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学 www.91wx.org,重生之绝代武神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制成酸汤,然后用酸汤煮鱼虾、蔬菜,作为日常最常见的菜肴。
鱼鲜包括鲤鱼、鲫鱼、草鱼、鳝鱼、泥鳅、小虾、螃蟹、螺蛳、蚌之类,可制成火烤稻花鲤、草鱼羹、鲜炒鲫鱼、吮棱螺、酸小虾、酸螃蟹等风味名肴。民间经常食用的虾酱也多以坛制作。腌鱼、腌猪排、牛排及腌鸡鸭则以筒制为主。筒有木桶和楠竹筒两种。制作腌鱼以入冬最佳,腌渍时间越长,其味越醇。鱼虾除大量酸食外,亦常鲜食。
肉品主要是猪、牛、鸡、鸭肉,吃法与汉族差别不大。瓜果有刺梅、猕猴桃、乌柿、野杨梅、野梨、藤梨、饱饭果、刺栗、大王泡,以及松村嫩皮、桑树嫩皮、香草根等。
其中,栎木的果实可做成豆腐,”香树”的皮可洁白牙齿,油茶树上长的”茶泡”是天然的酸甜汁。野味包括鼠、蛇、蝌蚪、四脚蛇、幼蝉、幼蝗、土蜂蛹、石蛙、穿山甲、囡囡鱼、麋鹿、梅花鹿、麂子,以及吃松果长大的松香鸡和松香猪,侗族均能巧加利用。
菌耳方面有松菌和鲜美的鸡丝冻菌,还有可制粑粑与粉丝的藤根、葛根,水田生长的细微苔丝,随处可见的竹笋。饮料主要是家酿的米酒和”苦酒”,以及茶叶、果汁。
据粗略估计,侗族的常见食料不少于五百种,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长的,草中爬的,只要能吃,无不取食。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很强的生存适应能力。
侗家能用生姜制成各种酱菜。可加工成腌姜、鼓姜、糖姜、条姜、五味姜、油姜、姜酒等销往各地。
湘西一带侗族姑娘擅长用柚子皮、冬瓜皮等雕成鱼鸟花草各种形状,用白糖渍成蜜饯,待客时,小的泡菜用,大的盛盘中饷客。
在侗家人的心目中:糯米饭最香,甜米酒最醇,腌酸菜最可口,叶子烟最提神,酒歌最好听,宴席上最欢腾。
侗族人宴客要打”桐粑”,其工艺复杂而细致,品种繁多。例如:加苏子汁的叫红侗粑,加杨桐叶的叫黑侗粑,带馅的叫豆沙侗粑、枣泥侗粑等。宴客时泡茶要加柚子皮、冬瓜皮雕成的蜜饯花卉;席上要备畅销全国的”五味姜”,清香适口的”油茶”,清甜软糯的”黑珍珠饭”,水牛调制的”酸龙肉”,以及闻名遐迩的”醅草鱼”,为的是宾主一起欢聚共乐。
侗族成年男子,普遍喜爱饮酒,所饮酒类大都是自家酿制的米酒,度数不高,淡而醇香。
最有特色的要数客人进寨时特殊的迎宾仪式--”拦路酒”了。侗家人在进入寨子的在门楼边设置”路障”,挡住客人,饮酒对歌,你唱我答,其歌词诙谐逗趣,令人捧腹,唱好了喝好了,再撤除障碍物,恭迎客人进门。入座后又是换酒”交杯”,邻居或自动前来陪客,或将客人请到自己家中,或”凑份子”在鼓楼中共同宴请,不分彼此.酒席上还有”鸡头献客”、”油茶待客”、”酸菜苦酒待客”、”吃合拢饭”、”喝转转酒”等规矩。
侗族的饮食禁忌主要是:不可坐在门坎上吃饭,忌讳看别人吃东西;正月初一不生火;祭祀期间不许外人入寨;丧期孝子忌荤吃素,但鱼虾不限等。
侗族崇拜龙,天边出现彩虹,称做”龙喝水”,谁家也不能去挑水,也不能用手指虹。还崇拜鱼,认同族或认亲时,先问对方是否知道三鱼共头(其先民的图腾符号),若答得出,便认为是同族人。每逢婚丧嫁娶等大事,请客送礼都离不开鱼。
侗族人民的饮食以大米为主要食物,平坝地区以粳米为主,山区则多食糯米。普遍喜食辣椒和酸味。自行加工的“醅鱼”、“醅肉”,贮藏十数年不坏。用油茶待客,是侗族人民的一种好客习惯。侗族的村落依山傍水,以南部地区最富有特色。村头寨尾多蓄有古树,溪流上横跨“风雨桥”,寨中鱼塘四布。按族姓聚居,鼓楼耸立其间。住“干栏”房,楼上住人,楼下关养牲畜和堆置杂物。
大部分地区日食三餐,也有部分地方有日食四餐之习,即两茶两饭。两茶是指侗族民间特有的油茶。油茶是用茶叶、花、炒花生(或酥黄豆)、糯米饭,加肉或猪下水、盐、葱花等为原料(有的地方还加菠菜竹蒿),制成的汤状稀食,既能解渴,又能充饥,故常称“吃油茶”。
侗族“月也”,是这一村 群众到另一村作客,并以吹芦笙或唱歌、唱戏为乐的社交活动。农闲斗牛,是集体娱乐之一。届时老少咸集,人山人海,欢声四起,锣鼓喧天,铁炮震动山谷。有外寨客人途经本寨,则阻之于寨边,以歌对答,谓之“塞寨门”。“行歌坐月”又称“行歌坐夜”,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交和谈情说爱的通称。北部侗族地区称为“玩山”,青年男女在劳动之余,三五成群,相约在山坡上对唱情歌。南部侗族地区称“走寨”,或称“走姑娘”,晚上姑娘们结伴在屋里作针线活,客寨男青年携带乐器前来伴奏对唱,互相倾诉爱情,深情时男女互相“换记”(送礼物)定情,约为夫妻。三江县富禄等地侗族群众常于夏历三月三日或二月二日汇集于广坪上,用一特制火包冲一铁环腾空而起,降落时,让大家抢夺,获得者受重奖,叫做“抢花炮”。
侗族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姑舅表婚较为流行,姨表兄妹和辈分不同的不能通婚。女子婚后有“坐家”(即“不落夫家”)的习俗。解放前,侗族的社会基本单位是封建家长制的父系小家庭。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低于男子,妇女禁触铜鼓;男人或长辈在楼下,不准上楼。侗族姑娘在婚后才能享受父母和自己积累的“私房”以及分得少量的“姑娘田”、“姑娘地”。男子继承家业,无继承人的可招赘养子。
侗族婚礼禁忌:1)忌同姓结婚。2)五行相克不婚(尤不喜水克火)。3)属相相冲不婚(有羊怕鼠、蛇怕虎、龙怕虎、马怕牛、金鸡见犬泪交流之说)。4)忌正月、三月、五月嫁娶、定亲。5)忌寅年婚嫁。6)忌接亲时碰见孕妇、丧事。7)新嫁娘忌在半路说话。8)新娘进新郎家门时忌碰见新郎家人,全家要回避,否则不睦。9)陪嫁的箱子、水桶、盆忌空去,一定要用它物或米充实。10)已嫁之女,回娘家时忌开禾仓、拿炊具。
丧葬一般同汉族,行土葬。个别地区还有停葬习俗,人死入殡后将棺材停放在郊外,等本族与死者同年同辈的都死亡以后,才一同择日安葬。
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古树、巨石、水井、桥梁均属崇拜对象。以女姓神“萨岁”(意为创立村寨的始祖母)为至高无上之神,每个村寨都建立“萨岁庙”。以鸡卜、草卜、卵卜、螺卜、米卜、卦卜测定吉凶。有的地方受汉族影响,还信汉族的一些神。相信灵魂不死。佛教也有流传,有庵堂寺庙,但信奉的人不多。基督教、天主教也曾传入,但信奉者也不多。
侗族的节日以春节、祭牛神(农历四月初八或六月初六)、吃新节(农历七月间)较为普遍。有些地区还有在十月或十一月过侗年。由于民族之间的交往,侗族还有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
吃社饭(二月春社之日)侗族有吃社饭之俗,但不搞什么活动。将田园、溪边、山坡上的鲜嫩社蒿(香蒿、青蒿)采撷回家,洗净剁碎,揉尽苦水,焙干,与野蒜(胡葱)、地米菜、腊豆干、腊肉干等辅料掺合糯米(可掺部分粘米,但需先将粘米煮成半熟后掺入糯米)蒸或焖制而成,吃起来别有风味,其功能是防疫去瘟,促进健康。
户内供奉祖先的神龛,为最神圣之处。一切凶器,刀、松、剑、戟、戈、矛、弓、弩,甚至棕索,都不准放置其上。否则,为对神大不敬,会招致惩罚。寨内举行祭礼活动期间,禁忌外人入寨。禁忌标志为用斑茅草打4个结,结成十字,悬于寨子口处。
四餐之中中间两餐为正餐,以米饭为主食,一般在平坝地区的侗族吃鱼米饭,山区的侗族鲎食糯米。糯米性粘,多用来做成粽子、糍粑、糯米饭团。既能抗饿,又便于携带,而且不易变馊,倍受侗族喜爱。侗族地区的糯米很多,有红糯、黑糯、白糯、长须糯、秃壳糯、旱地糯和香米糯等7、8种,其中香米糯有糯米王之称,有“一家蒸饭,全寨飘香”之誉。侗族日常蔬菜十分丰富,除鲜食南瓜、苦瓜、韭菜外,大部分腌成酸菜。如:酸黄瓜、酸萝卜、酸刀豆、酸蕨菜等。侗族日常菜肴以酸味为主。不仅有酸汤,还有用酸汤做成的各种酸菜、酸肉、酸鱼、酸鸡、酸鸭等。
相传腌酸菜始于宋代,历史上有“南人以老鱼为鮓,有十年不坏者”的记载。民间经常食用的虾酱也多以坛制作。制作虾酱时,先将生虾与辣椒面拌合,捣碎,再加粥、豆粉、牛姜末、桂皮和盐,搅匀入坛,发酵后即可食用。食用时再以油煎炒,其味鲜酸酥辣,最能开胃佐饭。腌鱼腌渍时间越长,其味越醇。制作腌鱼以入冬最佳,其时草鱼入冬寒后,处于半休眠状,不再吃食,腹内粪便较少,肌厚肉紧,最适合腌制酸鱼。鱼虾除大量酸食外,亦常鲜食。
特别是在每年放塘时,鱼虾较多,常用草鱼做鱼羹(侗语更坝)。制作鱼羹时,去鱼内脏,用茶油煎炒,然后对入适量的清水煮沸,加糯米粉,熬成粥状时,加盐,即可食用。置办酒宴时,以鲜炒鲤鱼、鲫鱼为贵。侗族地区还有以稻田养鱼之习,每年栽秧后,便把鱼苗放入稻田,秋收季节稻谷金黄,鱼苗已长成大鱼,届时一面收稻,一面捕鱼;并当即在田边烧起篝火,将捉到的鱼洗净去鳞,用树枝或竹棍穿起,放在炭火上炙烤,直到色黄飘香,用手撕着鱼片,蘸盐和辣椒食用,不仅鲜香可口,而且别具情趣。
制成酸汤,然后用酸汤煮鱼虾、蔬菜,作为日常最常见的菜肴。
鱼鲜包括鲤鱼、鲫鱼、草鱼、鳝鱼、泥鳅、小虾、螃蟹、螺蛳、蚌之类,可制成火烤稻花鲤、草鱼羹、鲜炒鲫鱼、吮棱螺、酸小虾、酸螃蟹等风味名肴。民间经常食用的虾酱也多以坛制作。腌鱼、腌猪排、牛排及腌鸡鸭则以筒制为主。筒有木桶和楠竹筒两种。制作腌鱼以入冬最佳,腌渍时间越长,其味越醇。鱼虾除大量酸食外,亦常鲜食。
肉品主要是猪、牛、鸡、鸭肉,吃法与汉族差别不大。瓜果有刺梅、猕猴桃、乌柿、野杨梅、野梨、藤梨、饱饭果、刺栗、大王泡,以及松村嫩皮、桑树嫩皮、香草根等。
其中,栎木的果实可做成豆腐,”香树”的皮可洁白牙齿,油茶树上长的”茶泡”是天然的酸甜汁。野味包括鼠、蛇、蝌蚪、四脚蛇、幼蝉、幼蝗、土蜂蛹、石蛙、穿山甲、囡囡鱼、麋鹿、梅花鹿、麂子,以及吃松果长大的松香鸡和松香猪,侗族均能巧加利用。
菌耳方面有松菌和鲜美的鸡丝冻菌,还有可制粑粑与粉丝的藤根、葛根,水田生长的细微苔丝,随处可见的竹笋。饮料主要是家酿的米酒和”苦酒”,以及茶叶、果汁。
据粗略估计,侗族的常见食料不少于五百种,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长的,草中爬的,只要能吃,无不取食。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很强的生存适应能力。
侗家能用生姜制成各种酱菜。可加工成腌姜、鼓姜、糖姜、条姜、五味姜、油姜、姜酒等销往各地。
湘西一带侗族姑娘擅长用柚子皮、冬瓜皮等雕成鱼鸟花草各种形状,用白糖渍成蜜饯,待客时,小的泡菜用,大的盛盘中饷客。
在侗家人的心目中:糯米饭最香,甜米酒最醇,腌酸菜最可口,叶子烟最提神,酒歌最好听,宴席上最欢腾。
侗族人宴客要打”桐粑”,其工艺复杂而细致,品种繁多。例如:加苏子汁的叫红侗粑,加杨桐叶的叫黑侗粑,带馅的叫豆沙侗粑、枣泥侗粑等。宴客时泡茶要加柚子皮、冬瓜皮雕成的蜜饯花卉;席上要备畅销全国的”五味姜”,清香适口的”油茶”,清甜软糯的”黑珍珠饭”,水牛调制的”酸龙肉”,以及闻名遐迩的”醅草鱼”,为的是宾主一起欢聚共乐。
侗族成年男子,普遍喜爱饮酒,所饮酒类大都是自家酿制的米酒,度数不高,淡而醇香。
最有特色的要数客人进寨时特殊的迎宾仪式--”拦路酒”了。侗家人在进入寨子的在门楼边设置”路障”,挡住客人,饮酒对歌,你唱我答,其歌词诙谐逗趣,令人捧腹,唱好了喝好了,再撤除障碍物,恭迎客人进门。入座后又是换酒”交杯”,邻居或自动前来陪客,或将客人请到自己家中,或”凑份子”在鼓楼中共同宴请,不分彼此.酒席上还有”鸡头献客”、”油茶待客”、”酸菜苦酒待客”、”吃合拢饭”、”喝转转酒”等规矩。
侗族的饮食禁忌主要是:不可坐在门坎上吃饭,忌讳看别人吃东西;正月初一不生火;祭祀期间不许外人入寨;丧期孝子忌荤吃素,但鱼虾不限等。
侗族崇拜龙,天边出现彩虹,称做”龙喝水”,谁家也不能去挑水,也不能用手指虹。还崇拜鱼,认同族或认亲时,先问对方是否知道三鱼共头(其先民的图腾符号),若答得出,便认为是同族人。每逢婚丧嫁娶等大事,请客送礼都离不开鱼。
侗族人民的饮食以大米为主要食物,平坝地区以粳米为主,山区则多食糯米。普遍喜食辣椒和酸味。自行加工的“醅鱼”、“醅肉”,贮藏十数年不坏。用油茶待客,是侗族人民的一种好客习惯。侗族的村落依山傍水,以南部地区最富有特色。村头寨尾多蓄有古树,溪流上横跨“风雨桥”,寨中鱼塘四布。按族姓聚居,鼓楼耸立其间。住“干栏”房,楼上住人,楼下关养牲畜和堆置杂物。
大部分地区日食三餐,也有部分地方有日食四餐之习,即两茶两饭。两茶是指侗族民间特有的油茶。油茶是用茶叶、花、炒花生(或酥黄豆)、糯米饭,加肉或猪下水、盐、葱花等为原料(有的地方还加菠菜竹蒿),制成的汤状稀食,既能解渴,又能充饥,故常称“吃油茶”。
侗族“月也”,是这一村 群众到另一村作客,并以吹芦笙或唱歌、唱戏为乐的社交活动。农闲斗牛,是集体娱乐之一。届时老少咸集,人山人海,欢声四起,锣鼓喧天,铁炮震动山谷。有外寨客人途经本寨,则阻之于寨边,以歌对答,谓之“塞寨门”。“行歌坐月”又称“行歌坐夜”,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交和谈情说爱的通称。北部侗族地区称为“玩山”,青年男女在劳动之余,三五成群,相约在山坡上对唱情歌。南部侗族地区称“走寨”,或称“走姑娘”,晚上姑娘们结伴在屋里作针线活,客寨男青年携带乐器前来伴奏对唱,互相倾诉爱情,深情时男女互相“换记”(送礼物)定情,约为夫妻。三江县富禄等地侗族群众常于夏历三月三日或二月二日汇集于广坪上,用一特制火包冲一铁环腾空而起,降落时,让大家抢夺,获得者受重奖,叫做“抢花炮”。
侗族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姑舅表婚较为流行,姨表兄妹和辈分不同的不能通婚。女子婚后有“坐家”(即“不落夫家”)的习俗。解放前,侗族的社会基本单位是封建家长制的父系小家庭。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低于男子,妇女禁触铜鼓;男人或长辈在楼下,不准上楼。侗族姑娘在婚后才能享受父母和自己积累的“私房”以及分得少量的“姑娘田”、“姑娘地”。男子继承家业,无继承人的可招赘养子。
侗族婚礼禁忌:1)忌同姓结婚。2)五行相克不婚(尤不喜水克火)。3)属相相冲不婚(有羊怕鼠、蛇怕虎、龙怕虎、马怕牛、金鸡见犬泪交流之说)。4)忌正月、三月、五月嫁娶、定亲。5)忌寅年婚嫁。6)忌接亲时碰见孕妇、丧事。7)新嫁娘忌在半路说话。8)新娘进新郎家门时忌碰见新郎家人,全家要回避,否则不睦。9)陪嫁的箱子、水桶、盆忌空去,一定要用它物或米充实。10)已嫁之女,回娘家时忌开禾仓、拿炊具。
丧葬一般同汉族,行土葬。个别地区还有停葬习俗,人死入殡后将棺材停放在郊外,等本族与死者同年同辈的都死亡以后,才一同择日安葬。
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古树、巨石、水井、桥梁均属崇拜对象。以女姓神“萨岁”(意为创立村寨的始祖母)为至高无上之神,每个村寨都建立“萨岁庙”。以鸡卜、草卜、卵卜、螺卜、米卜、卦卜测定吉凶。有的地方受汉族影响,还信汉族的一些神。相信灵魂不死。佛教也有流传,有庵堂寺庙,但信奉的人不多。基督教、天主教也曾传入,但信奉者也不多。
侗族的节日以春节、祭牛神(农历四月初八或六月初六)、吃新节(农历七月间)较为普遍。有些地区还有在十月或十一月过侗年。由于民族之间的交往,侗族还有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
吃社饭(二月春社之日)侗族有吃社饭之俗,但不搞什么活动。将田园、溪边、山坡上的鲜嫩社蒿(香蒿、青蒿)采撷回家,洗净剁碎,揉尽苦水,焙干,与野蒜(胡葱)、地米菜、腊豆干、腊肉干等辅料掺合糯米(可掺部分粘米,但需先将粘米煮成半熟后掺入糯米)蒸或焖制而成,吃起来别有风味,其功能是防疫去瘟,促进健康。
户内供奉祖先的神龛,为最神圣之处。一切凶器,刀、松、剑、戟、戈、矛、弓、弩,甚至棕索,都不准放置其上。否则,为对神大不敬,会招致惩罚。寨内举行祭礼活动期间,禁忌外人入寨。禁忌标志为用斑茅草打4个结,结成十字,悬于寨子口处。
四餐之中中间两餐为正餐,以米饭为主食,一般在平坝地区的侗族吃鱼米饭,山区的侗族鲎食糯米。糯米性粘,多用来做成粽子、糍粑、糯米饭团。既能抗饿,又便于携带,而且不易变馊,倍受侗族喜爱。侗族地区的糯米很多,有红糯、黑糯、白糯、长须糯、秃壳糯、旱地糯和香米糯等7、8种,其中香米糯有糯米王之称,有“一家蒸饭,全寨飘香”之誉。侗族日常蔬菜十分丰富,除鲜食南瓜、苦瓜、韭菜外,大部分腌成酸菜。如:酸黄瓜、酸萝卜、酸刀豆、酸蕨菜等。侗族日常菜肴以酸味为主。不仅有酸汤,还有用酸汤做成的各种酸菜、酸肉、酸鱼、酸鸡、酸鸭等。
相传腌酸菜始于宋代,历史上有“南人以老鱼为鮓,有十年不坏者”的记载。民间经常食用的虾酱也多以坛制作。制作虾酱时,先将生虾与辣椒面拌合,捣碎,再加粥、豆粉、牛姜末、桂皮和盐,搅匀入坛,发酵后即可食用。食用时再以油煎炒,其味鲜酸酥辣,最能开胃佐饭。腌鱼腌渍时间越长,其味越醇。制作腌鱼以入冬最佳,其时草鱼入冬寒后,处于半休眠状,不再吃食,腹内粪便较少,肌厚肉紧,最适合腌制酸鱼。鱼虾除大量酸食外,亦常鲜食。
特别是在每年放塘时,鱼虾较多,常用草鱼做鱼羹(侗语更坝)。制作鱼羹时,去鱼内脏,用茶油煎炒,然后对入适量的清水煮沸,加糯米粉,熬成粥状时,加盐,即可食用。置办酒宴时,以鲜炒鲤鱼、鲫鱼为贵。侗族地区还有以稻田养鱼之习,每年栽秧后,便把鱼苗放入稻田,秋收季节稻谷金黄,鱼苗已长成大鱼,届时一面收稻,一面捕鱼;并当即在田边烧起篝火,将捉到的鱼洗净去鳞,用树枝或竹棍穿起,放在炭火上炙烤,直到色黄飘香,用手撕着鱼片,蘸盐和辣椒食用,不仅鲜香可口,而且别具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