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学 www.91wx.org,宋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牛仲回到扬州的时候,发现他的两个老对手,田平、田夏兄弟已经将队伍拉了起来。
这俩兄弟过去做过马卒,也打过不少仗,说是运气不好没立下战功,可牛仲觉得,这两兄弟八成是太滑头,肯定是没好好卖死力,不然马兵怎么可能捞不到战功?不像他牛仲,会骑马只是因为家里养过马,骑术一直都不如田家兄弟。
李慢侯对牛仲不辞而别,瞒着赵叔近带来了一百来个西军官兵的行为很认可,不瞒着,可能就带不出来。另外两个跟着牛仲一起去的军官去了东阳和义乌,他们还要将放假的士兵都带回来。
尤其让李慢侯高兴的是,牛仲带回来的士兵中,有五十多个会骑马的骑兵,他们就是参与叛乱的杭州龙骑指挥的兵。宋军打仗不行,名字倒是威风。杭州这里的军队,属于西军的就有决胜、万全、归远、龙骑四个指挥,由一个叫白均的西军将领统领。田均属于第三序列的归远军指挥,就是因为他被杀,引起他手下两个都头陈通、林永带头哗变,其他部队跟着闹事,控制了杭州城,杀了许多官民。
此时带头人之一的林永也来了,这让李慢侯有些头大,留下他吧,他怕罩不住,万一这家伙以后再带头闹事,可怎么办。军队发不下饷就闹事,恐怕以后有的闹了。李慢侯现在都有些经济危机了,官府供应不及时,他承诺的军饷又高,靠自家的财力支撑,要跟国家的敌人开战,这几乎不可能?
他要抗击侵略,就需要更多部队,招募更多部队,他是养不起的。
多一百来个士兵倒是无所谓。
跟林永沟通了一番,言谈中很容易判断出,这就是一个粗人。不是粗人,不可能为了长官被杀发动叛乱,脑子昏了一些,却很讲义气。于是李慢侯决定留下此人,因为他发现,西军被欠军饷是常态,叛乱主要还是因为他们的老大被文官不分青红皂白的杀了。
但林永带来的兄弟都要打散。李慢侯很聪明,林永的官职不变,还是一个都头,而且让他带一个完全的都。但是他带来的西军士兵,则全部打散,分到其他军队中充任小军官。这样林永也能接受,他那些老兄弟也都升官了。
另外那些会骑马的士兵,就没办法打散了,全部交由牛仲带着,总共四十多人,却让李慢侯的手里终于拥有了一只像样的骑兵部队。
可惜目前还是没有用武之地,李成叛乱算是被镇压了,李成逃到了山东腹地,主力部署在两淮的宋军打不到他,他也威胁不了两淮。淮西的丁进也被刘正彦带领的几千西军骑兵追的到处跑,不是打不过,只是追不上。
整个两淮依然比较平静,除了越来越多的毛贼之外,没有大的动荡。
这些小毛贼,大多数都是从河北流落的义兵甚至一些迫于无奈的难民。
对付这些难民,是用不到强军的,李慢侯也不觉得自己的部队现在算强军,所以得知西北部楚州一带有流寇活跃后,他主动请缨去平乱。他不是要杀那些迫于无奈打家劫舍的难民队伍,他只是希望制止打家劫舍这种行为,不但是救助良民,也是救助这些难民,因为李曼会收编他们,将他们整编成抗敌的队伍,岳飞、韩世忠都是这么做的。
李慢侯觉得,此时李纲将主力都部署在要地,根本无法全面防卫,打流寇不需要强军,却需要机动力量,恰好他现在有骑兵,又不是强军,正好适合这样的任务。
可是请战的奏章送上去过了一个月才批下来,也不知道楚州的流寇还在不在?
得到命令后,立刻出击。
一共带了三百人,骡马八百,此次不乘船,全靠畜力。这样成本会更高,但机动力会更强。李慢侯需要学习流寇似的机动战法,要是形势发生最坏的转变,李纲也挡不住南下的金军,李慢侯要做好在江淮水网密集地区这种最有利地形下,跟金军作战的准备,面对金国大军,他想不出比游击战更好的策略。
三百人虽然有骡马八百,却并不都是骑兵。骑兵太难训练,让一个没骑过马的士兵,学会骑马,并且能快速移动,没一年工夫下不来,让一个士兵学会在马上作战,李慢侯不知道要多久,因为他目前还没训练出来。
他手下能骑着马快速跑起来的,就只有一百出头,其中四十多个还是牛仲从杭州忽悠来的西军龙骑,能骑马打仗的也就这四十来个人。
马都是川马,那三千匹川马,在一个月内,先后落入了李慢侯的手里。可惜病死了两百多匹,还有三百多匹不合格的,也没宰了吃肉,而是留作驮马。也没让马贩赔钱,反倒跟马贩吴兴说,如果日后还来贩马,可以再来扬州找他。李慢侯觉得,能保留一条贩马的渠道,比损失一些金钱更划算,只要川马的贩卖渠道不断,不止他能收益,其他军队也能收益,也许就能间接帮到韩世忠、岳飞等人。
为什么还有骡子,主要是因为川马能做战马,但不是好战马。驮着重甲兵跑不起来,倒是那些大青骡子,可以驮着重甲兵短程猛冲一下。因此挑了五十多匹大骡子,供这些西军骑兵使用。
那些步兵怎么办?牵着马跑。李慢侯发现,教会浙东山民骑马太难,可是他们非常善于奔跑,轻装赶路很长时间不需要休息。因此决定让他们牵着马快速奔袭,马驮着他们的重甲和干粮,每人双马,一次极限奔袭可以超过百里。但奔袭一百里后,人马俱疲,根本无法战斗,甚至马会被累死,人反而比马更有耐力。
扬州到楚州超过三百里,李慢侯计划用五天时间完成这段路程。现代军队,急行军一天可以行进一百多里(五六十公里),这时代的部队,即便李慢侯重金打造的山民部队也没那种耐力。可三成的水平,还是应该具备的。更何况不需要他们负重,辎重、铠甲都是马驮,他们轻装突进,至少也要有六十里的耐力,这只不过是现代军队正常行军的速度而已。李慢侯很重视部队的机动性,因为他要面对的是女真骑兵,他翻遍史书,发现要机动,还得是骑兵。三国时期,夏侯渊带兵可以三日五百,六日一千,曹操带领精骑可以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这些都是急行军情况下的记录,李慢侯认为至少也得达到三国时期的水平,否则很难跟巅峰时期的女真军队作战。因此这次出兵,其实也是一次实战训练。
于是在古老的运河岸边,就出现了这样一幕,一群群轻装士兵,每人牵着至少两匹马、骡,快步行军。上千年的运河运作,遗留下了很好的道路。许多州县附近,都有青石板砌筑的道路,供纤夫拉纤使用。即便没有这种硬化路面的,各地官府也多次修整过,加上纤夫常年不断的踩踏,路基十分坚固。这给行军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从扬州到楚州这段路程,又几乎是笔直的沿着运河而上,这种情况下,其实不计代价的雇佣纤夫,反而更快,因为让纤夫轮换,可以日夜不息,速度达到一百里以上。就是不够灵活,无法脱离运河行动。
第一天赶到邵伯镇,第二天到了高邮,沿途驻扎的时候,都必须跟当地官府沟通,向他们寻求物资援助,同时也打听消息。物资总能要到一些,但绝对不够。在邵伯镇完全自理,在高邮军得到了一点大米。第三日野营,第四日到了宝应,可即便李慢侯手里有朝廷调动剿匪的命令,宝应县也不肯供应给养。能不能得到地方官府支持,全屏运气和地方官心情,以及自己的人脉,如果李慢侯是文官,基本上就一定能要到。可他不是,他只是一个武官,哪怕打着公主护军的旗号,文官依然看不起你,这是李慢侯已经多次感受到的职务歧视。
第五天赶到楚州,山阳县县令倒是很客气,给了很多粮食。因为李慢侯是来帮助楚州剿匪的,楚州治所就在山阳县城,可以说就是帮山阳县解决地方上的匪乱。楚州通判贾敦诗还为他接风过,之后他暂时归此人节制,这算是他的临时上司。
贾敦诗告诉李慢侯,流寇三天前出现过一次,试图劫掠北神镇,被他派兵出击赶跑了,这两天没有动向。李慢侯请求主动追击,上次他不敢追丁进,全军上下耻辱,这次有了战马,没有任何避战的道理。
贾敦诗也同意,反正不是他拼命,打的好,他还能请功,打的不好也不会受罚。
修整了一日,第三天大早出发。
从北神镇渡过淮河,向北追踪。让牛仲带兵压后行军,李慢侯与林永骑马探路。亲自探路的目的,主要是跟林永学点本事。这林永是... -->>
牛仲回到扬州的时候,发现他的两个老对手,田平、田夏兄弟已经将队伍拉了起来。
这俩兄弟过去做过马卒,也打过不少仗,说是运气不好没立下战功,可牛仲觉得,这两兄弟八成是太滑头,肯定是没好好卖死力,不然马兵怎么可能捞不到战功?不像他牛仲,会骑马只是因为家里养过马,骑术一直都不如田家兄弟。
李慢侯对牛仲不辞而别,瞒着赵叔近带来了一百来个西军官兵的行为很认可,不瞒着,可能就带不出来。另外两个跟着牛仲一起去的军官去了东阳和义乌,他们还要将放假的士兵都带回来。
尤其让李慢侯高兴的是,牛仲带回来的士兵中,有五十多个会骑马的骑兵,他们就是参与叛乱的杭州龙骑指挥的兵。宋军打仗不行,名字倒是威风。杭州这里的军队,属于西军的就有决胜、万全、归远、龙骑四个指挥,由一个叫白均的西军将领统领。田均属于第三序列的归远军指挥,就是因为他被杀,引起他手下两个都头陈通、林永带头哗变,其他部队跟着闹事,控制了杭州城,杀了许多官民。
此时带头人之一的林永也来了,这让李慢侯有些头大,留下他吧,他怕罩不住,万一这家伙以后再带头闹事,可怎么办。军队发不下饷就闹事,恐怕以后有的闹了。李慢侯现在都有些经济危机了,官府供应不及时,他承诺的军饷又高,靠自家的财力支撑,要跟国家的敌人开战,这几乎不可能?
他要抗击侵略,就需要更多部队,招募更多部队,他是养不起的。
多一百来个士兵倒是无所谓。
跟林永沟通了一番,言谈中很容易判断出,这就是一个粗人。不是粗人,不可能为了长官被杀发动叛乱,脑子昏了一些,却很讲义气。于是李慢侯决定留下此人,因为他发现,西军被欠军饷是常态,叛乱主要还是因为他们的老大被文官不分青红皂白的杀了。
但林永带来的兄弟都要打散。李慢侯很聪明,林永的官职不变,还是一个都头,而且让他带一个完全的都。但是他带来的西军士兵,则全部打散,分到其他军队中充任小军官。这样林永也能接受,他那些老兄弟也都升官了。
另外那些会骑马的士兵,就没办法打散了,全部交由牛仲带着,总共四十多人,却让李慢侯的手里终于拥有了一只像样的骑兵部队。
可惜目前还是没有用武之地,李成叛乱算是被镇压了,李成逃到了山东腹地,主力部署在两淮的宋军打不到他,他也威胁不了两淮。淮西的丁进也被刘正彦带领的几千西军骑兵追的到处跑,不是打不过,只是追不上。
整个两淮依然比较平静,除了越来越多的毛贼之外,没有大的动荡。
这些小毛贼,大多数都是从河北流落的义兵甚至一些迫于无奈的难民。
对付这些难民,是用不到强军的,李慢侯也不觉得自己的部队现在算强军,所以得知西北部楚州一带有流寇活跃后,他主动请缨去平乱。他不是要杀那些迫于无奈打家劫舍的难民队伍,他只是希望制止打家劫舍这种行为,不但是救助良民,也是救助这些难民,因为李曼会收编他们,将他们整编成抗敌的队伍,岳飞、韩世忠都是这么做的。
李慢侯觉得,此时李纲将主力都部署在要地,根本无法全面防卫,打流寇不需要强军,却需要机动力量,恰好他现在有骑兵,又不是强军,正好适合这样的任务。
可是请战的奏章送上去过了一个月才批下来,也不知道楚州的流寇还在不在?
得到命令后,立刻出击。
一共带了三百人,骡马八百,此次不乘船,全靠畜力。这样成本会更高,但机动力会更强。李慢侯需要学习流寇似的机动战法,要是形势发生最坏的转变,李纲也挡不住南下的金军,李慢侯要做好在江淮水网密集地区这种最有利地形下,跟金军作战的准备,面对金国大军,他想不出比游击战更好的策略。
三百人虽然有骡马八百,却并不都是骑兵。骑兵太难训练,让一个没骑过马的士兵,学会骑马,并且能快速移动,没一年工夫下不来,让一个士兵学会在马上作战,李慢侯不知道要多久,因为他目前还没训练出来。
他手下能骑着马快速跑起来的,就只有一百出头,其中四十多个还是牛仲从杭州忽悠来的西军龙骑,能骑马打仗的也就这四十来个人。
马都是川马,那三千匹川马,在一个月内,先后落入了李慢侯的手里。可惜病死了两百多匹,还有三百多匹不合格的,也没宰了吃肉,而是留作驮马。也没让马贩赔钱,反倒跟马贩吴兴说,如果日后还来贩马,可以再来扬州找他。李慢侯觉得,能保留一条贩马的渠道,比损失一些金钱更划算,只要川马的贩卖渠道不断,不止他能收益,其他军队也能收益,也许就能间接帮到韩世忠、岳飞等人。
为什么还有骡子,主要是因为川马能做战马,但不是好战马。驮着重甲兵跑不起来,倒是那些大青骡子,可以驮着重甲兵短程猛冲一下。因此挑了五十多匹大骡子,供这些西军骑兵使用。
那些步兵怎么办?牵着马跑。李慢侯发现,教会浙东山民骑马太难,可是他们非常善于奔跑,轻装赶路很长时间不需要休息。因此决定让他们牵着马快速奔袭,马驮着他们的重甲和干粮,每人双马,一次极限奔袭可以超过百里。但奔袭一百里后,人马俱疲,根本无法战斗,甚至马会被累死,人反而比马更有耐力。
扬州到楚州超过三百里,李慢侯计划用五天时间完成这段路程。现代军队,急行军一天可以行进一百多里(五六十公里),这时代的部队,即便李慢侯重金打造的山民部队也没那种耐力。可三成的水平,还是应该具备的。更何况不需要他们负重,辎重、铠甲都是马驮,他们轻装突进,至少也要有六十里的耐力,这只不过是现代军队正常行军的速度而已。李慢侯很重视部队的机动性,因为他要面对的是女真骑兵,他翻遍史书,发现要机动,还得是骑兵。三国时期,夏侯渊带兵可以三日五百,六日一千,曹操带领精骑可以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这些都是急行军情况下的记录,李慢侯认为至少也得达到三国时期的水平,否则很难跟巅峰时期的女真军队作战。因此这次出兵,其实也是一次实战训练。
于是在古老的运河岸边,就出现了这样一幕,一群群轻装士兵,每人牵着至少两匹马、骡,快步行军。上千年的运河运作,遗留下了很好的道路。许多州县附近,都有青石板砌筑的道路,供纤夫拉纤使用。即便没有这种硬化路面的,各地官府也多次修整过,加上纤夫常年不断的踩踏,路基十分坚固。这给行军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从扬州到楚州这段路程,又几乎是笔直的沿着运河而上,这种情况下,其实不计代价的雇佣纤夫,反而更快,因为让纤夫轮换,可以日夜不息,速度达到一百里以上。就是不够灵活,无法脱离运河行动。
第一天赶到邵伯镇,第二天到了高邮,沿途驻扎的时候,都必须跟当地官府沟通,向他们寻求物资援助,同时也打听消息。物资总能要到一些,但绝对不够。在邵伯镇完全自理,在高邮军得到了一点大米。第三日野营,第四日到了宝应,可即便李慢侯手里有朝廷调动剿匪的命令,宝应县也不肯供应给养。能不能得到地方官府支持,全屏运气和地方官心情,以及自己的人脉,如果李慢侯是文官,基本上就一定能要到。可他不是,他只是一个武官,哪怕打着公主护军的旗号,文官依然看不起你,这是李慢侯已经多次感受到的职务歧视。
第五天赶到楚州,山阳县县令倒是很客气,给了很多粮食。因为李慢侯是来帮助楚州剿匪的,楚州治所就在山阳县城,可以说就是帮山阳县解决地方上的匪乱。楚州通判贾敦诗还为他接风过,之后他暂时归此人节制,这算是他的临时上司。
贾敦诗告诉李慢侯,流寇三天前出现过一次,试图劫掠北神镇,被他派兵出击赶跑了,这两天没有动向。李慢侯请求主动追击,上次他不敢追丁进,全军上下耻辱,这次有了战马,没有任何避战的道理。
贾敦诗也同意,反正不是他拼命,打的好,他还能请功,打的不好也不会受罚。
修整了一日,第三天大早出发。
从北神镇渡过淮河,向北追踪。让牛仲带兵压后行军,李慢侯与林永骑马探路。亲自探路的目的,主要是跟林永学点本事。这林永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