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学 www.91wx.org,重生三国之君临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二十一章暗流(3)
在不得罪刘虞的情况下,怎么解决幽州问题,怎么占领幽州才是重中之重。胡才最早打公孙瓒的理由就不足,他千方百计的西北公孙瓒是叛逆,目的就是不想在这个时候得罪幽州的刘虞,但他还是把刘虞得罪了,两人的关系至今还是处于决裂状态。这对胡才来说,其实没什么好处。所以胡才现在绝对不会主动打幽州,他要继续按自己过去所设想的办法,一步步把公孙瓒逼到绝路,他一定要让公孙瓒送给自己一个攻打幽州的理由。
果然,公孙瓒再打龙凑,给了李胡才个勉强可以攻打幽州的理由。公孙瓒这个将军受太傅刘虞的节制,他要遵从刘虞的军令。这次公孙瓒突然再攻龙凑,一般人自然会认为是刘虞的意思。刘虞已经和胡才议和,胡才也无意再攻幽州,但刘虞非要打,胡才也只有迎敌了。
这个理由实在太勉强,难以服人,所以冀州的那些大吏都表示了反对,尤其是刘通这些士族,他们坚持认为公孙瓒再打龙凑是公孙瓒自己的主张。
然而,荀攸却说道:“在幽州,太傅大人是幽州牧,是太傅大人说的算,公孙瓒不可能象在冀州一样,为所欲为。公孙瓒要想打冀州,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得到刘虞大人同意,二是擅自出兵,公孙瓒手中有十几万大军,如果公孙瓒擅自出兵,他的粮草从何而来?以太傅大人的为人,他既然和大将军议和后,就不会再出尔反尔。所以,公孙瓒再打冀州,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公孙瓒把太傅大人挟持了。只有如此,公孙瓒才能在太傅大人的手中得到粮草,才能出兵冀州。”
荀攸的声音有些高昂:“所以我觉得我们立即遍告河北诸府,历数公孙瓒的罪恶,让天下人都知道太傅大人此刻已经被公孙瓒所挟持,现在生命危在旦夕,大将军要立即打进幽州,要铲除奸侫,要救出太傅大人,让天下人都看到大将军对太傅大人的尊敬。”
大帐内霎时鸦雀无声。如果荀攸的推测是正确的,那太傅大人的确危险了。公孙瓒敢做这种事?张辽不相信,冀州诸多大吏也不相信。
刘虞在大汉国的名声这么高,公孙瓒在这个时候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卢植皱眉头说道:“如果公孙瓒没有挟持太傅大人,我们这么做,不就等于提醒了公孙瓒,那太傅大人的安全……”
荀攸淡淡一笑,“这就是我们的目的,没有理由我们可以编造理由,让编造的理由成为事实,成为真的理由,正是我们编造理由的目的。公孙瓒是不是挟持太傅大人,对我们来说,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有最充足的理由立即打进幽州,占据幽州,击杀公孙瓒。我们只要理由。而这天下没有比这个更好的理由了。”
“你……”卢植蓦然明白了荀攸的本意,他气得猛地站起来,指着荀攸大声骂道,“荀大人,你太过分了。你这样做,会把太傅大人置于死地的。”
旁边的司马朗却连连拍手,哈哈大笑,“兵者诡道也,荀大人果然不愧是此道高手。如果人人都象卢大人这样正直,那董卓怎么会死?我看卢大人未免过于迂腐了。”接着他指着荀攸调侃道,“荀大人当初在洛阳刺杀董卓失败后,被董卓关到郿坞的大牢里,整天反思,这学问果然是越来越深。”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郡温县人,司马八达之一。
司马氏是河内世族,仅次于袁阀这样的大门阀,司马朗的祖父司马俊官至颖川太守,父司马防年轻时担任地方官员,历任洛阳令、京兆尹,年老之后转任为骑都尉,在司马家族这样的大家族下,司马朗从小聪明好学,学问不凡。
光和五年,在司马朗十二岁时,便通过经文考试而成为童子郎,但是当时的监考官觉得司马朗身体高大强壮,怀疑他匿报年龄,便质问他。司马朗回答说:“我的家族中人世代以来的身材一向都很高大,我虽然年轻幼弱,却没有急功近利向上层攀援的习气,从而谎报年龄以求得在仕途上早有成就,这不是我的人生立志要做的事情。”监试官因此觉得司马朗品行才能果然异于常人。
初平元年,董卓进入洛阳,地方州郡军队在关东一带起义,原冀州刺史李邵住在野王,为避战祸,想搬迁至温县,司马朗认为野王和温县其实唇亡齿寒,而且李邵背负郡国人民的期望却先行逃避,恐怕会造成沿山各县民心动摇及骚乱。但是李邵不听其言,果然造生当地民乱,温县亦遭到劫掠。
之后董卓挟天子西迁长安,当时司马防担任治书御史,应该一起西迁,而司马防因战乱四起,因此要长子司马朗带着家人返回家乡温县,但是有人告发司马朗想要逃亡,军队便抓住他去见董卓。
董卓对司马朗说:“你和我已去世的儿子同岁,为何要背叛!”
司马朗回答说:“明公以高世之功德,在天下大乱中辅助天子,清除了宦官的秽乱,举荐了许多贤士,这的确是虚心深虑,即将成为复兴社稷的治世啊。但是随着威德的隆重,功业的著大,而兵灾战乱却日渐严重,地方州郡有如大鼎煮沸一般,连京城的近郊,人民都不能安家乐业,因此要抛弃住家田产,四处流亡躲窜。虽然已在四方关口设置禁令,以重刑加以杀戮处罚,也不能阻止逃亡的风潮,这就是我为什么会想回故乡的原因。希望明公仔有所借鉴,稍加反省深思,那么名声就可像日月一般的荣耀,伊尹和周公也不能相比了。”董卓听完很满意,也说:“我也有这种感悟,你说的很有道理。”
司马朗虽暂时以托词哄骗过董卓,但也知道董卓一定会败亡,唯恐自己会被留下,便贿赂董卓身边的办事官员,偷偷地回到家乡。回到温县之后,司马朗又向乡中父老长辈们建议,河内郡与京城相邻,董卓与关东起兵群雄之间的战火一定会波及于此,这里将会成为乱世战乱频繁之地。不如趁道路尚通之时,先到黎阳投靠统领兵马的乡里姻亲赵威孙,然后观察时势。但是父老长辈们都恋旧,不愿意跟随司马朗离乡背井,只有赵咨带着家属和司马朗一起前往。
数月之后,关东诸州郡起兵数十万人,大军都聚集在荥阳及河内郡,群雄们因各怀鬼胎,所以难以统一行动,因此有些士兵便劫掠当地百姓,造成人民的死伤超过半数以上。之后胡才带军进入冀州,司马朗觉得胡才可以重新统一天下,就进入冀州府,成为胡才手下的一员。
司马朗和卢植这些老大人不同,司马朗在冀州等问题上,倾向于胡才,他心里也竭尽全力帮助胡才,胡才在占领冀州后,司马朗就负责冀州的流民问题。
司马朗认为汉末的乱世,是因为秦朝取消了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制度,而地方郡国又没有练兵备战的缘故,现在虽然不需恢复五等爵位,但可令地方郡国召集常备士兵,既可抵抗外族的侵略,亦可威吓有不轨之心的乱臣,可以做为长治久安的对策。
司马朗又认为应该恢复井田制度,之前人民世代相传拥有土地,难以征收后重新分配,现在正值乱世,人民流离失所,土地无主,刚好可以借机恢复井田制。
胡才在冀州的时候,对司马朗的意见很重视,虽然胡才不觉得司马朗的意见全对的,但至少比一般人强。
而且胡才更看中的是司马朗的身份,司马家族的大汉国的豪门,有司马家族的支持,对胡才来说有利无害。
而此时,司马朗听到卢植的话,觉得卢植在保护刘虞,不想大将军和幽州开战,所以就反击道。
 ... -->>
第二十一章暗流(3)
在不得罪刘虞的情况下,怎么解决幽州问题,怎么占领幽州才是重中之重。胡才最早打公孙瓒的理由就不足,他千方百计的西北公孙瓒是叛逆,目的就是不想在这个时候得罪幽州的刘虞,但他还是把刘虞得罪了,两人的关系至今还是处于决裂状态。这对胡才来说,其实没什么好处。所以胡才现在绝对不会主动打幽州,他要继续按自己过去所设想的办法,一步步把公孙瓒逼到绝路,他一定要让公孙瓒送给自己一个攻打幽州的理由。
果然,公孙瓒再打龙凑,给了李胡才个勉强可以攻打幽州的理由。公孙瓒这个将军受太傅刘虞的节制,他要遵从刘虞的军令。这次公孙瓒突然再攻龙凑,一般人自然会认为是刘虞的意思。刘虞已经和胡才议和,胡才也无意再攻幽州,但刘虞非要打,胡才也只有迎敌了。
这个理由实在太勉强,难以服人,所以冀州的那些大吏都表示了反对,尤其是刘通这些士族,他们坚持认为公孙瓒再打龙凑是公孙瓒自己的主张。
然而,荀攸却说道:“在幽州,太傅大人是幽州牧,是太傅大人说的算,公孙瓒不可能象在冀州一样,为所欲为。公孙瓒要想打冀州,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得到刘虞大人同意,二是擅自出兵,公孙瓒手中有十几万大军,如果公孙瓒擅自出兵,他的粮草从何而来?以太傅大人的为人,他既然和大将军议和后,就不会再出尔反尔。所以,公孙瓒再打冀州,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公孙瓒把太傅大人挟持了。只有如此,公孙瓒才能在太傅大人的手中得到粮草,才能出兵冀州。”
荀攸的声音有些高昂:“所以我觉得我们立即遍告河北诸府,历数公孙瓒的罪恶,让天下人都知道太傅大人此刻已经被公孙瓒所挟持,现在生命危在旦夕,大将军要立即打进幽州,要铲除奸侫,要救出太傅大人,让天下人都看到大将军对太傅大人的尊敬。”
大帐内霎时鸦雀无声。如果荀攸的推测是正确的,那太傅大人的确危险了。公孙瓒敢做这种事?张辽不相信,冀州诸多大吏也不相信。
刘虞在大汉国的名声这么高,公孙瓒在这个时候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卢植皱眉头说道:“如果公孙瓒没有挟持太傅大人,我们这么做,不就等于提醒了公孙瓒,那太傅大人的安全……”
荀攸淡淡一笑,“这就是我们的目的,没有理由我们可以编造理由,让编造的理由成为事实,成为真的理由,正是我们编造理由的目的。公孙瓒是不是挟持太傅大人,对我们来说,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有最充足的理由立即打进幽州,占据幽州,击杀公孙瓒。我们只要理由。而这天下没有比这个更好的理由了。”
“你……”卢植蓦然明白了荀攸的本意,他气得猛地站起来,指着荀攸大声骂道,“荀大人,你太过分了。你这样做,会把太傅大人置于死地的。”
旁边的司马朗却连连拍手,哈哈大笑,“兵者诡道也,荀大人果然不愧是此道高手。如果人人都象卢大人这样正直,那董卓怎么会死?我看卢大人未免过于迂腐了。”接着他指着荀攸调侃道,“荀大人当初在洛阳刺杀董卓失败后,被董卓关到郿坞的大牢里,整天反思,这学问果然是越来越深。”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郡温县人,司马八达之一。
司马氏是河内世族,仅次于袁阀这样的大门阀,司马朗的祖父司马俊官至颖川太守,父司马防年轻时担任地方官员,历任洛阳令、京兆尹,年老之后转任为骑都尉,在司马家族这样的大家族下,司马朗从小聪明好学,学问不凡。
光和五年,在司马朗十二岁时,便通过经文考试而成为童子郎,但是当时的监考官觉得司马朗身体高大强壮,怀疑他匿报年龄,便质问他。司马朗回答说:“我的家族中人世代以来的身材一向都很高大,我虽然年轻幼弱,却没有急功近利向上层攀援的习气,从而谎报年龄以求得在仕途上早有成就,这不是我的人生立志要做的事情。”监试官因此觉得司马朗品行才能果然异于常人。
初平元年,董卓进入洛阳,地方州郡军队在关东一带起义,原冀州刺史李邵住在野王,为避战祸,想搬迁至温县,司马朗认为野王和温县其实唇亡齿寒,而且李邵背负郡国人民的期望却先行逃避,恐怕会造成沿山各县民心动摇及骚乱。但是李邵不听其言,果然造生当地民乱,温县亦遭到劫掠。
之后董卓挟天子西迁长安,当时司马防担任治书御史,应该一起西迁,而司马防因战乱四起,因此要长子司马朗带着家人返回家乡温县,但是有人告发司马朗想要逃亡,军队便抓住他去见董卓。
董卓对司马朗说:“你和我已去世的儿子同岁,为何要背叛!”
司马朗回答说:“明公以高世之功德,在天下大乱中辅助天子,清除了宦官的秽乱,举荐了许多贤士,这的确是虚心深虑,即将成为复兴社稷的治世啊。但是随着威德的隆重,功业的著大,而兵灾战乱却日渐严重,地方州郡有如大鼎煮沸一般,连京城的近郊,人民都不能安家乐业,因此要抛弃住家田产,四处流亡躲窜。虽然已在四方关口设置禁令,以重刑加以杀戮处罚,也不能阻止逃亡的风潮,这就是我为什么会想回故乡的原因。希望明公仔有所借鉴,稍加反省深思,那么名声就可像日月一般的荣耀,伊尹和周公也不能相比了。”董卓听完很满意,也说:“我也有这种感悟,你说的很有道理。”
司马朗虽暂时以托词哄骗过董卓,但也知道董卓一定会败亡,唯恐自己会被留下,便贿赂董卓身边的办事官员,偷偷地回到家乡。回到温县之后,司马朗又向乡中父老长辈们建议,河内郡与京城相邻,董卓与关东起兵群雄之间的战火一定会波及于此,这里将会成为乱世战乱频繁之地。不如趁道路尚通之时,先到黎阳投靠统领兵马的乡里姻亲赵威孙,然后观察时势。但是父老长辈们都恋旧,不愿意跟随司马朗离乡背井,只有赵咨带着家属和司马朗一起前往。
数月之后,关东诸州郡起兵数十万人,大军都聚集在荥阳及河内郡,群雄们因各怀鬼胎,所以难以统一行动,因此有些士兵便劫掠当地百姓,造成人民的死伤超过半数以上。之后胡才带军进入冀州,司马朗觉得胡才可以重新统一天下,就进入冀州府,成为胡才手下的一员。
司马朗和卢植这些老大人不同,司马朗在冀州等问题上,倾向于胡才,他心里也竭尽全力帮助胡才,胡才在占领冀州后,司马朗就负责冀州的流民问题。
司马朗认为汉末的乱世,是因为秦朝取消了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制度,而地方郡国又没有练兵备战的缘故,现在虽然不需恢复五等爵位,但可令地方郡国召集常备士兵,既可抵抗外族的侵略,亦可威吓有不轨之心的乱臣,可以做为长治久安的对策。
司马朗又认为应该恢复井田制度,之前人民世代相传拥有土地,难以征收后重新分配,现在正值乱世,人民流离失所,土地无主,刚好可以借机恢复井田制。
胡才在冀州的时候,对司马朗的意见很重视,虽然胡才不觉得司马朗的意见全对的,但至少比一般人强。
而且胡才更看中的是司马朗的身份,司马家族的大汉国的豪门,有司马家族的支持,对胡才来说有利无害。
而此时,司马朗听到卢植的话,觉得卢植在保护刘虞,不想大将军和幽州开战,所以就反击道。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