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学 www.91wx.org,大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于万@州”。
一时之间省内各报竞相作为奇闻报道,轰动全川。
因李讲不出养身奥秘,不久即送返开@县。
民国二十年(1931)《万@州日报》九月十五日又载:“开@县二百七十三岁老人李青云,已于前晚由陈家场到万,住李家花园。老人系应王师长之邀到万的……”
在李庆远250岁那年,他的同乡、川省开@县籍的刘成勋先生专程对他进行了专题采访。
李庆远兴致勃勃,引经据内典,对养生术作了长篇宏论,既谈个人的养生实践,又论古今养生有道与无道的经验与教训,被刘成勋先生详细记录下来,整理成为《自述》一文,留存后世,至今仍为养生名著。
刘成勋的采访回忆文章,发表在1986年第六期《气功》杂志上,同时刊登的还有寿星李庆远口述的“长生不老决”约1000多字。
当时,首都的一些报纸曾以“地球上最长寿的人”为题予以报道,但当时却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怀疑和否认,后来经多方考证,才得到证实。
于山之所以注意这位长寿老人,自然不止是因为他的长寿,而是他为什么长寿。
所以,发表在《气功》杂志上李庆远口述的“长生不老决”,就是于山研究的重点。
在《自述》一文中,李庆远认为:人的寿命有长有短,这是由元气所主宰的。元气,又称原气,禀受于先天而赖后天荣养而滋生。它发源于肾,藏于丹田,借三焦(上、中、下焦)达全身,推动五脏六腑等一切器官组织的活动,为生化动力的源泉。
也是因为这一论述,让于山更加坚定了修炼子午流经注,李庆远的长生不老决,跟于山修炼的子午流经注,都是推动全身五脏六腑,滋养全身一切器官的功法,其根本修炼的就是元气。
只不过,李庆远要比于山理解的透彻,比如,李庆远形象地把爱护与不爱护元气,比作蜡烛存放的位置。
若是把点燃的蜡烛置于罩笼内,则燃烧的时间长;若置风雨中,则时间必短或即熄灭,养生之道,亦是如此。
李庆远非常欣赏老子之言:“毋劳汝形,毋摇汝精,毋使汝思虑萦萦。寡思路以养神,寡嗜欲以养精,寡言语以养气。”
他说,此中妙旨,往往被不善养生之庸人所忽视。
他还十分欣赏清代学者陆陇其的一段话:“足柴足米,无忧无虑,早完官粮,不惊不辱,不欠人债而起利,不入典当之门庭,只消清茶淡饭,便可益寿延年。”
李庆远称:“此真养生之妙诀,益寿之良箴也。得此可以长生,不必采灵药、炼金丹也”
他根据古人的养生理论,特别强调善养生者必以慈、俭、和、静四字为根本。
李庆远在讲到自己的养生经验时说:“食不过饱,过饱则肠胃必伤;眠不得过久,过久则精气耗散。余生二百多年,从未食过量之食,亦不作过久之酣眠。”
“饥寒痛痒,父母不能代,衰老病死,妻子不能替。只有自爱自全之道,才是养生的准则和关键。”
他还讲到生活细节的注意事项。
他提出,凡细小之事,人们往往容易急躁,如此必然伤身。
他告诫人们:寒暖不慎,步行过疾,酒色淫乐,皆伤身,损伤至极,即可亡身。
所以,按着先人的养生术,行不疾行,目不久视,耳不极听,坐不至疲,卧不至吸;要先寒而衣,先热而解,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要无喜怒哀乐之系其心,无富贵荣辱之动其念。此乃长寿之道也。
通过这些记载,于山知道,这位李庆远老人,最大的可能是一位先天炼气者,这样他能够活到二百多岁也是正常。
当然,他也可能是修炼道家清静无为之术的高人,追求的是宁静致远、清静无为,所以才能长寿。
“清静无为可以长生?”于水最后提出了疑问。
于山解释道:“养生术之中,很大的一个分支是清静无为,特别是没有功法修炼的时候,大多数追求的就是这个境界,不争不抢、无欲无求,心灵平静,这是养生的根本,不过,这样的修炼方法,一般人可做不到。”
“既然无欲无求了,还求什么长生?或者说长寿?既然求长寿,自然就不是无欲无求了。”庞桐道。
于山摇了摇头道:“你就认为人家平时的心境就是无欲无求,并不是追求长生,而是无欲无求的后遗症是长寿,这样他们就没有太多的功利之心了,所以才能做到清静无为。”(未完待续。)
于万@州”。
一时之间省内各报竞相作为奇闻报道,轰动全川。
因李讲不出养身奥秘,不久即送返开@县。
民国二十年(1931)《万@州日报》九月十五日又载:“开@县二百七十三岁老人李青云,已于前晚由陈家场到万,住李家花园。老人系应王师长之邀到万的……”
在李庆远250岁那年,他的同乡、川省开@县籍的刘成勋先生专程对他进行了专题采访。
李庆远兴致勃勃,引经据内典,对养生术作了长篇宏论,既谈个人的养生实践,又论古今养生有道与无道的经验与教训,被刘成勋先生详细记录下来,整理成为《自述》一文,留存后世,至今仍为养生名著。
刘成勋的采访回忆文章,发表在1986年第六期《气功》杂志上,同时刊登的还有寿星李庆远口述的“长生不老决”约1000多字。
当时,首都的一些报纸曾以“地球上最长寿的人”为题予以报道,但当时却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怀疑和否认,后来经多方考证,才得到证实。
于山之所以注意这位长寿老人,自然不止是因为他的长寿,而是他为什么长寿。
所以,发表在《气功》杂志上李庆远口述的“长生不老决”,就是于山研究的重点。
在《自述》一文中,李庆远认为:人的寿命有长有短,这是由元气所主宰的。元气,又称原气,禀受于先天而赖后天荣养而滋生。它发源于肾,藏于丹田,借三焦(上、中、下焦)达全身,推动五脏六腑等一切器官组织的活动,为生化动力的源泉。
也是因为这一论述,让于山更加坚定了修炼子午流经注,李庆远的长生不老决,跟于山修炼的子午流经注,都是推动全身五脏六腑,滋养全身一切器官的功法,其根本修炼的就是元气。
只不过,李庆远要比于山理解的透彻,比如,李庆远形象地把爱护与不爱护元气,比作蜡烛存放的位置。
若是把点燃的蜡烛置于罩笼内,则燃烧的时间长;若置风雨中,则时间必短或即熄灭,养生之道,亦是如此。
李庆远非常欣赏老子之言:“毋劳汝形,毋摇汝精,毋使汝思虑萦萦。寡思路以养神,寡嗜欲以养精,寡言语以养气。”
他说,此中妙旨,往往被不善养生之庸人所忽视。
他还十分欣赏清代学者陆陇其的一段话:“足柴足米,无忧无虑,早完官粮,不惊不辱,不欠人债而起利,不入典当之门庭,只消清茶淡饭,便可益寿延年。”
李庆远称:“此真养生之妙诀,益寿之良箴也。得此可以长生,不必采灵药、炼金丹也”
他根据古人的养生理论,特别强调善养生者必以慈、俭、和、静四字为根本。
李庆远在讲到自己的养生经验时说:“食不过饱,过饱则肠胃必伤;眠不得过久,过久则精气耗散。余生二百多年,从未食过量之食,亦不作过久之酣眠。”
“饥寒痛痒,父母不能代,衰老病死,妻子不能替。只有自爱自全之道,才是养生的准则和关键。”
他还讲到生活细节的注意事项。
他提出,凡细小之事,人们往往容易急躁,如此必然伤身。
他告诫人们:寒暖不慎,步行过疾,酒色淫乐,皆伤身,损伤至极,即可亡身。
所以,按着先人的养生术,行不疾行,目不久视,耳不极听,坐不至疲,卧不至吸;要先寒而衣,先热而解,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要无喜怒哀乐之系其心,无富贵荣辱之动其念。此乃长寿之道也。
通过这些记载,于山知道,这位李庆远老人,最大的可能是一位先天炼气者,这样他能够活到二百多岁也是正常。
当然,他也可能是修炼道家清静无为之术的高人,追求的是宁静致远、清静无为,所以才能长寿。
“清静无为可以长生?”于水最后提出了疑问。
于山解释道:“养生术之中,很大的一个分支是清静无为,特别是没有功法修炼的时候,大多数追求的就是这个境界,不争不抢、无欲无求,心灵平静,这是养生的根本,不过,这样的修炼方法,一般人可做不到。”
“既然无欲无求了,还求什么长生?或者说长寿?既然求长寿,自然就不是无欲无求了。”庞桐道。
于山摇了摇头道:“你就认为人家平时的心境就是无欲无求,并不是追求长生,而是无欲无求的后遗症是长寿,这样他们就没有太多的功利之心了,所以才能做到清静无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