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学 www.91wx.org,文科大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重。他跟吐蕃借兵攻打印度,这样高兴的是吐蕃,这样大唐不可能绕过这里去统治印度,所以真正统治印度的反而是吐蕃。
这种消灭后顾之忧的事情,吐蕃当然乐意去做了。说不定,吐蕃还正好高兴这一点,他们害怕大唐和印度合作一起牵制他。这下终于是可以消灭印度,解决后顾之忧了。当解决后顾之忧并且获得了快速发展之后,到了唐朝中期的吐蕃成了大唐的最大敌人之一,甚至攻克过长安。
虽然王玄策使节团被杀而灭了印度,可最后却造成了自己首度被攻克。使节团被杀,和首度被攻克,这个孰重孰轻显然是不言而喻。王玄策在战略意识上明显不行,他做了这种资敌的蠢事。为了出一口恶气,也就忘记了国家的战略布局,忘记了国家的战略目的,居然把一个潜在盟友给灭了,然后帮助了一个潜在敌人。当年吐蕃之所以愿意借兵,多半想的也是这样,趁机解决后顾之忧。
“皇上,我只是想说一句,千万不要让王玄策作为外使。他的战略意识不太好,只能够作为辩士,却绝对不能够让他执掌符节。而且他容易意气用事,他在战术上是无可挑剔的,不管是口才还是军事能力,都是非常不错的。可是他却明显不是一个战略意识足够的人。他虽然说远交近攻,可是却并没有真正的体悟到这个远交近攻的核心。他只是能够作为一个政策的执行者,却绝对不能够作为一个决策者。”时不凡说。
王玄策虽然说什么远交近攻,可是从他“一人灭一国”的作风来看,明显不是一个真正懂得远交近攻的人。当时大唐应该“近攻”的是吐蕃,并非是印度。他恰恰相反,远攻近交。大唐吐蕃和印度之间的关系其实好比秦国、晋国还有当年的郑国的关系。秦国和晋国联手攻打郑国,后来眼看郑国要灭亡的时候,烛之武说服了秦穆公,让秦穆公退兵了。
烛之武的理由很简单,那也就是秦国和郑国之间隔着晋国,秦国不可能直接统治郑国,那受益者反而是晋国。晋国吞了郑国之后,实力必然会增加,那个时候他们解决了后顾之忧之后必然会对秦国开始进攻。相反,如果留下郑国,郑国将会在背后牵制晋国,让晋国无法能去和秦国开打。而印度也就是类似于郑国,如果留着印度那吐蕃将会后顾之忧,不敢对大唐开战。
可是王玄策却灭了印度,这样等于是给吐蕃这个敌人解决了后顾之忧了。秦国和晋国可是关系非常密切,有着“秦晋之好”的说法。可是他们之间也都在互相暗中捅刀子,所以说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和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个王玄策没有看透这一点,更是没有真正体会当年烛之武退秦的精髓,所以才做出了这种虽然出了一口恶气,可是却对于国家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有很大害处的事情。
“当年王玄策最好的办法不是去灭印度,而是去帮助印度君王复国。他却把那个篡国者的行为定性为了整个印度的罪行,这样不但等于是间接承认了那个印度篡国者的合法统治,这样反而会把那些篡国者的反对派逼~迫他们站在了篡国者那边。当面对外敌的时候,他们肯定会被迫一起共抗外敌。王玄策最好的办法也就是帮助印度复国,这样让印度的忠臣一起讨~伐篡国者,最后那个复国之后的印度一定会对大唐感恩戴德,这样很好的牵制吐蕃。而至于杀害使者的行为,可以专门定性为那个篡国者自己的私人行为,和印度没有关系。这个才是真正具备外交智慧的手段,可惜最后灭了印度,那是在给吐蕃解决后顾之忧啊!”时不凡看着王玄策在那里得意洋洋,好像对于这次任务势在必得的样子,心里面叹了口气评价道。
“乔师望,王玄策,时不凡已经跟朕说了,朕已经决定好了让谁去出使薛延陀!”李世民说道。
王玄策露出了笑容,显然是认为自己势在必得了。
“关于这次出使薛延陀的人,根据时不凡的建议,朕选择乔师望作为我大唐出使使节。乔师望,你不要辜负时不凡的一番好意啊!”李世民说道。
乔师望听了之后,大喜过望,简直是没有想到这个结果。本来乔师望那个看到了时不凡和王玄策谈得来,误以为这次时不凡看重的是王玄策,自己口才不行,所以必然会被放弃。别说王玄策是这么认为的,哪怕乔师望自己也都不自信时不凡能看得上他。
可是结果恰恰相反,时不凡居然选择了他,没有选择王玄策,这样让乔师望真的激动无比。
“时县男,多谢了!”乔师望惜字如金的说,显然能说这些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至于王玄策,脸色很黑,他没有想到会是这么一个结果。自己自称能言善辩,可是最后居然会这么一个结果,让他非常郁闷。
“时县男,为什么?为什么不选择我?我能言善辩,不是比他更好吗?难道,你是嫉妒我能言善辩,所以故意报复?你这个嫉贤妒能的小人,小人!”王玄策不服的说道,显然他在口才方面比起乔师望更好,可是同样口才更厉害的时不凡,居然不心善他,反而欣赏一个口才不好的武夫?所以他认为是时不凡嫉贤妒能,嫉妒他跟能言善辩了。
时不凡走到了王玄策身边,说:“你可以去看看左传,多思考想要为什么烛之武能够说服秦穆公让秦国退兵,甚至保护郑国。只要把这个学透了,真正的学明白了,能够活学活用了,你也就是一个真正的外交家了。外交家,远不只是能言善辩就行了,明白了吗?其实,你比乔师望,更有潜力。以后还有的是你的机会!”
时不凡也不想太过于直接打击这个王玄策,不过这次确实不是适合他。让他去真正学会了地缘.政治的战略大局,这个才是最重要的。秦国的远交近攻,还有烛之武说退秦军,这样过其实都是利用了地缘.政治的理念,通过地理环境来决定政治走向。可是王玄策缺乏的也就是对于地缘.政治的了解,显然在这方面非常的缺乏。
(未完待续。)
重。他跟吐蕃借兵攻打印度,这样高兴的是吐蕃,这样大唐不可能绕过这里去统治印度,所以真正统治印度的反而是吐蕃。
这种消灭后顾之忧的事情,吐蕃当然乐意去做了。说不定,吐蕃还正好高兴这一点,他们害怕大唐和印度合作一起牵制他。这下终于是可以消灭印度,解决后顾之忧了。当解决后顾之忧并且获得了快速发展之后,到了唐朝中期的吐蕃成了大唐的最大敌人之一,甚至攻克过长安。
虽然王玄策使节团被杀而灭了印度,可最后却造成了自己首度被攻克。使节团被杀,和首度被攻克,这个孰重孰轻显然是不言而喻。王玄策在战略意识上明显不行,他做了这种资敌的蠢事。为了出一口恶气,也就忘记了国家的战略布局,忘记了国家的战略目的,居然把一个潜在盟友给灭了,然后帮助了一个潜在敌人。当年吐蕃之所以愿意借兵,多半想的也是这样,趁机解决后顾之忧。
“皇上,我只是想说一句,千万不要让王玄策作为外使。他的战略意识不太好,只能够作为辩士,却绝对不能够让他执掌符节。而且他容易意气用事,他在战术上是无可挑剔的,不管是口才还是军事能力,都是非常不错的。可是他却明显不是一个战略意识足够的人。他虽然说远交近攻,可是却并没有真正的体悟到这个远交近攻的核心。他只是能够作为一个政策的执行者,却绝对不能够作为一个决策者。”时不凡说。
王玄策虽然说什么远交近攻,可是从他“一人灭一国”的作风来看,明显不是一个真正懂得远交近攻的人。当时大唐应该“近攻”的是吐蕃,并非是印度。他恰恰相反,远攻近交。大唐吐蕃和印度之间的关系其实好比秦国、晋国还有当年的郑国的关系。秦国和晋国联手攻打郑国,后来眼看郑国要灭亡的时候,烛之武说服了秦穆公,让秦穆公退兵了。
烛之武的理由很简单,那也就是秦国和郑国之间隔着晋国,秦国不可能直接统治郑国,那受益者反而是晋国。晋国吞了郑国之后,实力必然会增加,那个时候他们解决了后顾之忧之后必然会对秦国开始进攻。相反,如果留下郑国,郑国将会在背后牵制晋国,让晋国无法能去和秦国开打。而印度也就是类似于郑国,如果留着印度那吐蕃将会后顾之忧,不敢对大唐开战。
可是王玄策却灭了印度,这样等于是给吐蕃这个敌人解决了后顾之忧了。秦国和晋国可是关系非常密切,有着“秦晋之好”的说法。可是他们之间也都在互相暗中捅刀子,所以说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和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个王玄策没有看透这一点,更是没有真正体会当年烛之武退秦的精髓,所以才做出了这种虽然出了一口恶气,可是却对于国家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有很大害处的事情。
“当年王玄策最好的办法不是去灭印度,而是去帮助印度君王复国。他却把那个篡国者的行为定性为了整个印度的罪行,这样不但等于是间接承认了那个印度篡国者的合法统治,这样反而会把那些篡国者的反对派逼~迫他们站在了篡国者那边。当面对外敌的时候,他们肯定会被迫一起共抗外敌。王玄策最好的办法也就是帮助印度复国,这样让印度的忠臣一起讨~伐篡国者,最后那个复国之后的印度一定会对大唐感恩戴德,这样很好的牵制吐蕃。而至于杀害使者的行为,可以专门定性为那个篡国者自己的私人行为,和印度没有关系。这个才是真正具备外交智慧的手段,可惜最后灭了印度,那是在给吐蕃解决后顾之忧啊!”时不凡看着王玄策在那里得意洋洋,好像对于这次任务势在必得的样子,心里面叹了口气评价道。
“乔师望,王玄策,时不凡已经跟朕说了,朕已经决定好了让谁去出使薛延陀!”李世民说道。
王玄策露出了笑容,显然是认为自己势在必得了。
“关于这次出使薛延陀的人,根据时不凡的建议,朕选择乔师望作为我大唐出使使节。乔师望,你不要辜负时不凡的一番好意啊!”李世民说道。
乔师望听了之后,大喜过望,简直是没有想到这个结果。本来乔师望那个看到了时不凡和王玄策谈得来,误以为这次时不凡看重的是王玄策,自己口才不行,所以必然会被放弃。别说王玄策是这么认为的,哪怕乔师望自己也都不自信时不凡能看得上他。
可是结果恰恰相反,时不凡居然选择了他,没有选择王玄策,这样让乔师望真的激动无比。
“时县男,多谢了!”乔师望惜字如金的说,显然能说这些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至于王玄策,脸色很黑,他没有想到会是这么一个结果。自己自称能言善辩,可是最后居然会这么一个结果,让他非常郁闷。
“时县男,为什么?为什么不选择我?我能言善辩,不是比他更好吗?难道,你是嫉妒我能言善辩,所以故意报复?你这个嫉贤妒能的小人,小人!”王玄策不服的说道,显然他在口才方面比起乔师望更好,可是同样口才更厉害的时不凡,居然不心善他,反而欣赏一个口才不好的武夫?所以他认为是时不凡嫉贤妒能,嫉妒他跟能言善辩了。
时不凡走到了王玄策身边,说:“你可以去看看左传,多思考想要为什么烛之武能够说服秦穆公让秦国退兵,甚至保护郑国。只要把这个学透了,真正的学明白了,能够活学活用了,你也就是一个真正的外交家了。外交家,远不只是能言善辩就行了,明白了吗?其实,你比乔师望,更有潜力。以后还有的是你的机会!”
时不凡也不想太过于直接打击这个王玄策,不过这次确实不是适合他。让他去真正学会了地缘.政治的战略大局,这个才是最重要的。秦国的远交近攻,还有烛之武说退秦军,这样过其实都是利用了地缘.政治的理念,通过地理环境来决定政治走向。可是王玄策缺乏的也就是对于地缘.政治的了解,显然在这方面非常的缺乏。
(未完待续。)