们认为他是一位长者。后来枢密副使程戡被罢职,皇帝想任用旧人,就命孙抃担任此职。这年中间,孙抃又升任参知政事。
孙抃为人性格笃厚寡言,质朴没有威仪。在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任上时,年纪日益衰耄,对大事不能决断可否。又善忘,言谈举止多出笑话,好事者传为口实。御史韩缜弹劾他,孙抃被罢职降为观文殿学士、同群牧制置使,又再次兼任侍读学士。宋英宗即位,他进升为户部侍郎。告老辞官,以太子少傅的身份回家居住,后去世。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是“文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