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学 www.91wx.org,十二只鬼附身:衰神来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二百九十二章:美味的定义
申帅听着“厨王”的讲述,用眼睛瞄了瞄床上,慕容已经睡着,那柔美的嘴唇勾出一抹微笑,似乎在做着一个什么美梦。
“厨王”继续讲道。
“厨王”名叫东方黍,出身于名门世家,其祖上东方闻德曾在大清朝穆宗同治年间任翰林院庶吉士。
庶吉士是皇帝的近臣,负责起草诏书,给皇帝授课等工作,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皇帝的秘书,不光权力大,而且是内阁领导班子的后备人员,前途能亮瞎所有人的眼睛。
可惜,同治是个短命鬼,十九岁就驾崩了。一朝天子一朝臣,东方闻德的功名白考了。
但东方闻德是个吃货,和同在翰林院为官的谭宗浚是好朋友,谭宗浚是谁?京城著名的谭家菜创始人啊。两人都酷爱珍馐美味,亦好客酬友,谭宗浚喜钻研菜式,东方闻德善于交际,时逢乱世,二人仕途上失意,索性将重心从官场转到了生意场上。
说是做生意,其实并没有什么买卖,只是谭宗浚的家宴而已,谭在家亲自督点,炮龙蒸凤,而东方闻德则广结三教九流,每天请人来谭家试菜。
白花钱请人吃饭?这算是哪门子生意?
这就是生意。
翰林院是皇帝的智囊团,这俩人当然不是傻子,只因他们正赶上了中国近代史最乱的时代,同治帝崩、慈禧垂帘、光绪继位、辛亥革命等等,这出戏还没完,那出戏就上演了,时局从未安定过,谁都不知道明天是个什么样子?谁都不知道未来的天下又是谁来当家?清帝国大厦将倾,新旧思想的碰撞使人的信仰也飘忽不定,明哲保身就成了当时很大一部分人的处世态度。
他们做的是“处世”的生意。
既然是家宴,当然不会是筵开百席的喧哗场面,谭家的西园饭厅里每天只摆一桌,客人是事先定好的,无论贵贱高低、何等身份,款客的菜式却都是精美无比,保证让客人乘兴而来尽兴而去。
在东方闻德的招揽下,谭家菜开始名声大躁,一时间,谭家西园食风鼎盛,当时的皇亲国戚、军阀政要、殷商巨贾、各路草莽英雄,无不以谭家的座上宾为荣。
而只要谭家有什么新菜式,尝过的都会辗转相告,甚或要酒家仿效烹制,乱世中,谭家西园内的美食盛事日日上演,成了旧时京城的一段传奇。
这俩人的自我经营无疑是成功的,在当时,无论什么前清遗老、民国元老、革命党人、帮派匪首等,无不是他们的朋友,无不对他们的豪爽人品和美味佳肴好评点赞。
东方闻德和谭宗浚当然不会吃亏,俗话说: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更何况来吃宴的都是些豪门巨贾,吃高兴了,不能说是打赏,人家毕竟是翰林院出身,但馈赠是少不了的,什么金银古玩珠宝物件数不胜数,更有那各地名产源源不绝往他们府上送。
谭家菜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发展起来的。
而东方闻德也找到了好差事,辛亥革命后,他在翰林院的差事彻底没了,却摇身一变成了英美烟草公司上海的总代理,这个职务看着不起眼,但含金量极高,入项极丰,怎么说呢?如果说梅兰芳唱一出戏的包银能买三、四个京城的四合院,那东方闻德一天的进项就能买10套四合院。
作为吃货,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是成不了美食家的。
到了上海后,东方闻德对食物的追求更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他府上光是大厨师就请了四个,东西南北风格不同,为保证每餐饭的出品质量,甚至大手笔在郊外置办了个农场,四时鲜蔬佳果不断,为东方府第的繁华食事锦上添花。
东方闻德不亲自动手,却对饮食要求特别严格。从造型上出发,到原料加工上,从味道到意趣,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为了口味得到保证,烹饪菜肴除了注意严格的选材之外,在烹饪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精细加工,特别是火候和口味,都有严格的标准。而且每次烹饪的肴馔,经常要将使用的原料和调料记录,菜肴最后做出来要“色香味形”俱全。
总的来说,东方闻德对饮食有五个字的讲究:奢、精、味、养、
趣。
奢。是奢侈,山珍海味自是平常,要吃别人吃不到的东西,或是时令气节所不常见的瓜果才算得上奢华。比如冬季,黄瓜和西红柿早已过季,他却从南方一路冰鲜过来,所花费的银子已远远超过一桌大餐的费用。
精。是精细,指对饮食追求精致、精美,比如简单的一个豆芽菜,长度胖瘦要一样,掐头去尾,要一样的整齐。
味。是讲究味道。味道是饮食的重要标准,要讲究口味的独特性、多样性和丰富性。
养。是营养,是饮食的前提条件,那时还没有营养师,但两种相克的食物是不允许出现在餐桌的。
趣。是要吃的高兴,注重在吃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精神愉悦。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东方闻德虽远离了庙堂,但却成了上流社会闻名的美食大家。当时,无论哪个酒家的饭菜若要能得到他的一句好评,立即身价倍增,门庭若市。
但随着局势的发展,东方闻德的生活质量日趋下降,抗战、内战的十多年中让他的家业迅速败落下来。
>
第二百九十二章:美味的定义
申帅听着“厨王”的讲述,用眼睛瞄了瞄床上,慕容已经睡着,那柔美的嘴唇勾出一抹微笑,似乎在做着一个什么美梦。
“厨王”继续讲道。
“厨王”名叫东方黍,出身于名门世家,其祖上东方闻德曾在大清朝穆宗同治年间任翰林院庶吉士。
庶吉士是皇帝的近臣,负责起草诏书,给皇帝授课等工作,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皇帝的秘书,不光权力大,而且是内阁领导班子的后备人员,前途能亮瞎所有人的眼睛。
可惜,同治是个短命鬼,十九岁就驾崩了。一朝天子一朝臣,东方闻德的功名白考了。
但东方闻德是个吃货,和同在翰林院为官的谭宗浚是好朋友,谭宗浚是谁?京城著名的谭家菜创始人啊。两人都酷爱珍馐美味,亦好客酬友,谭宗浚喜钻研菜式,东方闻德善于交际,时逢乱世,二人仕途上失意,索性将重心从官场转到了生意场上。
说是做生意,其实并没有什么买卖,只是谭宗浚的家宴而已,谭在家亲自督点,炮龙蒸凤,而东方闻德则广结三教九流,每天请人来谭家试菜。
白花钱请人吃饭?这算是哪门子生意?
这就是生意。
翰林院是皇帝的智囊团,这俩人当然不是傻子,只因他们正赶上了中国近代史最乱的时代,同治帝崩、慈禧垂帘、光绪继位、辛亥革命等等,这出戏还没完,那出戏就上演了,时局从未安定过,谁都不知道明天是个什么样子?谁都不知道未来的天下又是谁来当家?清帝国大厦将倾,新旧思想的碰撞使人的信仰也飘忽不定,明哲保身就成了当时很大一部分人的处世态度。
他们做的是“处世”的生意。
既然是家宴,当然不会是筵开百席的喧哗场面,谭家的西园饭厅里每天只摆一桌,客人是事先定好的,无论贵贱高低、何等身份,款客的菜式却都是精美无比,保证让客人乘兴而来尽兴而去。
在东方闻德的招揽下,谭家菜开始名声大躁,一时间,谭家西园食风鼎盛,当时的皇亲国戚、军阀政要、殷商巨贾、各路草莽英雄,无不以谭家的座上宾为荣。
而只要谭家有什么新菜式,尝过的都会辗转相告,甚或要酒家仿效烹制,乱世中,谭家西园内的美食盛事日日上演,成了旧时京城的一段传奇。
这俩人的自我经营无疑是成功的,在当时,无论什么前清遗老、民国元老、革命党人、帮派匪首等,无不是他们的朋友,无不对他们的豪爽人品和美味佳肴好评点赞。
东方闻德和谭宗浚当然不会吃亏,俗话说: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更何况来吃宴的都是些豪门巨贾,吃高兴了,不能说是打赏,人家毕竟是翰林院出身,但馈赠是少不了的,什么金银古玩珠宝物件数不胜数,更有那各地名产源源不绝往他们府上送。
谭家菜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发展起来的。
而东方闻德也找到了好差事,辛亥革命后,他在翰林院的差事彻底没了,却摇身一变成了英美烟草公司上海的总代理,这个职务看着不起眼,但含金量极高,入项极丰,怎么说呢?如果说梅兰芳唱一出戏的包银能买三、四个京城的四合院,那东方闻德一天的进项就能买10套四合院。
作为吃货,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是成不了美食家的。
到了上海后,东方闻德对食物的追求更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他府上光是大厨师就请了四个,东西南北风格不同,为保证每餐饭的出品质量,甚至大手笔在郊外置办了个农场,四时鲜蔬佳果不断,为东方府第的繁华食事锦上添花。
东方闻德不亲自动手,却对饮食要求特别严格。从造型上出发,到原料加工上,从味道到意趣,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为了口味得到保证,烹饪菜肴除了注意严格的选材之外,在烹饪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精细加工,特别是火候和口味,都有严格的标准。而且每次烹饪的肴馔,经常要将使用的原料和调料记录,菜肴最后做出来要“色香味形”俱全。
总的来说,东方闻德对饮食有五个字的讲究:奢、精、味、养、
趣。
奢。是奢侈,山珍海味自是平常,要吃别人吃不到的东西,或是时令气节所不常见的瓜果才算得上奢华。比如冬季,黄瓜和西红柿早已过季,他却从南方一路冰鲜过来,所花费的银子已远远超过一桌大餐的费用。
精。是精细,指对饮食追求精致、精美,比如简单的一个豆芽菜,长度胖瘦要一样,掐头去尾,要一样的整齐。
味。是讲究味道。味道是饮食的重要标准,要讲究口味的独特性、多样性和丰富性。
养。是营养,是饮食的前提条件,那时还没有营养师,但两种相克的食物是不允许出现在餐桌的。
趣。是要吃的高兴,注重在吃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精神愉悦。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东方闻德虽远离了庙堂,但却成了上流社会闻名的美食大家。当时,无论哪个酒家的饭菜若要能得到他的一句好评,立即身价倍增,门庭若市。
但随着局势的发展,东方闻德的生活质量日趋下降,抗战、内战的十多年中让他的家业迅速败落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